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中职教育竞争力的思考
时间:2015-12-20 15:57:58 所属分类:中等教育 浏览量:
摘要:影响和决定农村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动力,主要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能力、增强办学效率的能力、提升学习创新的能力、增进社会响应度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一起构成学校的核心动力圈。构建农村中职教育的竞争力,为中职教育又快又好发
摘要:影响和决定农村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动力,主要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能力、增强办学效率的能力、提升学习创新的能力、增进社会响应度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一起构成学校的核心动力圈。构建农村中职教育的竞争力,为中职教育又快又好发展增加强劲动力,提高主体发展能力,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创业者。
关键词:农村中职教育;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读书的学生95%是没有参加中考的初三分流生,5%是中考落榜或因家庭困难没法读普高的学生。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都不是很高,他们多数是“学业失败者或是经济贫困生”,文化基础差异大,思想波动大,教育教学组织难度大,这就给提高农村中职教育的竞争力客观上带来了很大困难。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将他们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创业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能力
教育质量是铸造学校品牌的核心因素,在日益激烈的生存发展危机中,如潜在生源危机,在校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昂,家长、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反应不好,学生技能单一,适应社会能力差等,这些都与教学质量有关,学校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充分激活与提高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教学资源,才能迎来家长和社会的青睐。离开教学质量,再好的专业设置,再好的课程体系,再多的资金投入,再多的生源流入,再广的就业门路,到头来都会化成泡影。离开教学质量的教育最终是先误人,后害己,更谈不上生源如流、就业广阔、社会满意。只有重视持续提高教育质量的学校,学校才能“常盛不衰”,会永葆青春活力,始终处于生机勃勃的气象。世界银行在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大规模发展教育的教训是明白无误的:迅速扩大教育规模付出的是质量代价,这反映在入学率提高而教育成果上不去,如果质量不高,或者所学的东西不符合就业市场的需要,那么,即使在部分具有高学历的人里,失业率也会很高。”可见,根据时代需求的人才标准和类型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学校,就是一所具有“生机勃勃、永葆青春活力”的学校,根据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来调整专业培养取向,提高学生素质技能适应力的学校,是一所被社会欢迎的学校。农村中职学校处于农村生源充足的优势区位,有“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向农村地区倾斜等政策及各级政府、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学校逐步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气息。农村中职学校要继续思想大解放,更新育人理念,勇敢创新,营造良好的职教发展氛围。建立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学校管理,建设良好的校舍环境,增添实验实训设备,加强学生实际技能训练。大力提高农村职校教师队伍素质,培养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优秀师资队伍,打造一支专业理论扎实,职业技能娴熟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或具有双师素质的多能型”职教师资队伍。重视持续提高教学质量,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培养创业者,把学生培养成为两地(本地和外出务工)应用型技术人才,推动农村中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扩大农村中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农村中职学校一定会越办越红火。
2增强办学效率的能力
要办好农村中职学校首先要运用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充分利用和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把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盘活存量资源,激活增量资源,让所有的资源尽其所用,让所有的资源产生作用;其次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营理念,对学校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科学组合,抓住有形资源,挖掘无形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为学校自身的发展提供广泛的人力、财力、物力、智力支撑,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由智力派生的观念、体制和方法等方面的支持,使农村中职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增进学校提高办学效率的能力是提高农村中职学校主体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手段。学校应该围绕地方工业支柱和农业特色产业修订职业教学课程,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调适用、应用、实用性的思维和行为技能,以及提供把学术和职业教育更加紧密结合的课程(可以设置与本地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专业,如
农林种养、商贸专业。也可以在与本地经济发展需用人才不多的专业选修一些与本地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一些课程,如电脑、机电、数控等专业,也可开设一些农林种养、商贸有关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实际,适时制定或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贴近农村,贴近工厂、企业,培养农村、企业急需人才,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集渠道,构建办学新体制,积极推进农村学校与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企业联合办学,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行集团化、连锁化发展。依靠当地政府发挥政府的行政作用,整合地方分散的职教资源,依托农村中职学校,创建职业教育中心,实行整体规划,统一制定培训计划、统一办学、统一招生、统一使用教育资源、统一实习基地等,创立地方区域“大职业教育”格局,形成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合力,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培养更多优秀创业者。
3提升学习与文化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的学习创新能力是在学校文化的作用下,将知识再组合、再创造、再输出,以不断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来适应环境持续变化的能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高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创新力可使学校结合自身的资源情况,发展出与社会相适应的核心专长,核心专长具有的高独特性和不易模仿性特点,可成为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这个创新过程是中职学校进一步延展和提升适应力的过程,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当学习创新力发展出来的核心专长转化为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时,学生、家长和社会能从中得到更高的价值,同时,学校也能从中获得超过同行业水平的超值价值。在学校文化和学习能力作用下的创新力,同样具备竞争力的特征,对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更大的价值,是中职学校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村中职学校不能忽略培养学生在学校文化和学习能力作用下的创新力。
