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巧用教法 激发兴趣——简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

时间:2015-12-20 15:30:38 所属分类:中等教育 浏览量: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主动探究;激发兴趣;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主动探究;激发兴趣;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法正体现了上述要求。本文分为三部分:简述了案例教学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案例教学的意义;重点介绍了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1.案例教学法产生和发展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教授创立,他在《合同法案例》一书的前言中说道:“被作为科学的法律是由原则和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原理都是通过逐步的演化才达到现在的地步。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漫长的、通过众多的案例取得的发展道路。这一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案例。因此,有效地掌握这些原理最快的和最好的的途径就是学习那些包含着这些原理的案例。”在这里,他强调了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8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在一些学科教学中引人了案例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已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正体现了上述要求。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因此,这种教学法同样也适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它对于促进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2.案例教学法巧用的意义
2.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是人的潜在能力的释放过程;学习必须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的个人价值和意义,体现“知觉”的个体性、主观性的情感。案例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
2.2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造精神是指那种不安于现状、力图改进创新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而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具备的运用一切已知东西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未知的东西。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所描述是的一个两难的困境,没有分析,只有事实。案例讨论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人告诉你答案,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这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始终是个难题。如果搞专题讲座,但教师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又很有限;如果采用多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共同授课,教师之间的配合又很难协调。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它所特有的作用。由于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在学生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实现在政治与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切换,而教师并不需要太多的跨学科的综合知识。
  3.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主要过程:设计教学案例、组织案例讨论。
3.1设计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整理相关素材,设计教学案例并发给学生预习准备,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准备,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教师在设计案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3.1.1案例要能够尽量多蕴涵教材的概念和原理。案例教学法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能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受到案例探究所将涉及到的知识的多少有关。因此,教师在设计案例时首先应将学生所应掌握的概念和原理排列出来,使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当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能力必须要以知识为基础,离开了知识来谈培养能力也是不可想象的。
例如,高一《经济生活》公司的经营中,我设计了金融海啸中兼并或破产的一个案例:华尔街正陷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中,9月的美国金融市场愁云密布:
—9月7日,曾占据美国房贷市场半壁江山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接管。
—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行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
—9月16日,世界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告急。
—9月21日,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加上今年3月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至此,美国前五大投行已“全军覆没”。

—9月25日,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
—9月29日,美联银行被花旗银行收购。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围绕案例去分析讨论什么是兼并、破产?美国“五大投行”为什么会“全军覆没”?兼并或破产有哪些利与弊?通过讨论归纳把教材的基础知识点梳理清晰。
3.1.2案例要能够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如经济、社会、科技、生产、生活等问题。这样才能够保持政治课教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学生始终意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学有所用,能够应用于实践;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案例教学法所使用案例的具体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因为在案例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案例的具体内容是否真实可靠,而是案例对教学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当然,能将两者统一起来的案例是最好的。在很多时候,教学用的案例都是要经过修改或者假设,以便能更好地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但是,案例的主题必须要和真实的情况相接近,或者至少和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相类似。即至少看起来它是真实的,或者说,这个案例的主题应该是大家所共同感兴趣的。
3.1.3案例应包含有复杂、模糊、或巫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案例教学法主要不是以传递信息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建构知识,所以,案例应具备适度的复杂性和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性,这样才足以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价值就在凭借着案例所包含着的复杂、模糊、或巫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的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地抓住案例主题,减轻学习负担,教师在案例后面最好能给学生提供可以研究的问题或方向,以供学生选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问题来分析。
如经济常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的教学案例:
我邻居家80年代末原有的一台黑白电视机“退休”后,由一台18英寸彩电取而代之,使用至今没修过一次,图像清晰,色泽丰富,看得也蛮顺心。近年来,每逢子女来他们父母处,就不免要唠叨几句,说什么现在还看18英寸彩电,多寒酸!谁家还没换大屏幕的!还开导说,现代人的消费观不能死抱住传统不放了,应该适应潮流,要学会享受生活。被他们这么一开导,他们的父母也感到有些困惑了。
我邻居家两老人细细思忖,尽管经济上尚有换大屏幕彩电的能力,但换了以后,这台好好的18英寸彩电该如何处置?卖了吧,三文不值两文,可惜!不卖吧,让它躺着睡大觉,直到自然消亡。物不能尽其用,这算不算浪费呢?如果是属于浪费的话,那么与子女所说“适应潮流”之间的矛盾又如何解决?请就这台18英寸的彩电究竟该不该换提出你的看法。
这个案例的主题是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可以说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周围,或者也是我们有些人亲身所经历过的,因而,这个案例的主题是真实的。在这个案例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家庭消费的内容,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等。同时,针对彩电究竟是换还是不换,有着一定的模糊性,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而且,在这个案例中又蕴涵着传统与现代,节约与享受等一系列矛盾与冲突,这样就为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冲突提供了条件。
3.2组织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组织案例讨论的方式灵活多样,不过,针对中学生目前的能力与素质的实际状况,通常是先由一位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同学代表自己或小组进行发言,然后由其它同学或小组针对于这个发言提出补充意见或反对意见,也可以从其它方面另行分析,最后,由教师作一个案例小结。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2.1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案例讨论的过程就是以案例的事实和教材知识为依据,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挖掘案例中的潜在性的问题,探讨案例事件的行为与原由。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习者去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性的问题,协助学习者进行讨论。针对一些复杂的案例,教师也可以以疑问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样高度互动的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们体会如何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多数学生反映这样的教学相当活泼、有趣,能刺激其主动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最好不要有倾向性的提示或结论,因为这样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
3.2.2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应多加以鼓励和肯定
由于案例教学法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再加上案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这就更使得学生的讨论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案例的讨论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愚蠢的问题”,关键是看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合理。在讨论过程中要对学生们的分析要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发生了错误,都要给予应有的鼓励。另外,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对同一问题分歧是应该有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家争论的只是针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而不是对人。所以,不能对任何同学的人格和尊严有丝毫的不尊重或侮辱,尤其是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最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同学的发言不仅是学生,也是我们教师学习的重要信息来源,也只有大家彼此尊重、倾听和沟通,增进团体合作,才能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促进共同进步。
3.2.3注意对班级纪律的管理
良好的教学的秩序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但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面对的一大难题就是班级纪律的管理,由于学生往往会因观点的不同而形成激烈的争论,因而课堂失控是许多教师的梦魔,特别是新任教师或初次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事实上评价教学效果的好坏,也不应以班级纪律的好坏为主要依据,而主要是以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为依据。维护班级课堂秩序是教师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讨论的秩序严重影响了教学顺利进行,教师还是要加以“平息”的;但是,如果学生的讨论因过度投人而使班级纪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只要不影响讨论的正常进行,教师还是应该要“宽容”的,这是难免的,正常的。当然,不少教师还是存有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教师先要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以树立教师的“权威”。事实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什么“拉据战”,而是一种协作的伙伴关系。
正如《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孤立的和一成不变的,……”教无定法,在政治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比较适合于原理方面的教学,而对于概念等方面的教学,还是可以使用举例分析的讲授法等其它教学方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zdjy/1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