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之我见
时间:2015-12-20 15:16:11 所属分类:中等教育 浏览量:
【论文关键词】网络 网络道德 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传统社会带来了许多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它带给广大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如何对中小学生有效进行网德教育提几点拙见,供
【论文关键词】网络 网络道德 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传统社会带来了许多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它带给广大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如何对中小学生有效进行网德教育提几点拙见,供大家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光纤通信、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网络化成为人们进行生产、管理、教育、医疗等各项社会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网络正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它以其信息传播的共时性、数字化的存储、超文本的链接、传播要素的多元化等独特的优势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递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因此,有人说,人类对网络的认识是人类认识火以来的第二次革命性进步。
但同许多科学技术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传统社会带来很多棘手的问题:网络犯罪、网上骗局、色情泛滥、电脑病毒、黑客袭击、垃圾信息的充斥、社会舆论分散等等,特别是它给广大中小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03年底,中国网民的数量己达7950万,其中学生约占70%,未成年人约占20%,并且在以每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发展。据保守的调查估计,约46%的未成年网民深陷色情网站而不能自拔。另据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的随机调查显示,100名在押少年犯中,61%的人经常浏览色情网站。
由此表明,中小学生是上网主体,其人生观的形成与网络环境关系密切,而未成年人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以发展的观点看,加强网络管理、创建优良的网络环境、倡导文明的网络行为、提高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意义深远。目前在网上掀起的扫黄风暴也正表明了我国政府整顿网络,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坚定决心。
二、对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
既然网络的危害性有目共睹,那么我们如何扬长避短,使广大中小学生在上网冲浪时趋利避害呢?对此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笔者也欲谈谈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必须澄清两点认识
1、网德教育“宜疏不宜堵”
热衷浏览网络中的反动、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造成道德意识的淡化;超时无节制上网,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网上交友上当受骗的案例时有发生,等等诸如此类的负面影响令许多家长对网络深恶痛觉,众多老师谈网色变,于是禁止自己的孩子、学生上网,免其为网所害。
网络作为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其本身并没有罪,罪魁祸首是使用网络的有思想意识的人。所以,“治网”是标,“治人”才是本。大禹采取疏导的办法驯服了肆虐的洪水,处于高度发达、文明的社会中的我们更不应偏执、幼稚地用堵的方式来对待本不是洪水猛兽的网络。
2、网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牢固树立大教育观的思想,即中小学生的教育要由学校、社会、家庭各负其责,共同完成。从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来讲,应当是学校。然而有不少老师却认为学生上网大都在放学以后,应主要由家长监督、管理,这种思想急需转变。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对教师产生崇拜感,因此利用教师权威言传身教,掌握德育主动权,鼓励进步学生,开展学习先进的活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谈及上网地点时,人们习惯把目光盯在网吧上,却忽略了家庭上网的比例。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上网地点最高在家里为66.1%,去网吧占41.9%。因此在加大力度清理整顿不良网吧的同时,还要开展“家庭上网工程”,开设家长网络培训班,组织家长学习网络知识,提高家长的网络管理水平,充当孩子上网的“把关人”和“防火墙”,引导孩子“文明上网,上文明网”。
(二)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网络文明建设是社会公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网德教育放在“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考虑。为此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正确的舆论宣传,形成文明上网的社会氛围。还可以把搜狐、新浪、雅虎及一些重量级的新闻网站作为网上大众传媒实现对网络传播的监督与控制。
我国政府在舆论宣传方面做了巨大努力:公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即“五要”、“五不”),发起注册承诺公约活动;开展创建“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活动,引导网吧文明从业;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网络道德建设;百余家国内网站在《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上签字,并表示愿意接受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的监督……这些举措对净化网络空间作用甚大。
(三)完善法律法规,“以法治网”
仅靠社会舆论要求网民、网主们“自律”达不到根本治理网络的目的。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不乏见利忘义之徒,为牟私利不择手段,利用网络引诱、腐蚀中小学生。对这些人必须严惩不怠,以做效尤。
鉴于依法治网的重要性,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法治”手段:对非法经营的网站、网吧和电子出版物进行严厉的市场监管;开通“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通过成千上万网民提供的线索,由国家有关执法部门核实处理,从而更高效地消除不良信息发布源;组建受过良好培训的网络警察队伍,并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网络的有效监管者。
