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8:59:04 所属分类:英语教学 浏览量:
[摘要]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语言的词汇空缺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因此了解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更为有效地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
[摘要]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语言的词汇空缺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因此了解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更为有效地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英汉语言 词汇空缺 翻译策略
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英汉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就存在着差异。英汉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差异导致了语言上的差异,并突出表现在词汇层上。词汇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成功的交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翻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必然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民族文化及各民族实践活动的特异性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会表现为“词汇空缺”。因此,在英汉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时,必须考虑各种语言的个性和词汇的空缺现象,才能达到语言转换及文化交流的目的。
一、词汇空缺的涵义及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
词汇空缺本质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空缺。英汉语言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这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在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相应的对等词或契合词,这种现象往往被称之为“词汇空缺”。语言之间这种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空缺。
词汇空缺可以分布在词汇的各个方面上。例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常吃的“馒头”、“腊八粥”等在西方国家就从未有过,于是英语没有对应的词汇;而“pizza”、“turkey”等中国从未有过,因此在汉语里没有与其对应的词汇。再如,汉语中用“月下老人”象征媒人。而在英语的众神谱中,却没有这样一位老人。英语中主司爱情之神是美艳绝伦的维纳斯和调皮、喜欢恶作剧的丘比特。这两个颇具异族情调的爱情之神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仍然是一个词汇空缺。同样,反映汉语民族文化的事物或概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存在着空缺,如“风水”、“红包”、“有喜”、“中举”、“贱妾”、“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等。
词汇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引起词汇空缺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五种,即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风俗习惯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别、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及语言和非语言(文化)因素。
二、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的翻译策略
1.词汇空缺的可译性和可译的相对性
人类的共性及语言的共性,构成了可译性的基础。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认为,任何能用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都能够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够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恰当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而进行交际。这些观点给词汇空缺的可译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从翻译的定义、标准和翻译者的不同以及文化的相互渗透性来进行探讨,可以看出词汇空缺在某种意义和一定程度上是可译的。然而,这种可译不可能完全等值,是相对的。
2.翻译策略
英汉语言间的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却给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过程中,在处理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词汇空缺问题上,一般有两种途径,即:以Nida为代表的归化策略和以美国翻译论家Lawrence Venuti为代表的异化策略。具体来讲,通常可采取以下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意译、改编。
(1)音译
原文中的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的词在译入语里找不到对应词来表达时,均可按照英语或汉语读音将词汇介绍到目的语言中去。例如:汉译英中的北京(Beijing)、Hong Kong(香港)、孔子(Confucius)、荔枝(litchi)、乌龙茶(oolung)等。英译汉中的dominoes(多米诺骨牌)、 Shakespeare(莎士比亚)、London(伦敦)、romantic(罗曼蒂克)、clone(克隆)等。这样能够把源语文化原汁原味地传到目的语文化中,丰富了译语。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yyjx/24522.html
上一篇:浅析如何提高商务英语能力
下一篇:论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能力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