学校竞争力的独特性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关键是职业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影响。职业学校文化是中职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它为职业学校和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支持力。职校学生在同龄学生中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为了不让学生在严格管理中减失活力,全面发展,培养自身综合人文素养。农村中职学校首先应通过校训、校规、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校园广播等载体实行环境育人。利用课堂教学、选修课和文化讲座灌输民族美德和学校优秀传统。有目的的开展独具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塑造学生的文化个性。通过各种校园文化熏陶,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信念,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胆识、敏锐的判断力,坚强的意志、豁达的胸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操以及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增进社会响应度的能力
目前,农村中职学校学生都是来自广大农村。中职扩招,职业教育生源重心下移,城市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广大农村越来越多,职业教育如何面向贫困家庭学生、面向基层、面向更广大的民众,让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已成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强烈呼唤。这不仅是国家教育政策对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更是职业学校在和谐社会中增强社会响应度的必由之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这样阐释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二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三是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业教育不仅是面向人人,体现教育公平与公正的教育,更是具有鲜明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的教育。职业学校能否在国民教育中肩负起维护国家、社会、个人心理稳定,帮助困难群体摆脱贫困的重任,关键在于增强社会响应度。一方面通过学习总结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与我国国情、本地实情紧密结合的职教发展之路,增强自身对社会的响应度;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率,发展自身的学习创新能力来增进社会对自身的响应度。只有这样,职业学校才能呼应社会的要求,才能在中国特色的环境中得到社会的响应,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中等职业教育。因而,农村中职学校应紧紧围绕中职学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办学思想,面向产业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培养“适用型、实用型、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创业者,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5 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加强教育引导, 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意识 就业创业教育的第一目标就是对职校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 将这种意识渗透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程跟踪管理的过程中去。因为来到农村中职学校的都是农村学生,他们社会活动面狭窄,见识不广,多数文化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都不是很高。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就业观, 激发他们开拓创新的欲望;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 使他们明白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都离不开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
推进课程改革, 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就业和创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村中职学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首先必须大胆深化课程改革,勇于改革职教教材内容,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技能型”为主的教法,增强科研成果哺教学意识,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使科研成果进入课堂,促进教学内容更新,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生动,更丰富。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面对书本知识要善于改造优化和补充,在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专业发展要求,要善于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教学内容和技能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其次重视专业硬件建设, 加大技能训练设施投入, 使专业装备水平具有先进性、完善性、前瞻性, 才能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再次要努力实现几个转变: 一是实现以学校为中心向市场为中心转变, 由市场需求来配置教师资源和实训资源,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计划, 让市场的需求成为教师开展专业技能教学和学生掌握必备专业基础和模块技能的方向;二是实现由课堂为中心向用人单位为中心的转变, 教师对应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让学生在企业的见习和实习中得到更多的实践,要让学生具备职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三是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为中心向操作技能为中心的转变, 职业技能竞争力中操作技术能力是其竞争力,因此课程实施中要扩大教学计划中实践的比例, 着力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职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
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学校要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 为学生搭建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平台。实践活动内容广泛, 形式多样, 如社区服务、文体活动、模拟市场、劳动体验等, 用计划周详、组织严密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发现自身能力与就业创业要求的差距, 在实践中锻炼技术、增长才干、树立信心, 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如大胆实行学生在校创业的实践活动, 校内创业实践活动可以突出四条主线: 校内勤工俭学岗位创业、校内实践基地创业、校内活动与企业合作创业、校外实习基地创业, 四条创业主线能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历练学生创业本领。只有打造农村中职教育竞争力, 才能树立学校的形象和品牌, 使农村中职教育在教育市场竞争中永葆最可靠、最持久的力量。
发展农村中职教育,农村中职学校应该抓住发展贫困(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有利条件,继续解放思想,灵活办学模式,坚持与
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企业联合办学,弥补农村职校实训场地的不足,把企业车间作为实习基地,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行集团化、连锁化发展,主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层次上及其人才素质标准和培养目标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制定既适合本地区,又适合发达地区发展的培养方案。同时,还应积极探索与实践多层次中职教育发展的道路,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打造农村职业学校品牌,以此提高职业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尧.国际职业教育改革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8,(5) .
〔2〕韦明理.发展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有利条件与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3〕向长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职教通讯,2007,(10)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zdjy/16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