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对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拓展

时间:2015-12-20 15:33:45 所属分类:中等教育 浏览量:

[摘要]《新课标》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针对新课标下如何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 体育教学 主体 一、解读新课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要]《新课标》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针对新课标下如何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 体育教学 主体
  
  一、解读新课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更为彻底地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二、对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拓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实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强调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合作性等要素。所以体育课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化竞技意识,向“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发展,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角色
  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再只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和训练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体育教师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之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发展体育运动技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使他们培养良好的体质、体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彼此分享各自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2.根据学生个体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是传授竞技项目的运动技术,加上教材要求难度较大,致使学生自主选择余地小,对达标缺乏自信心。和原来的体育教育大纲相比,新课标没有规定很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去选择那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并同学生的具体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做到课内课外教学有机结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体育器材,自主地参与锻炼。在上课前,体育老师可以打破班级授课的固定形式,在学期初期,集体上一次展示课,由指导老师将各项目的特点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项目,自主参与锻炼。这样,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体育的教学效益也大大提高。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尊重个人选择出发,新课标对教学方法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意味着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自由选择新旧教学方法,可以从旧的教学法中吸取有益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改造,同时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重视体育文化的陶冶,借助多媒体手段,放一些体育比赛的录像或与体育相关的电影,作些即兴的点评,以加强学生对体育理念的理解,也加强学生现代体育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单个项目练习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某个明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进行慢放和分解,让他们从直观上去感受动作应该是怎么样的,明白哪些动作是必须要做的,哪些技术环节又是可以变通的。这样,不仅可以使课程本身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也可以使学生精准地去学习各技术环节。

(2)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亲自参与到运动中在原有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只是采取课堂传授的方式,强调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运动本身的快乐,几乎很少有师生互动的空间。在新课标要求下的体育教学,教师应该参与到教学中,营造体育运动的气氛,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分享运动中的成功和失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运动精神。
  (3)创设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在教学中,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体现在课程选择和课程教学两个方面。在课程选择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尝试选择体育项目的机会,并通过体验项目来决定自己是否喜欢和适合该项目。这符合新课标强调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4.切实对教学评价机制实行转变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元认知水平、学业成绩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程进行评价。教学评价集中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质量观。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衡量教与学双边活动成功与否的一种机制,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参考标准,是对师生最终考核评定的评价指数。在当今信息时代,转变教学评价机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教学评价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仍沿用传统的考试分数、经验主义来评价新课标下的教与学,这无疑是固步自封,削足适履,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因此,转变评价机制,是激发教学潜力,促进教学大发展的关键。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某些知识领域存在不足,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请学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从而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与“依赖性”。教师不再是师道尊严,而是与学生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
  (2)由 “导师”型向“学友”型转变。我们虽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用专家的眼光去审视、苛求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要用一颗爱心和宽容心去接纳每个学生。与学生共建课堂,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3)针对新课标及学科特点建立科学高效的多样化评价机制。事物是动态发展的,对人、事的评价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因此,在评价机制上,我们要打破传统固有的模式和标准,建立一种动态式的评价机制。让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动态式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树立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一种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郭建昆.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导刊,2007,(1).
  [2]张建毅.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0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zdjy/1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