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1 00:22:01 所属分类:农学 浏览量:
盐碱土是盐土(含有可溶性盐分较高)和碱土(含有代换性钠较多)的总称,二者在形成上联系密切,常交错分布,所以,统称为盐碱土[1].土壤盐碱化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2].我国又是土壤盐碱化程度尤为严重的国家,大约有 9 913 万 hm的盐碱土[3],山西北部的大同
盐碱土是盐土(含有可溶性盐分较高)和碱土(含有代换性钠较多)的总称,二者在形成上联系密切,常交错分布,所以,统称为盐碱土[1].土壤盐碱化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2].我国又是土壤盐碱化程度尤为严重的国家,大约有 9 913 万 hm²的盐碱土[3],山西北部的大同盆地盐碱地约 20.4 万 hm²,占山西全省盐碱地总面积的 68.1%,由于气候以及地质条件的特殊,大部分地区盐碱化程度较高,导致土地利用率低或者已荒废,地表裸露,甚至地表泛白,植物稀少,土地利用困难[4].
随着人口日益增长与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盐碱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将其变为可用资源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方向[5].改良盐碱地方法有多种,种植耐盐碱植物是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措施之一[6].我国柽柳属树种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华北滨海盐碱地区,该属植物大部分具有耐盐碱、耐水湿、耐贫瘠、抗旱的特性,是优良的盐碱地种植树种,随着生态建设的发展,柽柳的价值逐步受到重视并且得到利用[7].
最近几年,国内外针对土壤盐碱性的研究较多[8],从多方面分析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措施、造林植物树种选择和盐碱地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区域范围广。郭晔红[9]提出通过种植中药材对盐碱地进行改良。王文杰等[10]研究了施加改良剂(聚马来酸酐(HPMA)和聚丙烯酸(PAA)2 种高分子聚合物配合木焦油、木醋液等)对重度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以及对耐盐树种杨树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确起到了降低盐碱性的作用,说明杨树能够作为改良剂,从而降低土壤盐碱性。米文精等[11]针对大同盆地盐碱地的状况和耐盐碱树种进行初步评测,结果显示,其耐盐碱性由低到高依次为新疆杨<白榆<杜松<樟子松<枸杞<柽柳。目前,关于晋北地区种植柽柳对盐碱地改良的具体效果研究比较少。
本研究以山西省应县 2014 年 3-5 月份柽柳林对重盐碱地的改良为研究对象,从行间、株间、土层深度等方面对柽柳林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从而为应县盐碱地的发展以及土壤状况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区基本概况
试验地为山西省应县七中对面多年生柽柳林地,应县地处 112°58′~113°37′E,39°17′~39°45′N之间,是晋北地区的一个重盐碱地区。晋北地区面积约546667.0hm²,耕地中盐碱地约 455333.3hm²,占总耕地面积的 83%,占平川耕地面积的 94%,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多年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12].
应县土地总面积约 170 733.3 hm²,其中,农耕地面积约 77 533.3 hm²,牧草地面积约 28 000 hm²,林地面积约为 15 800 hm²,未利用地面积达 21 264.1 hm²(占到全县面积的 12.5%,其中包含盐碱土沟、岩石裸露山地、荒地、滩涂)。并且应县地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为 998 m,受到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 7 ℃左右,年降雨量为 360 mm,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 5 倍,由于冬春少雨多风,地表水位下降,土壤蒸发强烈,导致土壤盐碱性日益严重[13].
