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怎样上好初中科学习题复习课

时间:2015-12-20 15:26:01 所属分类:中等教育 浏览量:

摘要:目前,多数科学教师对上好复习课感到头疼,尤其是习题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习题课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是习题课确实很难上出新意,教师觉得很机械,学生觉得很枯燥。习题复习课效率低,教学效果欠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怎样学会发现问题,如何

摘要:目前,多数科学教师对上好复习课感到头疼,尤其是习题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习题课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是习题课确实很难上出新意,教师觉得很机械,学生觉得很枯燥。习题复习课效率低,教学效果欠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怎样学会发现问题,如何科学选择习题,怎样有效地组织习题课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高初中科学习题复习课效率。
  关键词:发现问题 选择习题 组织教学
  
  初中科学复习课很难上,科学老师通常采用以下三种复习策略:最常用的一种就是选择一本合适的复习用书,然后结合《考试说明》按照考点,边讲边练。这种方式有一个问题: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嫌老师啰嗦或练习重复而厌烦,成绩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快速的讲解节奏而仍旧放弃,只有成绩一般、上进心强的学生苦苦坚持,课堂效率不高。第二种策略:先讲解15分钟左右,然后组织学生练习巩固,再留出点时间让学生提出这节课遇到的疑惑和想到的问题。这样的复习课比较紧凑,也有一些效果,但是时间一长,显得较为平淡,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同学。第三种策略:还有的老师也会尝试围绕某一载体开展专题复习,像:“自行车上的知识”(力学知识)“小灯泡大电学”“抗击甲流”等。这种课的内容学生感到亲切,贴近生活,学习兴趣也高,但是复习内容可能不全面,而且老师也难以长期坚持。无论采用哪一种复习策略,复习过程中,习题课都是复习阶段重要的课型之一。
  什么是习题课?习题课是科学复习过程中把练习中的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一讲评的课型,是加深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技巧,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习题课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将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尤其在中考冲刺阶段。习题课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任何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课都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善于发现问题
  
  要上好习题课,首先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树立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以此作为习题课训练的重点。那么,怎么去发现问题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发现问题:
  
  (一)从学生提问中发现问题。学生提问多,说明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
  
  (二)从学生的作业、练习反馈情况中发现问题。学生做错比较多,说明这个问题也具有普遍性。
  
  (三)当然有的同学不喜欢问问题,有的同学的作业有抄袭现象,我们还可以从学生考试答题情况分析中去发现问题,这是发现问题很重要的途径,所以,老师要重视试卷分析。
  
  二、科学选择习题
  
  发现问题以后,我们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典型的习题进行训练巩固,怎样选择典型的习题呢?
  
  1.从教辅资料、历年中考卷、模拟卷、网络(科学资源网站、名师工作室、专家博客)等上面选择习题,这也是最普遍的选题方式。
  
  2.从学生的错题中选择习题。错误,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有一篇文章叫《经营“失败”也是一种“高明”》,介绍的是一位记者访问了一所名牌中学的五位中考单科状元,问他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好的经验,虽然他们回答各异,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能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营养,滋养成功。甚至其中有四个人不约而同地拿出一个本子,只见封皮上工工整整地写着三个字:纠错集。因此,精明的老师要学会从学生的错题中选择典型的题例。
  
  3.从日常生活中挖掘题材。《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许多科学题目往往就是生活的一些实例,所以我们在选取例题时还应该从实际生活入手,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社会热点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易于接受,还能在练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怎样选择习题
  
  对于一堂习题课,习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选择习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习题要立足《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要紧扣选题时有的放矢,既不盲目降低要求,也不盲目拔高。
  
  2.选择习题要有目的性。选择的习题除了巩固、深化和运用学过的知识以外,还应当通过习题训练有计划地教给
  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包括解题的基本程序。
  
  3.选择习题要有层次性。进入初三复习阶段,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不能一下到位,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知识规律开始设计一些稍简单的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采取增加条件的方法,也可采取变换条件的方法,逐步加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揭示出解题规律。
  一般来说,习题设计时要注意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是设计基本的、简单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程度比较差的同学,使基础知识内化,以巩固强化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如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第二梯度是设计一些带有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学生把知识转变为技能,以达到知识同化的目的,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设计一些思考性、创造性强的问题,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地优化,以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创造能力等等。
  
  四、有效组织教学
  
  选择好的习题,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更是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高明的老师常常利用习题教学课来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教育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如果我们平时的习题课仅仅是为了做题目而做题目,那显然是浅层次的习题课,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有效的习题课除了对学生进行做题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授人以“渔”。因此,在组织习题课教学中必须关注过程和方法,处理好两对关系。
  我们常常在考试以后听到老师这样生气地批评学生:“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多遍了,你怎么还做错呢?”当我们在埋怨学生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要有勇气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们老师在设计练习或命制试题时,往往是以我们老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测试的目标、重点、难点等一般也都是从老师的角度设计的,老师讲评试卷时,也常常是从头讲到尾,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试题怎么做讲清楚;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他们有时并不清楚老师出这个题目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出这个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将来遇到类似题目是否可以也这么做。因此,当讲过的、做过的习题再次出现时或稍有些变动时,学生仍然不能从容应对,容易出错。我们自己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习题课的讲评方法,比如多问一下学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让学生来讲,让学生相互讲,或许比老师讲效果更好。
  有一种说法叫5×1<1×5,很有道理,说的是:围绕同一能力层次,同一类型的题目做5道,其实效远小于做一道题时,从5个不同的深浅层次进行讨论、探究。这5个层次是:①这道题怎么做?②为什么这样做?③怎样想到这样做?④还有哪些方法能解这道题?⑤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这道题还能变成什么新题目?
  就是一个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试结束以后,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讲“这道题目我会做的,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这道题目我会做的,为什么我会做错呢?”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平时练习的时候没有对问题多加思考分析,只是把老师的解题过程进行简单的模范和生硬的识记。


还有哪些方法能解这道题?这是鼓励学生一题多解,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这样做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如:在密度应用练习中,我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激发学生思维,我就启发学生是不是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便想出另外两招: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通过这样的练习,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这道题还能变成什么新题目?这是鼓励学生进行变式练习,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在《小灯泡大电学》课题复习中,我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有一只“6V12W”的灯泡,问“6V12W”含义是什么?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这些问题是比较基础,然后提出: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给的信息再加上一个条件,能不能设计出更多的新问题?例如:①该灯泡正常发光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②1千瓦时的电能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几小时?③若把“6V12W”的灯泡接到3V的电路中,该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④两只分别标有“6V12W”与“12V12W”字样的灯泡,在正常发光时,谁更亮?⑤若把“6V12W”的灯泡接入9V的电中,要使它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⑥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哪个亮些?⑦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并联在电路,哪个亮些?⑧若把“6V12W”和“6V6W”的两个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则它们通过的电流之比?摇?摇 ;两端电压之比?摇?摇 ;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摇?摇 ;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摇?摇 ?摇;产生的热量之比?摇?摇 。⑨若把“6V12W”和“6V3W”的两个小灯泡并联在电路中,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摇?摇 ;两端的电压之比为?摇?摇 ;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为?摇?摇 ;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摇?摇 ;产生的热量之比为?摇?摇 。⑩如果想实际测量一下小灯泡在电路中的功率,能不能说出你的办法……通过以上一连串的问题,把电学里面的重要概念、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电功率的计算等进行了整合,学生也拓宽了思路。
  
  参考文献:
  1.孙张尧.习题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技术物理教学,2003,(11).
  2.鼎城教研室.如何上好初中化学习题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zdjy/1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