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初中英语新目标Go for it 互动式教学初探

时间:2015-12-20 19:10:36 所属分类:英语教学 浏览量: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新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转变教学观念。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就在于它努力倡导新课程,体现新理念,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沟通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新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转变教学观念。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就在于它努力倡导新课程,体现新理念,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沟通,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信任。让学生能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真谛,在互动交流里点燃知识的火花,于探究合作中不断进步与提高。

[关键词] 新目标Go for it 互动式教学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实施新课程的过程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过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笔者认为,互动式教学是提高新目标Go for it英语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落后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剥夺了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转变成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形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式教学努力倡导新课程,体现新理念,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教学相长的真谛。

一、 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新理念是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的。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的获得等都依赖于课堂,取决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质量。因此,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利而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法,是Interaction和Situation的一种结合,是将句型训练、情景对话及学生的自主活动结合起来,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交流的同时,创造性地改编对话并充分运用身体语言进行表演,实现对目标语法结构的吸收和内化。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就成了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它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启导——学生探究——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教师启导是前提。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动”字上,要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即教师发动、调动;“师生互动”即师生配合、教学相长;“学生主动”即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导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指出学习新课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教学新目标Go For It教材七(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之前,先提如下几个问题:Do you like animals? 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nimals? 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兴趣,创设出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2.学生主动探究是基础。

新课程倡导,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涉猎知识的方法,尝到了学习的快乐。在这样一个“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是作为一个发现者(discoverer)、研究者(researcher)、探索者(explorer)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在讲授新课伊始,教师要根据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及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式”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该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探究的方法和学习的任务后,由学生个人主动探究,让其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学生主动探究可采用阅读思考、自我质疑、自查自练、自我归纳等方式进行。

3.小组讨论是主体。

在学生主动探究、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才可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以4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后进生1人)为宜,由前后两排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组要选一名英语成绩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学生任组长。之后,由组长按英语成绩给组员编号,便于教师在提问时按照题目难易,有针对性地叫学生回答。每隔一段时间要重新组合,长期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状态。

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主探究情况,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探究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的形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主探究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经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所产生的分歧及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并整理,以便在组际交流时发表见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

4.组际交流是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这是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关键。因为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此时可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阵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如在新目标Go For It 教材的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的学习时,有小组提出:We don’t like animals. They are dirty and unfriendly.通过引导、解答,教育学生我们人类应该与动物和平相处,保护和珍惜动物。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组际互查:各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对方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包括预习或复习的效果,作业完成的质量等,如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课文后,小组之间互相问答,以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组际竞赛: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放一段录音后,各小组抢答或按顺序回答。

5.练习评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检测。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或恰如其分地给学生颁发最佳拍档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口语奖等。课内练习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在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教学时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如在新目标Go For It 教材的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的练习中,可以这样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内容,描述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动物。要求描述出它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及外形特征等。并要求给出自己喜爱它的理由。学生分工合作,积极思维,大胆创新,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知识,紧扣要求,写出各种优美篇章来。评价反馈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深化,是学生巩固知识、进行补救学习的重要环节。


二、 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互动式课堂教学立足于课改的主阵地——课堂,突出学生主动探究、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寻知识,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及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例如,新教材从数量和内容等方面加强和丰富了各种类型的训练。学生在学会使用某个知识点后,可以练习一些拓展题。通过演变这些练习题,对所学知识及时迁移,使认知的范围更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以主动探究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互动式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个人主动探究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如在进行新目标Go For It 七(下)Unit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 Section B (3a) What’s cool?教学时,学生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先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结构及段落,查阅重点、难点;然后仔细阅读,准确完整地理解内容;最后重点阅读 ,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教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

3.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由于互动式课堂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因此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多维互动的信息传递活动。这不仅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形成联系,推动了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全员参与,为学生创造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从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信任、理解,受到激励、鞭策、感化、建议,形成积极而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同时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益。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相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激发和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增强学习的原动力、主动性和目的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素质,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要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角,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合作互助,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以学生的学法为中心的教学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即由“教法”向“学法”的转变,也就是说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关注其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体验,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学生为了学好和运用英语,会不由自主地调动自己的情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调控和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应纠正其学习方法的偏差,指导学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营造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很大的潜在的影响。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减少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的程度,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学生身心合一的最佳教育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记忆效果,提高掌握运用外语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要成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到:(1)相互尊重。师生彼此尊重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2)教学民主。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的情感最融洽。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才能达到师生间彼此尊重,教学相长。(3)以情激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动人,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引起师生之间的感情共鸣。

3.重视学习活动的体验性,促进知识的内化

活动的体验性是针对传统教学忽视教学过程的亲历性和自主性而言。教学中的体验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成过程的体验。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展开的过程,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产过程”,领悟探索发现与经验积累的乐趣,进行求实态度、探索精神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二是课程文化的体验。通过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的对接,在小课堂连着大世界的氛围中吸吮人文思想的乳汁,共享表达与聆听的愉悦。三是创新性活动的体验。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个性倾向和意志品质。

实践证明,交往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生动活泼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勇于怀疑权威,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兴趣盎然,热情参与,较好地解决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但如何把互动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这依然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静心思考的话题。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既注重“双基”的落实,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 《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顾玉花 《英语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www.tcxqzx.com,2005,4.

5. 庞继贤、吴薇薇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yyjx/2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