1.2 土壤样品采集
在试验地内,选取已生长数年且生长状况良好、树冠发育正常的标准柽柳 3 株,分别自地径处为起始点对其行间距(南北方向)、株间距(东西方向)每隔 10 cm 为一个取样点,共取 5 点,将植株距离依次标为 0~10,10~20,20~30,30~40,40~50 cm.每点依次自上而下每隔 10 cm 共取 5 层土。选取一片无林试验区,进行同样操作,作为对照。
1.3 土壤样品测定 将从样地取回的土样称质量,然后将土样置于烘箱中烘干,将土壤中的根茎叶或者石头、虫体等去除,磨细。使用纸袋保存,标明植被名称、采样地点、样号、深度、采样日期等项目。然后对采集回来的土样分别进行以下测定。
pH 值、电导率测定:研磨后土壤与蒸馏水 1∶1混合,充分搅拌,待静置 20 min 后,分别用 pH 计、电导仪测定。
含水率测定:称量土壤鲜质量(mt),然后置于105~110 ℃的烘箱中烘 6~8 h 至恒质量,测定烘干土样(ml)、铝盒质量(m)。含水量=(mt-ml)/(ml-m)×100%.
有效 Cu,Fe 含量测定:称取磨碎土样 2 g,用王水(浓HCl∶浓HNO3=3∶1)充分浸提土壤金属离子,振荡 30 min,滤纸过滤于容量瓶中,定容至 100 mL.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有效 Fe,Cu 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3-5 月份林地土壤对柽柳的响应柽柳盐碱试验地内 3-5 月份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列于表 1.
从表 1 可以看出,土壤 pH 值为 9.45,变幅在9.38~9.49 之间,标准差为 0.06,数据分布较为集中,pH 值小于无林试验地,表明试验地盐碱性降低,但是试验地土壤仍为强盐碱性;土壤溶液中的电导率平均值为 0.79 μs/cm,标准差是 0.13,变异系数为 16.46%,低于无林试验地土壤电导率;土壤含水率平均值为 27.44%,最小值为 27.02%,含水率高于无林试验地土壤含水率;土壤中 Cu 含量的平均值为 14.75 mg/kg,略高于无林试验地,在全国土壤 Cu含量分级标准中属于高等指标(大于 4.0 mg/kg)[14],最大值是 16.63 mg/kg,标准差是 1.65,变异系数是11.19%;土壤中 Fe 含量平均值是 13.23 mg/kg,最大值是 16.51 mg/kg,最小值是 11.35 mg/kg,在全国土壤 Fe含量分级标准中属于低等指标(4.5~20mg/kg),且高于无林试验地,标准差是 2.85,变异系数是21.54%,数据分布较为分散。
从图 1 可以看出,在柽柳盐碱地 3-5 月份内,土壤溶液电导率随月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5 月份土壤电导率最高,为 0.91 μs/cm,3 月份最低,为0.66 μs/cm,结果表明,柽柳林改良的盐碱地土壤溶液电导性增大;土壤含水率 3 个月基本保持平稳,平均值为 27.44%.
由图 2 可知,在柽柳盐碱地 3-5 月份内,pH值保持平稳;Cu 含量有所下降,其中 3 月份最高,4月份最低,最高、最低值分别为 16.63,13.58 mg/kg;Fe 含量同样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较小,3 月份达到最大值,为 16.51 mg/kg.结果表明,3月份柽柳对盐碱地的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明显高于 4,5 月份。
2.2 柽柳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由图 3 可知,土壤溶液电导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现微上升趋势,平均值达到 0.89 μs/cm,且10~20 cm 处土壤溶液电导率与无林试验地差别较大,明显低于无林试验地,在 0~10,20~50 cm 土层,土壤电导率高于无林试验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值达到 24.86%,与无林试验地相比,含水率明显增加。结果表明,采用柽柳改良盐碱土壤,可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提高了土壤的储水、保水能力。从图 3 还可以看出,土壤溶液电导率随行间距的增大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 20~30 cm 处土壤溶液电导率最低,达到 0.67 μs/cm,最高值在 40~50 cm 处,达到0.80 μs/cm;土壤含水率在逐渐远离植株的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0~20 cm 处含水率最大,达到 35.78%,40~50 cm 处土壤含水率最低,为 27.59%.通过对盐碱地 3-5 月份物理性质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柽柳对盐碱地的改良有一定的效果,含水率和电导率均增大。
2.3 柽柳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土壤 pH 值是反映土壤碱化程度的主要指标,当土壤 pH>10.0 时,此时土壤通常不能生长植物。
从图 4 可以看出,柽柳土壤 pH 值平均值为 9.27,明显低于无林试验地 pH 值,但土壤仍然属于强盐碱性,土壤 pH 值随土层加深变化不明显;土壤中有效Cu 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先降低后上升,最后趋于稳定,平均值达到 14.42 mg/kg,在 0~30 cm 土层深度有效 Cu 含量高于无林试验地,30~50 cm 低于无林试验地;有效 Fe 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值达到 13.10 mg/kg,明显高于无林试验地。
