推荐期刊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行动研究

时间:2015-12-20 18:40:17 所属分类:英语教学 浏览量: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行动研究方法 语言因素 非语言因素 论文摘要: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实验方法,立足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运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行动研究方法 语言因素 非语言因素
  论文摘要: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实验方法,立足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行动研究方法,有助于教师系统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1教学行动研究的原理及过程
  教学行动研究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吴宗杰1995)。其作用不仅在于增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认识,而且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并发展教学理论的更新机制。在这种探索中,教师充当着教授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角色,这有助于把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领域中的新成果、新理论结合起来,缩短两者间的距离(Hawkins1996)。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分析、反思等环节。McNiff(1988)把这种教学行动研究分为5个具体步骤:①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②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③制定、实施教学方案,以期解决该问题;④评价教学行动结果;⑤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以便进行下一轮研究。
  根据以上几个步骤,我们设计出以下研究方案:问题实质→假设性分析→解决方法→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教学行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遵循以上具体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案来指导和反思教师的教学行动和教学效果,使得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更加规范、更有成效,教师更具责任心。
  2教学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2.1问题实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多达70%的学生对英语听力课缺乏兴趣、缺少足够的重视,课外基本上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训练;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同学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听力方法和技巧,存在较多的听力障碍,效率较低;对词汇量的积累不够,加之没有形成良好的听音习惯,听罢不知所云,好多学生称:上英语听力课简直就是“听天书”。这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培养较强的听说能力”的要求相差甚远。而且,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中,听力理解要占到35%,在各部分题型中,分值比重较大。然而,听力却是中国学生的一个弱项,学生这一项失分率较高。
  2.2假设性分析
  2.2.1语言因素的影响
  (1)学生对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语音语调不正确,词汇量少,语法结构复杂是语言因素中的主要障碍。
  (2)教师对听力材料在语言知识方面的教授和指导不足。
  2.2.2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1)许多地方高考英语考试中未设听力测试内容,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忽视听说技能的培养。
  (2)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法把学生当成是录音机,被动地接收有声信息,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对听力理解的帮助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口语能力较低,使用母语授课,学生习惯母语思维,没有形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对英语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
  (4)教材选取不当,要么内容太难,要么缺乏趣味性、新颖性。
  (5)学生对英语听力存在焦虑和厌倦心理。
  (6)学生缺乏有效的听力技巧和策略。
  (7)学生对听力资料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
  (8)教师对课外听力训练指导不够。
  为了证实以上假设,我们对学生的听力状况进行了问卷形式的调查,调查涉及我所教授的3个班共计105名学生。调查结果表明:①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不扎实;②没有掌握一套卓有成效的听力技能和策略;③词汇量不够;④学生缺乏应有的兴趣,对听力有焦虑心理;⑤对于听力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制约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⑥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⑦教材偏难。
  2.3解决方法
  2.3.1改善学生学习条件,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如优化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的设备;增加播放英语类节目的时间;举办更多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英文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等,使学生随时随地能听到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通过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来形成一种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借助于英语学习“蔚然成风”的群体心理气氛,可推动和促进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
  2.3.2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的高低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必然的影响。因此,每位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精心进行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授课内容,时刻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虚心向老教师以及其他同行学习,经常互相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及时查漏补缺,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学。
  2.3.3加强和巩固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
  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物质基础,教师在分析听力材料的同时应适当增加对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方面的讲解,例如教师要了解学生方言对辨音的影响,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并注意让学生掌握区分一些易于混淆的音;此外,让学生了解连读、弱读、同化、省音等语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从各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为听力的有效输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2.3.4讲求训练策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听力技巧
  (1)力争做到先看后听,边看边听。先看后听是指在听对话和短文之前,充分利用播放说明(Directions)的时间及每道题后的10s间隙,阅读下一题的4个选项。根据4个选项的内容可做出预测,以猜测对话的主题及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边听边看是指在听录音的同时,阅读4个选项并适当记录。
  (2)要注意听通篇大意。在听一段话、一篇新闻、一篇故事或演讲时,不要试图听懂每个词,每句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而要集中注意力听大意,捕捉主要信息,从整体上去认识、理解整篇大意,经过分析、筛选、归纳、综合,最后概括出来谈话的主要内容,故事大意及演讲的主题思想。
  (3)要学会听重点和关键词。听重点是识别语篇段落中的重点内容。例如,两人相见,其对话常常是从谈论天气开始,先问候、客套一番,但有时谈着谈着就转了话题,一会儿又转回原话题。这就要求抓重点、抓关键词,舍弃无关紧要的话语。
