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1 00:22:26 所属分类:农学 浏览量:
我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冷凉半干旱类型,年均气温 2. 9℃: 太阳辐射强,年总辐射量 142. 14千卡/平方厘米;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均日照时数 2588. 3 小时: 年降水量 450 ~600 毫米,无霜期110 ~170 天。农业环境比较复杂,境内海拔 2225 ~4489 米,
我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冷凉半干旱类型,年均气温 2. 9℃: 太阳辐射强,年总辐射量 142. 14千卡/平方厘米;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均日照时数 2588. 3 小时: 年降水量 450 ~600 毫米,无霜期110 ~170 天。农业环境比较复杂,境内海拔 2225 ~4489 米,相对高差 2264 米,根据我县气候、海拔、植被、土壤和农业生产习惯不同将我县农业生产区分为川水,浅山,脑山三类不同生产地区。全县总土面积2430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0. 35%.播种面积 80. 7 万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 9. 1%.在耕地利用中,主要种植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青稞、豌豆等粮油作物,同时在城镇周围已逐步发展起蔬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
1 盐碱地现状
通过调查湟中县耕地中盐碱地主要零星分布在湟水支流的共和、西堡、海子沟、鲁沙尔等乡镇地下水汇集和有泉水溢出的洼地,面积为 0. 09万公顷,约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 1. 61%.其中轻度盐碱地耕地面积为 316. 4 公顷,占盐碱地总面积的 34. 78%,中度盐碱地面积为 238 公顷,占盐碱地总面积的 26. 17%,重度 盐 碱 地 面 积 为0. 5431万亩,占盐碱地总面积的 39. 8% .
我县盐碱地地形低洼,地上水位较高,土体湿度大,土性温,土体紧实,质地黏,通透性能不良,耕性差,适耕期短。含盐含碱量较高,尤其是盐分在土表聚集,危害农作物生长,影响产量。
【1】
由上表可见,我县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250m 到 2650m 之间的地区,pH 值在 8. 14 ~ 8.48 之间,有效磷、速效钾属于中等水平,土层中存在坚硬的碱化层。土壤盐分以交换性钠、镁、钙为主,通过对我县盐碱地检测指标的综合评定,我县盐碱地大部分属于勉强适宜种植区,这说明只要排除盐碱障碍,这一部分耕地的地力水平可以提高,也可以增加一定的生产潜力。
2 盐碱地改良措施
根据盐碱含量轻重的不同程度及分散特点,因地制宜,集中治理、分期实施、辅以农业技术措施。
2. 1 采用适宜的耕作措施和制度,深翻打破犁底层、促进土壤熟化,改善理化性状,改善生态环境。在粘土层比较厚的碱化层打破后可参入细沙,灌水后增加其脱盐率。
2. 2 精细整地,使其渗透均匀,培实田埂避免跑水,增施一些改良盐碱地的肥料,如石膏、有机肥或磷酸钙作基肥。
2. 3 采用地表覆盖。在盐碱地农作物出苗前,进行地膜覆盖抑制泛盐。
2. 4 培肥土壤,改善土壤营养状况 增施有机肥,使用酸性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粪尿肥、堆肥、有机肥资源的基础上,提倡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技术,培肥土壤,合理安排轮作制度,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的良好循环。
2. 5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排灌,降低土壤盐碱含量。盐碱比较严重的个别地方,采用局部单独灌水,且须加大灌水量。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盐碱地块,要开沟排水,有条件时应灌、排水沟分开,以此提高脱盐率2. 6 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选用丰产型品种,合理密植,在盐碱地种植耐盐碱作物和性品种类型。
总之,只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掌握水盐运动规律,加大优质有机肥的投入,合理培肥土壤,就可逐渐克服土壤盐碱障碍因素,使其耕地地力进一步提高。
3 盐碱地治理总体规划
我县盐碱地中,轻度盐碱地耕地面积为316. 4公顷,这部分盐碱地通过农业技术和灌溉等措施可以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中度盐碱地面积为 238 公顷,通过治理可以达到较好的产量水平。重度盐碱地面积为 362 公顷,通过治理使一部分达到中度或低度盐碱地,使一部分发展为特殊作物种植、动物养殖或草场等用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
4 盐碱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1 碱地治理工程较大,治理时间较长,坚持长期长效治理较难。
4. 2 盐碱地治理对土地的可持续应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政府的长期支持与参与。
4. 3 盐碱地治理工程时间长,见效较缓,解决资金缺乏是一项较为重要的任务。
5 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建议
5. 1 我县盐碱地治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撑、长效治理,加大对盐碱地治理的财政支持。盐碱地治理是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治理过程中提高认识,加大各方宣传。
5. 2 筛选适应盐碱环境的优良品种,开发和利用盐碱地,种植耐盐碱植物,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降低使用高质灌溉水的费用,还有利于在盐渍环境下农业生态的整体的良性循环以及改善环境。如种植甜菜等耐盐碱植物,提高盐碱地的利用和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效益。
5. 3 采用秸秆和地膜覆盖改良和利用盐碱地
盐碱地有一个规律:“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运动规律,只要通过控制土壤的水分蒸发就可以减轻盐分的表聚现象,达到改良的目的。现代化农业的逐步发展,使得其机械化水平极大的提高,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成为了现实,生产上推广的应用面积逐步在扩大,随之兴起了有关作物秸秆施用后对盐碱地改良的效果也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改良盐碱地的一个措施。在盐碱地上覆盖作物秸秆之后,可以明显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有效抑制盐分的表聚现象,同时还增加了光的反射率和热量的传递,有利于降低土表温度,进一步降低水分的蒸发,从而改良盐碱化土地。这项措施是将农艺与水利相结合,既能起到节水的作用,也能起到培肥改土的作用,在原有还田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是一项综合的、治理措施。随着这种高效生态无毒无污染的土壤改良措施的出现,其在盐碱地治理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盐碱地的改良和农业可持续的发展。目前除了可以利用作物秸秆进行覆盖之外,还可以利用地膜覆盖进行盐碱地的改良,减少土壤的无效蒸发、调节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促进作物出苗,提高产量具有长远意义。
5. 4 应用化学方法改良和利用盐碱地 采用工业废渣如磷石膏、柠檬酸渣、以及工业中排除的副产物脱硫石膏等进行改良盐碱地。盐碱地的改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综合的有效措施。在用化学改良的同时,可以结合增加有机肥、种植耐盐性的植物,不仅可以起到改善盐碱地土壤的作用,也可以为土壤增加营养意义重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x/33530.html
上一篇: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