从图 4 还可以看出,土壤溶液 pH 值随行间距变化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 0~10 cm 土壤溶液 pH 值最低,为 9.40,在 30~40 cm 处 pH 值最大,为 9.66.离植株越远,土壤中有效 Cu 含量呈折线变化,有效 Fe 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10~20 cm 处达到最低值。
通过 3-5 月份柽柳对盐碱地化学性质的研究表明,柽柳盐碱地 pH 值减小,有效元素增加,柽柳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较为显着。
3 讨论与结论
在 3-5 月份试验地内,柽柳改良后的盐碱地,土壤溶液电导率保持稳定状态;土壤含水率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柽柳本身以及雨雪因素[15],由于试验时间相对较短,今后需要进行较长时间试验。土壤溶液随着物理性质的改善,其化学性质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在试验地土壤含水率升高,pH 值降低,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增加,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张平[16]研究表明,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的盐碱化问题。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柽柳试验地内,土壤含水率较大,平均值达 27.44%,pH 值平均值是 9.27,仍是强碱性土壤,Cu 含量增加不明显,而 Fe 含量明显增加。随土层深度加深,柽柳地土壤 pH 值、电导率、含水率均表现上升,但不显着。随着离植株距离越来越远,含水量下降,而电导率、pH 值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有效铜含量在 0~20 cm 内呈上升趋势,有效铁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体可以看出,种植柽柳对应县盐碱地的改良有一定效果,盐分明显有减小趋势。离植株越来越远,含水量减少,有机物质减少,对土壤改良效果减弱,说明柽柳在水平方向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理化性质。
参考文献:
[1]范亚文。 种植耐盐碱植物改良盐碱土的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1.
[2]王斌,马兴旺,单娜娜,等。 新疆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的选择与应用[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7):111-115.
[3]郭世乾,崔增团,傅亲民。 甘肃省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思路与建议[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4):75-79.
[4]解廷禄。 山西省北盐池村盐渍地景观生态修复研究 [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王伟,解建仓,黄俊名,等。 盐碱地治理新模式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20(5):117-119,122.
[6]高彦花,张华新,杨秀艳,等。 耐盐碱植物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8):43-46.
[7]韩琳娜,周凤琴。 中国柽柳属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及其应用价值[J]. 山东林业科技,2010(1):41-44.
[8]董振国,鲁全国。 黄淮海盐碱土改良技术 [J]. 生态农业研究,1999,7(3):46-49.
[9]郭晔红,蔺海明,贾恢先,等。 种植中药材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12(6):757-762.
[10]王文杰,贺海升,祖元刚,等。 施加改良剂对重度盐碱地盐碱动态及杨树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9,29(5):2271-2278.
[11]米文精,刘克东,赵永刚,等。 大同盆地盐碱地生态修复利用植物的初步选择[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1):49-54.
[12]薛凤霄,闫赞尧。 应县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J]. 山西农业科学,1983(8):5-6.
[13]刘艳,姚延梼。 种植柽柳树对重度盐碱地改良效果分析:以应县为例[J]. 中国城市林业,2015,13(2):21-24.
[14]朱克贵,杜国华,章士炎,等。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汇总[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15]王丽琴。 滨海盐碱地不同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盐运动的影响[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16]张平。 不同造林树种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x/33508.html
上一篇:北方地区旱地轮耕技术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