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时间:2015-12-20 19:07:33 所属分类:英语教学 浏览量:

【摘 要】大学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阶段,奠定了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所以开展科学、系统、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尤显出其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探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在高校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 职业指

【摘 要】大学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阶段,奠定了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所以开展科学、系统、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尤显出其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探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在高校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 职业指导 思考
  
  一、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在接受了四年大学教育后,如何在毕业时找到适合而理想的工作,实现其人生价值,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学生的学业、职业和事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大学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阶段,奠定了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所以开展科学、系统、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尤显出其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不仅在总体上仍处于较落后水平,而且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指导缺乏全程化理念
  目前,高校普遍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并开设了就业指导的课程,但仅限在毕业生这个群体,大搞临时突击,学生很难有实质性的收获。不少学生在求职的时候不知道根据自己的兴趣、价值观、能力、性格等方面的情况该找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自己所找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不知道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的时候,如何去进行生涯的抉择。目前,高校并没有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就业指导,造成学生虽然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很渴求,但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
  2.职业指导缺乏多元化内容
  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还存在空泛化和形式化等不足。课程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就业观教育、政策宣讲、信息提供、技巧指导等,在方法上主要有授课、讲座、报告会、校园招聘会等形式,基本特点可归纳为:灌输多,互动少;理论多,实践少;大众化多,个性化少。这种形式呆板,缺乏互动的职业指导,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职业指导缺乏专业化队伍
  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指导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职业指导工作一般都是由有相关资质的专家来进行的。在我国,学生就业指导被看作是学生工作的一部分,纳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范畴,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多为政工干部,其专业结构也不尽合理,缺少系统的专业训练,大多数是在摸索中前进,在干中学,学中干。同时,由于人员编制有限,政工干部职业指导多疲于应付学生的就业咨询,协议书审核,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以及就业单位的联络上,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专业而系统的职业指导。而且,高校的政工干部流动性大,在学校现行的人事制度下,这支队伍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
三、高校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1.健全规范化的职业指导机构
  高校应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要有计划地对在岗人员和新上岗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对经过系统培训的教师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鼓励就业工作专职人员进修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高校不仅要做到职业指导进课堂,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还要通过一系列制度,保证其得到较好的执行,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
  2.探索多样化的职业指导方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政策法规指导、就业心理指导、求职技巧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覆盖了大学四年。一般来说,对于低年级同学以集体授课,知识普及为主,对于高年级同学以分类指导,实践体验为主。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除课堂讲授外,还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企业家、有成就的校友等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可以通过开展“朋辈”帮辅活动,请高年级优秀的同学与低年级同学交流;可以积极开展就业技巧、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发布、问题咨询等多方面的远程互动。通过多样化、多形式的就业指导,让大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知识,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职业素养,提高从业能力。
  3.开展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教育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前系统的准备阶段,高校的就业指导在于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和职业,将理想和现实协调起来,把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这就要求将职业指导全程化,根据不同年级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指导。
  感性学习阶段: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但同时又存在着角色转变的不适。这个阶段的就业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学、大学与成才的关系、当代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通过指导,让大学生在一年级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制订大学生四年的发展目标,为整个人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打下基础。
  理性梳理阶段:大学二年级是进入专业学习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应在大一就业指导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对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等理论的学习和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性格特征,和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选择范围。同时,还要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初步拟出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
  技能锻炼阶段:大学三年级已全面进入了专业学习阶段,也是最初的职业发展规划开始实施的时期。这个阶段要以分类指导和个别咨询的形式开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增选相关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提高专业能力,构建协调的能力体系。
  实践实施阶段:大学四年级学生进入了毕业求职阶段,这个阶段应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流程、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同时,通过开展模拟招聘,创业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技能。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就业期望和就业心理的调试。最终,引导学生慎重选择第一份工作,让学生的职业生涯迈出踏实而积极的第一步。
  综上所述,高校职业指导在我国还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广大职业指导工作者更新观念、不断研究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指导方法,通过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周明星,咸桂彩.现代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秦自强,王刚.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黄永涛.关于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思考[J].高校高职研究,2008(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yyjx/2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