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
时间:2015-12-20 15:30:02 所属分类:中等教育 浏览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已成为当今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要点。本文首先从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目标、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在中学数学实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已成为当今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要点。本文首先从中学数学课程教育目标、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在中学数学实施“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会学习主线,立足于课堂,通过“目标导学、自主探究、交流点拨、建构拓展、效果评价”五个教学环节。阐述了“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三为主、五环节;目标导学;自主探究;交流点拨;建构拓展。
Keyword:Threeislord,fivelinks;Thetargetleadstolearn;independenceinvestigation;communicatetoordertostir;constructionorpurchaseexpand
一、教学模式变革的原因
一方面,初中新课程的推进中存在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这些主要集中在教师这个教学主体方面。部分教师仍然拿着新教材,守着旧观念,用的是老方法;面对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容结构的重新整合和学科间互隔开放的变化,面对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部分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足,对新教材怎样教、教什么心中没底,手中没准,难以把握适度、驾驭自如,更无法上升到理性高度,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落实教学常规,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创新,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按照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的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总结我校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经过反复的酝酿研讨,决定在我校行“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二、“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内涵
这一模式是针对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而提出来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引向课堂,促使广大教师增强学习意识,反思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反思中改进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课堂由“呆板、单调、低效”转变为“活泼、丰富、高效”。与其说这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如说是再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师的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优化教师的语言,优化教师的点拨,优化教师的板书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效果最优。
1、三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三为主”集中体现新的课堂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创造机会、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评价,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他们现有的知识、技巧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要注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工作,所有学生的学习都将处于盲目状态。“三为主”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都需遵循学生学会学习这条主线,要以“学”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
2、五环节:即“目标导学、自主探究、交流点拨、建构拓展、效果评价”。“五环节”集中体现在新的教学观指导下教学行为的变化,“目标导学”环节就是要教师根据当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新颖别致、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情景导入教学;“自主探究”环节就是让每个学生课堂上都有独立思维的时空、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交流点拨”环节就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生生间、师生间相互交流所学、所得,分享学习成果,教师在“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三个转化”,既把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把不懂不会的知识转化为已懂的;“建构拓展”环节就是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巩固运用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效果评价”环节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判断或检测学习行为是否有效或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较大表、学达标、教学当堂都要达标。
其特点: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要落实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凸显同学之间的合作。
2、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优质高效课堂,教师的主导是关键,要发挥好导师的作用。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创建优质高效课堂。“优质,应该理解为教师的引导是优质的、教师组织的活动是优质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优质的、布置的作业是优质的等。高效,应该理解为课堂组织没有无效环节,教师的点拨准确,让学生产生了心灵上的震撼。但是,所谓的高效又不能机械地为一堂课赋予太多的任务,企图毕其功于一役。这样就应该本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基本原则,课堂实际环节和设计问题不要多,要简练而又突出落实,活动要充分,力求一课一得”
3、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提高服务意识,要真心热爱每个学生,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部分学困生和学厌生,要有耐心、有爱心、有信心、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偏心,要满怀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要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好务。
三、“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1、高标准、高质量深化课程改革,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多方位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教研活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课堂教学规范严谨、科学有序,课题、教学研究有一定的特色和成果。
4、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课标所要求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5、确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关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关注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等。
四、“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学会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和情感性目标上,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主要抓好三点:
(1)课堂的空间管理。教学环境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教师关注全体学生。
(2)课堂的时间管理。要求教师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从完成课时任务为中心转向设计合作教学环境为中心,要重视课堂的二次设计,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活动形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3)课堂的行为管理。教师每一节课必须有规范的例题示范板书,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防止课堂上出现“活”而无序、“活”而无效的现象。
3、在教材使用中,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整体上把握重、难点,再从每个知识点每个课时上做文章。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不但要遵循课本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
4、课堂上“三为主”的体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文化课的课堂上。实际上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难点也在课堂。认真贯彻课程标准,落实课程实施方案,抓住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每节课教师点拨和学生学习的有效度,提高课堂有效性,使课堂效益最大化,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等于抓住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关键。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要求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二者不能偏移,相辅相成,才能珠联璧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既要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又要体现思维和训练为主攻。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你教会学生什么,而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猜想与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质疑,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语言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解题策略等。这既对学生目前负责,也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努力做到变教为诱,变学位思,以诱达思,让教会变为学会,以学促教,以教导学。还给学生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发言的权利,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天地。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努力为学生高效学习创造出和谐、平等、愉快的学习氛围,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交流者,当好学生的促使者、评价者和激励者。
“三为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努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好反馈与即时备课的关系,处理好反馈与及时评价的关系,让多向反馈贯穿课堂的始终,抓住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基本经验不放松。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约翰·杜威着,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4]郑毓信,梁贯成着.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扈中平,李方,张俊红.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7]瓦阿.苏霍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8]叶谰,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09):28-30.
[9]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专着,《问题式上课的基本问题》.
[10]美国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着,《心理学原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zdjy/1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