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初始体验的重要性

时间:2015-12-20 15:17:34 所属分类:中等教育 浏览量:

【摘要】阅读课充分尊重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既是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有效收获的第一前提,也是培养教师教学机智、磨练教师厚实教学能力的良机。一名真正称职的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要服务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对学生进行适度的阅读指导,培

【摘要】阅读课充分尊重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既是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有效收获的第一前提,也是培养教师教学机智、磨练教师厚实教学能力的良机。一名真正称职的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要服务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对学生进行适度的阅读指导,培养他们坚实的理解语文的技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阅读教学;初始体验;重要性Respect a student in reading teaching initial significance experiencing that
【Abstract】Read initiation levying to respect a student sufficiently reading experience that, be both improving classroom efficiency , dodging the first premise of effective gains of student and training teacher teaching the good opportunity quick-witted , tempering the thick and solid teacher teaching ability. As soon as really competent Chinese teacher,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 needs to serve in the direct dialogue between the student and the version and , moderate reading being in progress to the student guides , train their solid understanding the Chinese technical ability , improve their Chinese accomplishment conscientiously effectively.
【Key words】Chinese levies; Read teaching; Initial experience that; Significance

对一名语文教师来说,上好一堂课实非易事。既需预先设计方案,又要应对即时生成。但我们的所思所行始终应围绕“学生主体”这根轴。当学生拿起课文阅读,他与文本的交流便开始了。文中细腻的山水人情、独到的真知灼见无不渗透进他的脑海,他们必然有对文本内容的独特理解,会感悟文本传达的情感意义。这就是对文本的初始体验。它是感性的认识,有了它,才能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而此时,教师首先要关注他对文本的初始体验,了解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程度。这既是对学生阅读体验的尊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也是教师在课前预设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方案的指南针。那么,如何了解学生对文本的初始体验呢?我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倾听;二是细看。
1倾听学生初读文本的感受,创设乐学氛围一篇文章,对不同的学生(指知识基础、个性情感、生活经历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来说,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教师的指导阅读,首先应关注他们的独特体验,了解他们对文章内容的兴趣、对主题情感的觉悟。通常我会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段落和语句,这里我特别强调的是“最喜欢”,也就是我首先想知道他们的兴奋点在哪里。于是我会抓住某些他们共同最喜欢的句段,让他们读读、议议,营造出乐学的课堂气氛。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时候的心情也得自己调摄,务须起劲、愉快”。而教师是有调摄他们情绪的义务的。当学生对文本的初始感觉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重视及认可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高了。我也经常将他们“最喜欢”的句段作为突破口,引导他们进入更深、更广的分析。例如学习《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这句话:“这对一个人说来是走了一小步,但对人类说来是跃出了一大步”。说到喜欢的理由时,他们也能辨证地分析 “一小步”、“一大步”的意义。然后,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对阿姆斯特朗来说,真是“一小步”吗?学生皱眉思索了很久,答案还是停留在字面意义上。当我提示他们对题目中的“第一个”细致体会含义时,才终于联想到对阿姆斯特朗来说这“一小步”意味着“探索、勇气、坚韧、无畏”等人类精神。此时,他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因而对这句语句的品味过程和结果印象一定是非常深刻的,而这就是培养语文技能的好方法。另外,也有学生说特别喜欢文中的一幅插图。我于是要求依照课文内容,讲解插图,从而归纳整理了文章中相关的登月知识,既完成了部分教学内容,又将思维训练与他们的阅读兴趣巧妙地结合起来。
  除了倾听“最喜欢”,我还倾听他们的置疑。有些文章涉及较专业的知识,有些则有较深远的创作背景等等,而我的课前预设往往不一定命中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只有倾听之后,才有了共同集中有效的话题。总之,尊重学生初读文本的感受,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关键,也是牢牢吸引他们深入学习的良好途径。



2细看学生的圈划批注,灵活调整教学方案这个步骤,是教师阅读指导的前站。有了上面的“倾听”,进入整体分析阶段。一般先要求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内容。通常,作为教材的文本在把握内容上是不设障碍的,这一环节主要还是训练学生概括思维的能力、运用言语的能力;其次是在文中圈划批注。圈划什么呢?这是学生刚接受圈划任务时的困惑。首先是圈划路标性词句。如表示时间、空间变化的词句;表示分类的词句;表示总结概括的词句;表示过渡的词句;以及关联词等等。从学生对课文中这些路标词句的圈划,教师可以了解他们对文章思路的把握情况。而且,这个环节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方向感、条理层次感的。其次是圈划中心句,包括段落中心句与全文中心句。有时中心句并不是很直露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教师对学生究竟把握文本的内涵多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而对圈划部分进行批注,就是写下圈划理由。这是要求他们将明晰的思维与言语的准确表达相结合。
  当学生在圈划批注的时候,教师的任务是巡视他们的圈划内容,摸“行情”,以便及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方向与重点。唯有如此,教师的“教”才是学生的真正需求。例如:学习八年级课文《外婆的手纹》,学生的圈划主要集中在直接概括外婆品质的语句上,一些不直露但蕴涵深意的句子均没有圈划。由此,我了解到学生对外婆的形象没有完整把握,更不要提有深度的理解了。按照原设计,我是从“手纹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开始突破,而没有对外婆形象较完整的认识,是无法展开这个问题的讨论的。于是,我临时调整方案,先引导他们朗读一些忽略了的重要语句,然后分析。像第17至20段,其中的“泉、鱼、水仙、云朵和月光、”均是作为反复在前文中出现过的,引导同学思考反复的手法在此有什么作用呢?再联系“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和“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两句语句,体会作者用形象的物像细腻地传达出缅怀外婆的心境和让外婆的美德永不失传的深意。还有,从圈划中发现学生对外婆所具有的浓重艺术气质缺乏应有的敏感度,这是我备课中预见的难点,在分析中按原计划进行。最后,我才提出“手纹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作为总结全文的关键题。
  可见,阅读课充分尊重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既是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有效收获的第一前提,也是培养教师教学机智、磨练教师厚实教学能力的良机。一名真正称职的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要服务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对学生进行适度的阅读指导,培养他们坚实的理解语文的技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zdjy/1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