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16 10:44:10 所属分类:农业工程 浏览量: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县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辅、农村为媒介的我国特有的行政区划型经济,是职能健全且涉及三个产业的国民经济中较基础的单位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高度,表明党委及社会各层次都对县域经济有极大关注,国家层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县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辅、农村为媒介的我国特有的行政区划型经济,是职能健全且涉及三个产业的国民经济中较基础的单位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高度,表明党委及社会各层次都对县域经济有极大关注,国家层面对拉动县域经济效应模式也极为重视。高标准农田是指以农村土地为基础,在一定时间内合理升级为具备土地连片、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等特征的基本农田。非纯农区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纯农区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两地同属于基础设施建设较优质的东部经济发达区,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江山市经济体量高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盘山县,在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村经济的拉动效应方面,两者作为非纯农区及纯农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农村经济的拉动效应现状分析
1.1一次拉动效应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通过产业链辐射及实物需求产生第一次拉动效应,并进一步推动县域农村经济水平增长。虽然两县域在一次拉动效应方面差异较大,但两者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所拉动的部门均包括建筑、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较为相似。同时,江山市和盘山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直接拉动的部门中影响力系数大于社会平均值的分别有16个和13个,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应投资这些社会影响力较大的部门,进而能对拉动县域农村经济增长产生显著作用。
1.2二次拉动效应
通过以建设项目工作人员“获得劳动报酬—用工资消费—带动农林牧渔业等产品的发展”形式产生第二次拉动效应,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江山市和盘山县农村经济的二次拉动效应大小相近,但作用的部门不同。江山市与盘山县的二次拉动系数分别为0.030,0.028,两者十分相近。
1.3间接拉动效应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耕地面积增长、耕地质量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帮助,从而增加农业产值并提高农民收入及消费水平,以进一步增加县域农村经济水平。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江山市和盘山县农村经济的间接拉动值分别为34578.94万元、4139.39万元,前者为后者的8.35倍;间接拉动系数分别为0.64、0.12,前者为后者的5.33倍。
1.4总拉动效应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江山市农村经济的一次、二次、间接拉动作用及总拉动系数均大于盘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纯农区盘山县与非纯农区江山市农村经济的拉动系数差异较大。
2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两县域农村经济拉动效应差异原因分析
2.1经济水平不同,消费结构差异
非纯农县域江山市在产业发展方面较纯农县域盘山县成熟,同时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前者也高于后者,受经济水平影响,位于东南沿海的江山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对外产业联系等方面均优于盘山县,且由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拉动效应及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均高于盘山县。江山市和盘山县由于地域风俗、人文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消费结构,进而使得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两县域农村经济的拉动效应及部门产生差异。
2.2自然条件区别,经营改善迥异
盘山县项目区农田是在原有蟹田和基本农田基础上建设的,其自然条件与在原有基本农田基础上建设的江山市项目相比较差,差距较大的自然条件使得盘山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率较低且对农村经济拉动乘数偏小。而且,经营方式的改善程度与项目区农户的生产效率及投资拉动效应间成正比例关系,而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非纯农县域江山市项目在经营方式改善力度方面大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纯农县域盘山县,进而使得江山市拉动系数高于盘山县。
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农村经济的拉动效应存在问题
3.1农民意愿不强,生产水平较弱
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应保证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并征集考虑农户的意见和想法来制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措施规划,以进一步促进农户主动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程中。但部分农户未考虑大局利益并把自身利益摆在首要地位,其主动配合和积极响应意愿不强,且不断提出各种要求,这导致前期提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规划方案难以及时推进并有效落实。目前我国多地农民生产及生活水平较城市居民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现有农村劳动力在掌握相关农业技术方面阻力较大;小农意识对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较大,农民的主要生活环境在农村,以农田为主要谋生媒介,但传统农业产值较低且随环境影响风险较大,农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的参与度不够,其小农意识较为强烈,难以从大局、长远角度思考问题。
