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福建省耕地的数量及压力分析

时间:2015-12-21 00:18:12 所属分类:农业工程 浏览量:

1.对所研究区域的概述 福建省的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着. 全省土地面积为12.14 万 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29%,人均土地面积 3.38 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 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其中山地丘陵占80%以上,所谓的八山一水一分田. 耕地主要以水

  1.对所研究区域的概述

  福建省的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着. 全省土地面积为12.14 万 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29%,人均土地面积 3.38 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 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其中山地丘陵占80%以上,所谓的"八山一水一分田". 耕地主要以水田为主,占耕地面积的 80%左右,旱地较少. 宜林地多,宜耕地少,全省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90%,地形坡度较大,灌溉条件差,不利于开垦为耕地而适宜林木生长. 全省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74%,宜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21%. 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

  2.福建省耕地的数量及压力分析

  由于受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福建省耕地利用现状呈现出的特点有:因为人口基数大,耕地数量本身就比较少,所以人均耕地偏少,而且由于其本身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地势是西北部高,东南沿海较低,所以地域差异明显;在福建省内,存在着各种地形,有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而且有众多山脉、河流从中穿过,使得耕地分布十分零散,区域比重不均;又福建省南北的跨度较大耕地类型较多,利用结构复杂.

  2.1 耕地、人均耕地、压力指数的计算

  在确定中国人均耕地面积阈值时, 近期的人均消费粮食数量以400kg 作为标准较为适宜, 即应按生产 400kg 粮食所需耕地面积作为阈值[1]. 因此 Gr 为 400kg/人,B 假设为 100% . 经计算,福建 1999-2009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计算结果如表 1.

  

  2.2 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趋势及原因

  人均耕地是耕地数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人地矛盾的状况和程度,福建省近些年来耕地的面积一直在逐渐减少,虽然经济一直在发展,外来人口也越来越多,粮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人地矛盾却也越来越突出了.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随着福建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大量人口涌进城市,有的来务工,有的来投资,因此增加了城市的居住、商业、工业等的用地,以至于城市的所需用地量增加,只好不断地向其周边拓展,使得城市周边的耕地被占用了一部分;第二,各县市为了让自身的经济发展,不得不去引进一些重点项目,但是这些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必不可免地需要占用到土地,甚至是耕地.

  除此之外,为了配合经济发展,要求当地的基础设施也应跟上,则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也会占用到一些耕地;第三,城市的经济水平提高了,进城务工的农民们的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纷纷回到家乡,建设自己的房子和家乡的道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耕地的减少;第四,生态退耕和农业用地调整等其他原因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3.1 经分析后得出的总结

  在近些年来,福建省由于耕地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再加上耕地质量本身也遭受着破坏,而且人口还不断增多. 长期以来,不仅粮食不能完全自给,而且反而自给率出现下降的趋势,使得福建省的粮食安全问题日趋严峻,值得担忧. 人多地少,吃饭便成了问题,经济不能够被粮食问题给阻碍了. 根据资料显示,福建的人均耕地面积,多年来一直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所以在保持粮食自给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福建的耕地压力指数将会继续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2 对以后的思考和建议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快农田生态建设,起码要把基础先保住,有了一定的保证,才可以大胆去做,然后再进行生态建设,建立可持续生态立体农业结构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耕地资源永续利用,产量稳定增长,品质不断提高的前提和根本保证.[6]

  合理利用耕地,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别将耕地的保护落下,应该齐头并进. 对有限的耕地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生产能力. 推动土地整合,稳定和完善土地的使用权,对全省的土地进行合理科学的总体整理,有利于使耕地的总量增加.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资源, 不仅是保证食物安全的需要,而且关系着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土地安全乃至生态安全的核心之一. 在保护土地,保护耕地的时候,不应只留在表面,而应该从深层次去对待.因此, 为了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必须站在粮食安全的高度, 看待耕地的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1]高绍凤,陈万隆,朱超群,等.应用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唐南奇,邢世和.福建省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4):20~24.

  [3]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 2008 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EB/OL].(2008-12-23)

  [4]福建省统计局. 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 [M]. 福州 :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0.

  [5]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6]王美琴,杜月键,孙永玲.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油菜主要农作物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1994,22(3):213-215.

  [7]赵其国,周生路,吴绍华,等.中国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J].土壤学报,2006,43(4):662-67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ygc/3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