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让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有声有色
时间:2015-12-20 15:14:59 所属分类:中等教育 浏览量: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论文摘要:微软秉承对中国的一贯承诺,启动了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笔者二人组成一个团队,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网络调研、分析讨论,顺利完成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第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论文摘要:微软秉承对中国的一贯承诺,启动了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笔者二人组成一个团队,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网络调研、分析讨论,顺利完成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第二届志愿者活动的参赛方案。有幸对辽宁省阜新市中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以该校为中心,还有选自三所中小学的29名教师接受了培训,其中包括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本文介绍了笔者对此次培训的一些体会。
一、培训前后学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掌握情况比较
1.培训前教师情况
大部分教师通过了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二级培训,掌握了Word、Excel、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的简单基本操作,能够做出简单的小作品,但很少应用于教学,联系教学实际较困难,绝大多数教师都没接触过网络。在新课程改革培训之前,学校老师都听过教育技术这个名词,但却不了解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
2.培训后教师情况
通过教育技术培训,教师们系统地学习了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并且能够应用PowerPoint制作出一节课的幻灯片;同时还学会了如何下载、安装软件;如何使用QQ、E-mail进行交流;如何申请和使用自己的Blog发表心得,评论等;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资源搜索和应用。在此次培训之后,老师们对教育技术有了系统的了解,并且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教师专业和教师角度有了新的认识,接受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所培训学校教师的心声与期望
为期一周的培训结束后,学员在给支教人的评价量表中写下了自己的心声与期望,笔者汇总如下:
校长:希望在今后更多一些像这样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手把手的志愿者培训活动。
接受培训的信息技术教师:本次培训能够结合教学实践,重视实际应用,我们也从中学到了许多新技巧。相信以后会通过网络自学,起到带头作用,也希望面对面的培训结束后给予网上的远程支持。
接受培训的其他学科教师:本次培训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技术针对性强,非常实用,希望今后这样的培训覆盖面再广一些,也希望以后还能得到志愿者的网上帮助。
三、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此次培训中,支教点学校除了教学资金不足,软硬件设备匮乏,信息技术教师严重不足等问题以外,主要还存在以下困难。
1.学员不相信此次培训
广大教师从踏上岗位的那一刻起就在不断地接受各种培训,但大部分的培训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培训内容并不是教师教学实际所需,而且培训是利用广大教师周末或假期的休息时间,教师们虽然嘴上无奈,但心中难免不悦。另外暑假期间,不仅有“携手助学”项目的培训,还有一些当地省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多种培训在时间上也起了冲突。
面对如此众多的培训以及根据以往的经验,教师们对此次培训的目的和效果表示怀疑,培训热情不高,使教师对此次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培训困难较大。
2.培训结束后,所学知识不能用于教学中
该校有两间多媒体教室,全校师生众多,硬件设备不足成为多媒体教学的障碍。笔者调研了邻近其他几所学校的一些基本状况,发现都存在硬件资源不足的情况。广大教师也意识到了计算机多媒体对教学的帮助和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大部分年轻教师都愿意使用多媒体,但现实条件往往不允许,久而久之,教师们对计算机多媒体也失去了热情。
3.教师原有观念限制
该校教师平均年龄集中在40-50岁,这就增加了他们固有认识更改的难度。这些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们,他们原有知识结构中的隐性知识能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驾驭教学,但要更改教师错误的隐性知识就会具有极大的困难。接受本次培训的教师年龄都在50岁以下,培训中年轻教师有学习的欲望,愿意跟着我们学习,而40-50岁年龄段的教师不仅学习时进度较慢,而且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指导。
四、几点建议
1.多渠道筹措资金,使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真正利用起来
要改变学校教学软硬件匮乏的现状,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地教育局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恰当地给学校适当的资金支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它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广大教师要有自己的备课电脑,师生利用多媒体教师传授知识,利用多媒体网络机房实际操练,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好了,是要用来使用的,不是仅仅给学校充脸面。
2.领导更新观念,采取优惠政策留住自身人才
许多教师都反映, [6]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zdjy/1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