尽管如此在法律完善及打击力度上尚需进一步努力。譬如,目前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界定网络色情,致使不少网站钻了空子。另外,应尽快在《刑法》中增设“制作、复制、传播网络色情信息罪”,这样更能震慑那些蝇营狗苟之辈。
(四)加强网络环境建设,“以技术治网”
除上述管理手段,还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过滤、净化网络空间,实现“绿色上网”。可以采用登录者电子身份鉴别、信息过滤和截杀、电脑IP地址与地理地址的对应软件,实时监控不良信息的传播,记录不法行为者的“击键情况”,提取证据;并可根据其来源、目的地IP和端口决定拒绝或放行。
此外要加强软件产品研发投入,组织专业人员开发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融趣味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优秀游戏软件,引导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科普网站”等,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网上精神食粮。
(五)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以德治网”
网络能改变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也能改造网络,因此培养大批有“网德”的小网民是这项系统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开展网德教育呢?笔者以为:
第一,在中小学开设网络道德课。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网络热潮的袭来,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先后开设了网络信息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网络操作能力,把重点放在网络知识的技术层面。而开设“网络道德”之类课程的学校却为数不多,网德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天,我们所使用的《中学德育大纲》仍是1995年的版本,这己不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为此应尽快在全国推广己开设网络道德课的学校所取得的经验,对中小学生进行网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功能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
第二,开展性健康教育。
以往针对中小学生的性教育只局限在性生理上,这远远不够。应使中小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更全面些,把性心理、性道德、性卫生、性法制等内容适度扩充进来,促进中小学生知(科学的性知识)、情(健康的情趣)、意(自制的意志力)、行(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和谐发展。
第三,利用网络进行网德教育。
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发动广大教师、家长、专家都来上网,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与学生聊天儿,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进行教育和疏导,有利于产生思想共鸣,从而形成一股声势强大的正确导向力量。有些德育工作者已经开始这样做,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另外,还可开设网上论坛,就网络道德、网络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展开讨论,以帮助他们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
广泛的社会道德实践有助于中小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促进其思想的成熟。同时能满足他们强烈的自主、成长、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其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形成,这一点对于以“慎独”为特征的网络道德至关重要。为此,可以建立中小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公益劳动的制度,鼓励他们为社区服务,为社会服务,促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扩大视野,从而增强其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六)加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知识、能力、道德,其中信息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利用、交流和信息免疫力等几方面。据调查,当被问及“你认为上网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时,有61%的中小学生回答是“聊天”,回答交友的有42.5%,由此可见广大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欠缺。当前大力普及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另外还可以:
(1)在校园网上开设诸如“文科天地”、“理科探秘”、“时事速递”等学科网站,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学科的知识内容,把学生引导到知识的拓展、信息的交流、资料的查询等方面来。
(2)学校向学生推荐优秀儿童网站,让他们在文明网站上汲取健康营养;推荐一批优秀的教育资源网站,让他们有目的地搜索,减少接触不良网站的机会。
(3)鼓励中小学生投身创建少先队和共青团网站的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引导他们向网络普及的高层次发展。
(4)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校园网布置网上作业,组织学生利用电脑编辑小报或创作页面,在校园网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使网络成为促进学习的工具。
三、结束语
网络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践而就。因此切忌网络治理成为应时之景,流于形式,必须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同时,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滞后性,任何一部社会法规、条例的制定都不可避免会经过亡羊补牢的教训。所以,对待网德教育这个新领域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应悲观气馁。我们坚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定能取得这项战役的胜利,还中小学生以洁净、健康的网络空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zdjy/1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