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赵口引黄灌区建设与管理建议思考

时间:2018-11-17 16:13:49 所属分类:农业工程 浏览量:

下面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赵口引黄灌区的概况和近年来的建设情况,对灌区当前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重建轻管、田间工程不配套、灌区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灌区的水资源改善及农业

  下面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赵口引黄灌区的概况和近年来的建设情况,对灌区当前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重建轻管、田间工程不配套、灌区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灌区的水资源改善及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赵口引黄灌区,建设,管理,思考

陕西水利

  1灌区概况

  赵口引黄灌区位于河南省黄河南岸豫东平原,地域涉及郑州、开封、周口、许昌、商丘5市14个县(区)。赵口灌区兴建于1970年,1972年开灌,规划灌溉面积39.13万hm2,有效灌溉面积24.43万hm2,属全省最大灌区。省级管理机构河南省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赵口分局主要负责骨干工程维修、养护及供水管理,其他相关市县设引黄处具体负责其境内工程的管理及用水矛盾的协调。灌区自开灌以来,累计引水80亿m3,灌溉补源533.33万hm2次,对灌区的工农业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自2007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开始实施。

  截止2017年,共完成13批次年度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37亿元,改造渠道69.40km,修建建筑物74座,目前工程都已完成竣工验收,正常投入运行。这些项目的实施解决了灌区工程存在的渗漏、坍塌、淤积、建筑物老化等问题。渠道衬砌后,糙率减小,流速增大,挟沙能力增强,不但缩短了灌溉周期而且改变了泥沙分布规律,缓解了泥沙处理压力。输水能力增加的同时,减少了渗水量。相应增加了下游的用水保证率,延伸了控制范围,保证了灌区上下游均衡受益。这一系列举措对改善灌区骨干工程状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2赵口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虽然国家对灌区改造给予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灌区续建配套,并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建设了一批质量高、效果好的水利工程,提高了灌区的灌溉效率和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但是,不可否认,在灌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足够重视、认真剖析。

  2.1灌区重建轻管比较普遍

  在灌区,无论是群众还是水管单位,对工程建设都持有非常高的积极性,而对工程的后续维护工作不够重视。这个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日常监管不到位。包括管护责任不明确,责任人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许多新建工程在建成后不久就遭到破坏,过早地失去使用价值,不能正常发挥其应有的工程效益。

  特别是斗渠以下管理滞后,由于支斗农渠渠线长、覆盖面广,各级专管机构人力有限难以监管,受益的乡、村没有专项的管理维护资金,致使渠道的管护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其次,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跟不上。灌溉工程均处于田间地头,对之进行管护需要资金的支持。而现实却是,建设资金多是专门针对工程建设进行投放,管理人员所占的投资比例少之又少。这些问题必然会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埋下隐患,出现盲区和漏洞,进而影响灌区的稳定高效运行。

  2.2引调水管理粗放

  各地的具体用水量应该根据灌溉面积、种植结构计算得出来指导实际操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放水时各地的用水需求和水量调配很模糊,多是凭经验在做。拿开封市为例,当下游地市用水时就电话通知放水,管理单位接到通知后立即想办法为他们送水,至于够不够用,是否超出需求没有跟踪记录和调查。之后觉得地浇好了就通知停水,具体放水量是欠缺还是浪费,核实用水情况做得不够。

  另外,放水时应该在县界处通过测水量水进行水量控制,并在放水周期内进行连续观测,但是由于测流设施不完善、人员不到位,因此观测工作就做得不细致、不规范。交纳水费时开封县、尉氏县用水条件好,水量充足,水费就高一些;其次是通许和杞县;市区灌溉面积小,水费更少。引调水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比较粗放。

  2.3田间节水设施配套不足

  一是田间配套工程有很好的基础条件,经过近20a的建设,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投资已近尾声,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渠、井、沟(河)灌排工程网络,支渠以上骨干工程都基本改造完成。灌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引水、沉沙和自流灌溉条件,况且地处国家粮食核心区,土地肥沃,在粮食增产上存在巨大的潜力。广大群众尝到了引黄的好处,加快灌区建设的愿望非常迫切。二是尽管近年来国家对灌区改造十分重视,灌区节水设施建设条件日益改善,但是田间配套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影响了灌溉效果,很多地方仍然是大水漫灌,用水浪费十分严重。

  2.4灌区上下游之间用水时有纠纷

  由于灌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加之近年来黄河来水量减少,大流量水引不出来,总干渠过来的水流量很小,各县之间用水有先后,如此一来就存在一个调度的问题。因用水产生的纠纷在各市县之间时有发生。上游为了提高水位经常落闸节制,下游眼看将错过灌溉时机还等不到水,意见频起。前几年,灌区在用水高峰到来之前先放水给下游进行补源,缓解用水矛盾,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5灌区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

  作为灌区管理部门,对灌溉制度的研究,灌区三情测报,灌溉面积统计,产量测定等工作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导致灌区管理工作基础薄弱。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工作目标的确定缺乏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考虑,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不健全,存在漏洞,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另外还有灌区技术力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少,素质不高,对基础工作的认识不足,再加上学习意识不够,难以适应现实灌区工作的需要,影响灌区管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3灌区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3.1建管并重,增加效益

  应该牢固树立灌区建设与管理并重的理念。在灌区管理中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将目标任务合理划分到各个岗位,切实推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工程管护环节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人、管护范围及管护内容,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不但建得好,还要用得久。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现象,为灌区的稳定高效运转奠定基础。

  3.2狠抓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按照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思路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四项制度”确保工程有序进行。狠抓工程质量管理,增强计划执行的刚性,程序管理的严肃性和质量检测的权威性,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加强施工过程制度化,利用制度从根本上维护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3实行节水型灌区建设

  增加投入,加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力度,加快形成节水增效的工程基础。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扭转传统的灌溉方式,变大田灌溉为小畦灌溉,因地制宜的推广喷灌、滴灌、管灌、渗灌等节水方式及节水技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实行节水型灌区建设。

  3.4加强灌区基础管理工作

  加强灌区三情测报,面积统计和产量测定,积极主动地开展农作物生长观测,为分析灌区需水规律,实现科学灌溉积累有效数据。通过科学制定供水计划实施水量调度,探索新形势下灌区调度管理的新办法,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5加强信息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信息化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灌区的建设亦不例外。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实现灌区管理自动化,利用科技手段实现远程控制,信息共享,自动测流,及时对流量进行调节,优化配置水资源,大幅提高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加强业务培训,将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推进灌区建设管理调度的现代化。

  3.6加强乡、村两级在灌区管理中的作用

  乡政府和村委会虽然是最基层的政府,但是由于它居于农村最基层的位置决定了他更多的是扮演农业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灌区的管理不是单纯的技术管理,应将乡政府村委会纳入灌区管理体系中,充分肯定他们在灌区管理中的地位,把它与农村用水户协会统一起来。引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一方面会推动工程管护状况得以改善,另一方面用水户协会将会充分发挥作用,统一调水、管水和用水,改善灌溉秩序。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使灌溉管理由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因此,应该重视发挥乡村参与管理的作用,加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作用,使灌区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4结语

  灌区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民生工程,要确保做好灌区管理就必须树立建管并重的思想,健全管理体系,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加强信息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使灌区能够充分、长效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当地的农业增收农民增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雪萌.关于大型灌区建设与管理方向的思考[J].陕西水利,2011(6):171-172

  推荐期刊:《陕西水利》是陕西省水利厅主管、陕西水利系统唯一公开发行的水利行业综合指导杂志。本刊已入编《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正刊、增刊稿件均可在万方、知网、重庆维普上查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ygc/4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