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试论新课改下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

时间:2015-12-20 15:26:40 所属分类:中等教育 浏览量:

论文摘要:新课程实施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由于体育教师素质的改善与中小学体育发展息息相关,以提高体育教师培养质量来促进学校体育综合效益提高的思想已被普遍接受。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

论文摘要:新课程实施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由于体育教师素质的改善与中小学体育发展息息相关,以提高体育教师培养质量来促进学校体育综合效益提高的思想已被普遍接受。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
  随着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称“新课标”)的颁布,我国学校体育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体育教师作为新课标在体育课堂中的实施者与指导者,其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已不再单纯是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而是复合的、弹性的,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其进行专门的教师教育,实现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新课标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1.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1知识传授角色的变化。
  1.1.1由传统的规格化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方向转变。以往的某些体育课,大多是教师定好教案、内容、时间、活动量、负荷、密度,上课时严格执行,对学生一视同仁。但现在看来,这种规格化的教育存在许多弊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差异、心理差异等,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这种观念和方法,多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使学生尽其所能所想,合理充分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1.1.2由教师注重“教”向学生注重“学”的方向转变。体育教学中的有些知识和技能学生一看就会,甚至技术动作比教师做得还规范,这时如果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教”,学生“学”起来就索然无味了,所以要调整好教与学的比例,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需求心理,适当适时地“教”,把学生的“学”放在重要地位,这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1.1.3由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转变。以往的体育课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成功量的积累,以及过程的美好,本可以成功的却半途而废,要知道奥林匹克精神是贵在参与,马拉松也有半程之说,所以在新课改中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十分重要。
  1.2职业角色的变化。
  1.2.1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有兴趣去学,积极地去练,教师不再去“统治”学生,控制课堂,从“独裁者”变成服务者,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使学生量力而行,尽力所为地确立目标,心满意足地收获成果。
  1.2.2成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中,能和教师同练同乐,学生会很兴奋,能够自主地学习,探究地尝试,坦诚地研讨,能充分发挥潜能和智慧,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分享和教师之间情感和想法,心理上也得到支持和帮助.师生之间的距离被拉得很近。
  2.制约学校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因素
  2.1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束缚了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
  当前的课程改革缺乏相应的师资配备.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并没有对师范教育(体育专业)进行相应的改革,缺乏一种实际的人才储备。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上位培训体系——师范教育.至今还沿用着课程改革之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传统的“体育课”改成了“体育与健康课”,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增加了“健康课”的内容,但是相应的师范教育却没有增加相关内容的学习.直接导致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
  2.2教学资源的匮乏限制了体育教师教育的开展。
  在全国的中小学学校中,大都存在着教学设施,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丧失了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影响,严重遏制了教师创新意识的发挥,给体育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师人数不多,没有形成一定的研讨氛围,教学仍为以往的按部就班的模式,给新课标的推行带来了困扰。开发学校的教学资源成为新课改下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
3.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策略
  3.1实施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校本培训”以教师培训为主体,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以学校为培养单位,对教师进行资源的再分配,加强各学科间的交流,使有效的教育资源更好地被利用;组织体育教师开展课题小组,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使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同时实现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3.2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实施区域联动教师发展策略。
  “区域联动教师发展策略”就是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或业务部门在一定区域内的协调组织作用和独特的资源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有效弥补以校为单位进行的教师培训的不足,以实现区域内教师共同发展的工作策略。
  4.与时俱进: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策略
  4.1重视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配套改革。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该实现四个转变,即课程结构上实现由“刚性结构”向“弹性结构”的转变,增强学生选课的自主性:课程形式上实现由“重外延”向“内涵与外延并重”的转变,强调课程综合化;“术科”的课程目标上实现由“运动训练取向”向“教学能力取向”转变,突出运动技术教学能力;“专业课”的课程内容上实现由“理论课与实践课彼此隔离”向“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贯通”。重视体育教学案例的诊断分析。
  4.2重塑体育教师专业化基点,构建和完善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
  体育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如何教’知识和能力”.这种技能应该是体育教师的专业性所在,因此就应该成为体育教师专业新的发展基点。体育教育学类课程是体育教师获得这种知能并实现其专业发展中“不可替代性”的理论基础。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在于“体育教育”,相应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支撑课程即专业课应该为体育教育学类课程。体育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体育教师专业化或培养专业化的体育教师的理论前提,而且这种理论支撑和指导并不局限于本科阶段,而是贯穿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
  4.3实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由“扩容”向“升级”的模式转型。
  “升级”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主要强调两点:一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该以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为主.重视现代体育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掌握,而且这往往是培训者的特长与优势,以那些技术性的因素如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手段为辅.这方面培训者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常常不如被培训者:二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必须贯穿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关注体育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体育教师。2003年6月,教育部颁布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该方案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施行,与此相应的《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等一系列体育专业新教材也在酝酿和重新编写过程中。但相比现代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要求和期望而言,体育教师专业改革与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zdjy/1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