  (4)要学会推理、猜测。依据上下文、生活常识或录音带中的附加信息,如语调、语气以及背景音乐等,对某些听不懂的部分进行合乎情理的推测、猜测。猜测生词可借助构词法推断,可通过列举的例子来推理,也可借助对比来判断词义。
  (5)要学会在听音的过程中做笔记。人在短时间内听到的东西只能形成“瞬时记忆”,不会在大脑中存在很长时间,尤其是第二语言。因此,记笔记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关键词、与题目有关的重要信息,避免听完了也忘完了的情况。同时,记笔记的过程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的理解。正确区分信息的主次,提高快速记忆与反应速度,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
  (6)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听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坚持每天听至少30min。
  2.3.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克服焦虑、厌倦心理
  (1)选取合适的教材。教材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内容不能过于陈旧,得与时俱进、循序渐进,具备趣味性、新颖性,实效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学习的欲望,防止厌倦心理的产生。《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就是一本不错的教材。不过,就笔者的观点而言,使用视听说相结合教程效果会更好,感官上的刺激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逐步改进传统的“学生被迫听听力,教师忙碌放录音”的听力教学方法。课堂上要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能一味地只是给学生充当“放音员”,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当好教师的主导者角色,要学会察言观色,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必要的时候停下来进行相应的听力技能讲解或语言知识传授,或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听说练习,增强听力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
(3)要多穿插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英文电影或英文歌曲来进行,视听说结合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的同时,能让学生有一种轻松的气氛和享受的感觉,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了解一些西方国家的地理、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
  (4)学生的焦虑心理发生于他们对听力的恐惧和无奈,也就是说,他们总是怕自己听不懂,在听音的时候心理特别紧张,那结果多半是云里雾里,自己也不知道听了些什么,由此,学生就会产生焦虑。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不要施加压力,打击或贬低他们;也不要急于求成,给他们设定一个很高的目标和目标实现期限。英语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和老师都急不得,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其次,注意观察学生课上的反应,合理安排好内容,根据当时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尽量使大多数学生在课上一直能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2.3.6加强课外训练的指导
  (1)及时复习课堂所听内容,做到能完全听清、听懂所学内容。课后的及时复习有利于全面掌握所学内容。预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解决一些课文中出现的难点,了解课文重点,以期听懂老师的讲课内容。对个别学生,老师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如水平高的学生可缩短课外复习和预习时间,多听一些与自己程度相当的课外材料。这样,既学好了课文,又接触、积累了更多的课外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对于程度较低的学生,可适当延长课外复习和预习时间,以便能让这一部分学生及时赶上来。
  (2)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多听的语言环境,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练习听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逐渐高科技化,学校里已装备有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视听室、英语卫星和有线广播电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手段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收看收听英语教学节目、原声电影、英语有线广播;让学生课外多听录音磁带,收听VOA、BBC等英文广播电台。
  (3)网上答疑。每周安排一次网上答疑时间,学生可以对在听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老师进行沟通,老师帮助同学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资源共享,扩大解决问题的覆盖面,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2.4自我反思
  在实施以上的行动方案后,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测试表明,大多数学生在听力课上的积极性提高了,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由讨厌上听力课转变为渴望上听力课;个别学生还喜欢上看英文经典影片、听英文歌曲、阅读疯狂英语杂志等;许多学生在与我的沟通中表示,在听音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听力技巧,效果很好。从课上的观察和测试来看,学习效果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提高。另外,因为这次教学行动研究课题还未结束,时间上没有达到充分的保障,没有完全达到预想的效果。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问题又凸显而出,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研究和实践中继续改进和提高。
  这次听力教学行动研究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而且使教师在实践中加强了自我认识,建构起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通过在实际中计划、检验、评价、反馈等行为,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既找到了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又发现了研究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以杜威、勒温、皮亚杰等为代表的经验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从经验尤其从个体的问题开始,这样才能使学习者感到学习的必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更有效地使行为发生持久的变化。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从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问题,并在力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再与同事磋商,查阅资料,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2.5总结经验
  (1)教学行动研究应针对某一特定领域,内容不宜宽泛。
  (2)要尽可能使用形式多样的研究手段。本次研究主要使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测试等方式。虽然在归类、分析时存在一定难度,但搜集了大量信息,这使我们对学生的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加深了对以后听力教学的理解和思考。
  (3)制定教学研究计划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本校实际、学生的英语水平、个体差异等,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研究条件等量力而行。
  (4)教师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此次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行动前我们虽然制定教学研究计划,但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该计划进行了调整。在计划实施阶段,教师需具备处变不惊、灵活机动的能力,随时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并随时反思自己,总结经验。
  (5)教师间的积极协作是行动研究的成功保证。教育是社会性的活动,教师必须互通有无,团结协作,开拓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yyjx/2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