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1 00:28:55 所属分类:农业基础科学 浏览量:
在经济新常态之下,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分析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出台新措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亟需认真思考和解决的新课题。 以新眼光、新视角把握现实问题 按照中央对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必须把握好几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之下,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分析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出台新措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亟需认真思考和解决的新课题。
以新眼光、新视角把握现实问题
按照中央对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必须把握好几问题 :第一,重庆人口多、农村比重大,保障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始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第二,人多、地少、水缺是重庆的基本市情,必须始终把农业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
第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重庆农业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第四,既要实现物质技术装备现代化,又要推进一系列农村制度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强化城乡统筹、深化农村改革。第五,加快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必须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民就业,积极稳妥引导农村人口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充分就业。
第六,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第七,重庆农村地域广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程度、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农业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必须立足各地实际,分类指导,不搞齐步走和一刀切。第八,必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以新理念、新思维激发发展动力
要调适发展理念。需要有新观念、新理念,才能适应新常态下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原则贯彻于工作中。二是由重视产量向稳量提质转变,确保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挖潜增效提升竞争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以“消费为导向”的特色农业、农业体验、乡村旅游。
四是以改革创新的思维谋划农业农村发展。新常态之新不同以往,必须有“摸着石头过河”精神,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机制。
要调适工作思路。思维决定出路。工作思路要跟上新变化新情况,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要处理好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既抓住时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又防止经济增速惯性下滑,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要调适产业规划。新常态下,要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提高规划水平,坚持规划先行。要按照资源禀赋、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来进行合理的、全面的、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不搞一刀切,不单追求速度,规划应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
要调适政策措施。新常态下,原有的调控方式、政策措施可能不再完全适用,要与时俱进研究提出调控的新办法、新举措。既要适应速度变化,也要有助于结构优化,还要有利于动力转换。要调适工作方法。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出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凭老经验看待新问题,不能用老方法解决新矛盾,要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
以新姿态、新状态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一,加大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大力推广适合重庆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机,提高劳动生产率,将普通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第二,加快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推进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第三,牢固树立“全产业链”思路,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及市场需要,做到产、加、销同步推进、一体发展,提高农业服务水平。第四,跟上信息化潮流加快农村市场流通。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培育现代流通主体。
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第一,大力推广安全、绿色、高效、实用的安全生产技术,以“三生”为着眼点,使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污染。第二,以“三化”为着力点,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化的要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种养结合,大力发展“猪 - 沼 - 粮(菜、果)”、“鱼菜共生”等生态循环农业。第三,以“三安”为落脚点,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试点,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户)的粪污治理,促进粮食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
第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生态田园、推行生态耕制、发展生态产品、培育生态文化和扮靓生态家园,努力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围绕功能区定位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第一,在工作思路上,树立全局观念,跳出“就农业谈农业、就农业抓农业”的习惯思维,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整体谋划农村发展,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第二,在产业布局上,调整优化特色效益农业分布,在都市功能拓展区,以满足城市需求、服务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园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建设 6 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城市发展新区,围绕建设“一区两基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示范区,优质粮油和主城菜篮子基地),着力发展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农机化的城郊特色效益农业。第三,在发展基础上,按照“产业延伸到哪里,基础设施跟进到哪里”的要求,积极整合资源和力量,推进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第四,在发展机制上,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一方面,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地票”交易、产权抵押融资及农村流通等统筹城乡重点改革。
另一方面,全力落实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试点和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两个重点改革专项。
以主体培育、机制创新、社会化服务为重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在巴南、永川等 5 个区县开展农业农村改革综合试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土地流转、政策扶持、基础配套、利益联结、产销对接等机制和模式。再一方面重点推进永川、梁平承担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在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试验、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及退出等 6 个方面进行试验试点。
以新措施、新实践抓住农业发展的“牛鼻子”
切实保障和丰富市场供给。首先是“米袋子”.基本要求是稳产量、调品种、增效益,每年保证 1100 万吨以上总产量。其次是“菜篮子”.继续以蔬菜基地建设和结构调整为重点,稳定发展蔬菜产业,以蔬菜专业村和标准园创建为抓手,推进渝(重庆)遂(遂宁)时令蔬菜、武隆高山蔬菜和库区加工蔬菜产业带建设。其三是“肉碟子”.推进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稳定生猪生产,抢抓国家扶持牛羊生产发展政策机遇,以渝东北、渝东南等为重点,加快山羊、肉牛产业发展。其四是“果盘子”.继续推进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晚熟柑橘,优化品种结构。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全产业链建设,重点提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规模化发展水平,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入股分红、二次返利等有效实现形式。
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任务和永恒的主题。要突出增收重点。
对农民增收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支持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业、外出务工 6 个月以内的纯农户和兼业农户。
要引导农民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现代特色高效的农业项目,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使务农收入达到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水平。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农业担保贷款、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农业保险等改革向农户拓展,扩大覆盖范围,创新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财政投入方式,建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专项扶持政策。把休闲农业作为大产业来抓。
扎实推进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并将建设成果努力转化为休闲农业发展的旅游资源。当前,享受生态自然、田园牧歌般的“世外桃源”生活是旅游消费的发展方向,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的农耕文化休闲旅游是旅游消费的兴奋点,五个小长假和周末双休制度使短途、经济、易达的城市郊区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已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依托花、菜、果、鱼等农业项目,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2012 年初,《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实施,给我们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我们一定要在“六个一批”上下功夫,即着力打造一批农业休闲度假区,推出一批农业旅游产品,办好一批农业节会,建设一批农业旅游项目,培育一批农业旅游市场主体,研发一批农业旅游商品。使休闲农业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真正成为农业功能拓展的一大产业。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的城镇化,要求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其真谛是人的无差别发展。重庆要走的道路就是大城市兴旺繁华、中心城市借光发热、县域城镇光芒四射、中心集镇各具特色、美丽乡村社区星罗棋布的五位一体、城乡联动的格局。
引导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创新流转形式,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只要有利于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新形式、新办法都可以探索。要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各区县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流转土地用于农业生产,遏制撂荒耕地行为。二是创新经营模式。要结合产业特点、基础条件、生产习惯等因素,引导各类主体选择合适的经营模式。通过一家一户的适度规模经营共同构筑大产业集群,通过有效的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实践。三是完善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要通过政策引导培育社会化服务市场,探索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重点推行分段服务、全程托管等模式,为规模经营主体解决好耕种收、防病治虫、技术管理等服务问题。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深入探索信息化助推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信息资源,拓宽应用领域,服务千家万户。优化农村生产模式、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到 2020 年,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面建成符合重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要求的农村信息化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农村信息化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达到“西部一流、全国领先”,实现“六个具体目标”: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农村信息化资源深度融合 ;农村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显着提升 ;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显着提升 ;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显着提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yjckx/33866.html
下一篇: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