3.2“非粮化”普遍,资金投入单一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较多,如耕地“非粮化”现象普遍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资源消耗过大等。前者,农户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农田种植种类,不再满足于仅种植粮食,同时在耕地上大面积种植花卉、树苗等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作物,导致增加了包括拆迁、补偿等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处理难度,后者,目前各地符合交通便捷、地势平坦集中且水利设备高效标准的片区都已投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中,导致高标准农田后备资源逐渐减少。另外,为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开展并取得理想效果,需筹集并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融资机制尚未建立且区级补助资金较少,资金投入形式主要包括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资金,如此单一的资金投入形式对政府财政支出影响较大。
3.3建设主体单一,规划设计欠佳
首先,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主体较为单一,除政府外,还应协同企业、乡镇等发挥作用,否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难以联动,且其经济效应难以呈增长趋势,建设主体单一同时也导致政府在主导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农户的意愿和考虑征集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建设高标准农田。最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设计人员在前期规划设计时凭经验设计、现场踏勘工作时不细致,设计的规划方案未充分结合实际,导致方案在投入实际运用时无法高效落实。
3.4农田管控严格,管理未标准化
目前,高标准农田管控较为严格,国家要求应以按图管制耕地区域的方式开展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以进一步保护高标准农田并推进项目实施。但基层政府响应力度欠佳,其往往认为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会占用乡村振兴用地资源,并影响乡镇今后城镇化发展空间。同时,大部分农户没有从长远利益出发,仅注重短期的经济回报,且部分村民依然存在“建设高标准农田与建设用地开发两者不能兼顾”的思想,再加上目前农田建设管理手段单一且效果不明显,没有形成标准化管理模式,这都导致政府难以调动村民耕种积极性及响应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热情。
4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农村经济的拉动效应建议
4.1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村民意愿
对于部分村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未考虑大局意识、积极配合意愿不强等情况,首先,村委应自问自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项目引导工作:项目选址应征求村民意见并形成决议、项目设计规划应先实地调查并吸收农户建议等、项目管理应制定相关细则使其更规范化、项目验收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并严格验收成果、项目资金应由第三方实行工程审价并上报审计部门等。其次,村委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对于甘于奉献、以大局为重、支持建设项目的农户给予正向鼓励,并提供一定的帮扶及物质奖励,从而逐渐带动大范围农户共同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
4.2规范耕地作物,扩大资金投入
针对耕地“非粮化”现象,村委应向农户发放《农田作物承诺书》,农民需承诺仅在农田种植粮食作物,而非种植花卉、树苗等经济作物,且不能挖塘养鱼等耕地“非粮化”行为。村委发放并收集《农田作物承诺书》后,需向市级国土资源局提交《承诺书》并自愿接受上级的监督审查,以从书面承诺和政府监察的形式规范耕地作物。此外,政府应发挥职能保障资金投入能满足“人-物-财”间的共同作用,同时秉承“以科学分工增强行业间的关联性”的理论,利用综合资金、借助发行发展债券等方式吸收资本及扩大地方投资对经济的乘数效应,在合理融资后,应确保资金真正投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在投资时侧重于投入到基础设施落后的乡村、具有较强经济潜力的行业中。
4.3建设主体多样、规划因地制宜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应以政府为主导、乡镇为实地、县域为拓展、社会为支撑、企业为引导的方式,实现建设主体多样化。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应秉承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项目设计人应以深入乡镇、寻访村民、勘察耕地等实地调查形式搜集农田相关信息,并由此设计针对性的建设方案。如对基础设施较差、自然条件限制较大的地区,设计人应考虑到农田的水利、乡镇的交通、村民的综合素质等情况,保证农田建设的土地流转率提升,以进一步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村经济的拉动效应。
4.4出台优惠政策,且管理标准化
纯农县域以第一产业为主,村委应从村民角度出发,制定包括税收等相关政策来服务村民并刺激其消费,同时围绕耕地建设在政策方面补齐项目短板。而且,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管理手段方面应实行标准化模式,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发布项目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并严格遵循包括招投标制、公告制和审计制等在内的国家“六项制度”,其中,在招投标方面应杜绝暗箱操作,对参与项目的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制度进行招投标,并将结果通过网络等公共平台公示。
5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消耗建筑产品大幅度增加了项目区农民的农业收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项目对江山市农村经济的一次拉动效应及间接拉动效应均高于盘山县,但一次拉动效应对两县域作用的部门相似、间接拉动效应对两县域作用的部门差异较大;而二次拉动效应对江山市和盘山县作用的部门不同,但效应值相近。而以上差异化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自然条件及经营方式的改善程度的不同。
[参考文献]
[1]王元庆,张志敏,周伟.公路建设投资乘数的算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4(2):106-109.
[2]唐文进,徐晓伟,许桂华.大规模水利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基于水利社会核算矩阵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1(11):20-29.
[3]张晋华,冯文勇,赵鹏宇,等.山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1):115-119.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对比》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作者:金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ygc/46618.html
上一篇: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抽样控制原则
下一篇:科技助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