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浅谈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隐患及对策

时间:2015-12-21 00:22:45 所属分类:农学 浏览量: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其安全关系到师生员工的人身健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和装备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复杂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其安全关系到师生员工的人身健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和装备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复杂,出现了许多实验室安全问题。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为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相关人员和公众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而采取的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物理、生物防护设施和设备,建立规范的微生物操作技术和方法的综合措施…。因此,构建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迫在眉睫。

1目前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

1.1生物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在校的大学生渴望在实验室培养自己的操作能力,然而却没有接受到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对所从事的实验缺乏安全意识及防护技能。尤其是大一、大二刚开始进入实验室的学生,生物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无菌观念不强,对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常常不按照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一些实验教师管理意识淡漠,粗枝大叶,不进行正常的维护工作,对实验产生的垃圾不正当处理而直接外弃,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增加了被感染和交叉感染的概率。此外,实验室也缺少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对实验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生物安全知识的普及,外来工作人员的管理等。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无论实验室硬件设施如何高级,都难以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近年来出现的实验室感染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1.2实验室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高校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主要用于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该类实验室以实验教学为主要目的,同一实验室内交替进行多种实验项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划分不明,部分学生实验室缺少相应的防护设备及生物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等,仅限于做实验而已。实验室内设备拥挤,一些需要分开放置的仪器设备不能分开摆放。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实验室布局不够合理,容易形成交叉感染,存在着生物安全隐患。

1.3人员流动性强

近些年来,随着辽宁医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因用房紧张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承担全校畜牧兽医学院、高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医疗学院的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动植物检疫3个专业的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强,学生往往是结束一个实验室的课程后,就要进入另一实验室进行其他的实验项目,而病原微生物随着人员的携带和气溶胶的流动,会在不同实验室之间传播,增加了与易感人群接触并引发感染的可能。


1.4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措施不完善动物医学实验室在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的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尽管近几年学校对实验室的废弃物加强了监管,但仍存在不少隐患。比如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实验动物排泄物的消毒处理、解剖后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的回收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欠缺。不正确的处理方法,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外泄,引发生物安全事件。

2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在学校内部应明确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实验室安全思想,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力Ⅱ强安全教育,从思想上意识到生物实验的风险性。

首先,在学校层面上,应定期进行有关安全法规和安全制度的培训,使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培训对象应包括各级领导干部、教师、实验人员和全体学生,培训内容应全面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L3J、《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消毒技术规范》、实验室安全规章等相关文件,使广大师生树立明确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其次,从实验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每门实验课程的第一堂实验课应被明确告知该实验室潜在生物危害,同时介绍与本课程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及个人防护措施,并进行示例和示范。在每次实验教学中,都要强调并随时提示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操作的规范性,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风险。

2.2改善实验室布局,建立标准化实验室

合理的实验室布局和安全的仪器设备是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保证实验教学安全的基本条件J。为避免因学生流动而造成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交叉污染,应打破按专业划分实验室的传统做法,从生物安全的角度考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实验室功能将动物医学实验室整合为几个实验教学平台,严格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区和区之间设置隔离或缓冲。按实验项目的类型,将显微观察类、分析类、动物解剖类、外科手术类、动物饲养及感染类等实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实验教学平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学生流动而造成的实验室之间的污染,大大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学校应加大投资力度,更新或改造实验室,建立标准化实验室。作为一个标准化实验室,不仅要求具有完善的实验操作系统设备,而且更应具有生物安全及防护设施等。为实验室配备生物安全柜、培养箱、通风过滤系统、高压蒸气灭菌器以及防护消毒等设施j,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与否关系到实验室的安全。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当发现仪器损坏或故障时,要迅速进行修理或更新,以保证实验室防护措施良好,避免不应有的风险发生。

2.3加强管理,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3.1实验室无菌操作规程加强生物安全知识学习,使师生充分认识每个实验项目中所涉及的实验材料、实验动物的潜在生物危害,明确安全隐患的来源。实验操作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禁止大声喧哗、打闹,并严格遵守实验室无菌操作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实验污染物要放入指定容器,学生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时,应用已准备好的消毒水洗手。

2.3.2消毒制度实验室的消毒措施分日常预防性消毒和实验后的紧急消毒。日常应坚持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实验室、走廊的全面喷洒消毒,实验室配备紫外灯,在一天的实验课结束、人员离开实验室后进行照射杀菌30min。每一次实验课结束后应立即对实验台面、桌面、地面等做一次彻底的清理和消毒。用过的器具应采用消毒液浸泡或高压灭菌两种方法进行消毒。学生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洗手,然后再离开实验室。

2.3.3应急预案由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常常是隐形的,从来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在加强管理并将风险降到最低的同时,高校还应建立各种暴露和风险后的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应急预案的制定有利于提高实验室人员和广大师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在发生生物危害时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和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另外,应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要求,制定相应的疫情上报制度,并及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

2.4加强实验动物的检疫和实验废弃物的管理

2.4.1实验动物的检疫动物医学实验室作为一个利用动物的教学实验室,应有完善的检验检疫体系。目前,我国实验用大动物以普通级为主,大部分是从市场上购买的,所以对于马、牛、羊、猪、犬等大动物的引进,在实行产地检疫的同时,还实行严格的自检制度,由专人负责,购进可用于简单、快速诊断的试剂和诊断液,对主要的人畜共患病进行检疫,隔离饲养观察后再用于实验教学。

2.4.2实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制度实验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对不同的废弃物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清洁区非污染性的普通垃圾可按常规处理;病料、血液、培养物、发酵液等活性实验材料必须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处理;实验后的动物尸体、器官或组织要集中起来,不可以随意丢弃,应按要求消毒处理后统一焚烧或高压消毒后处理,国外新建生物安全实验室多已采用高温碱水解的方式替代焚烧方式处理动物残体_6]。一些一次性使用的器材,如采血针头、注射器、输液器、吸管等属于医疗垃圾,应储存于密闭容器,由学校统一回收处理;实验中产生的有毒和有害废液要集中收集,由学校指定部门统一定期回收处理,禁止随意倒入下水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x/3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