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17 10:11:23 所属分类:农业基础科学 浏览量: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务院多次发布乡村振兴战略性文件。在国家整体布局指导下,辽宁省如何能更准确地找准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创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增效。目前,我省面临着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政府各部门权责不清、对农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关注不够、农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务院多次发布乡村振兴战略性文件。在国家整体布局指导下,辽宁省如何能更准确地找准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创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增效。目前,我省面临着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政府各部门权责不清、对农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关注不够、农业信息资源管理不规范、对农金融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针对辽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建议考虑从打造农业信息化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完善农业标准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打造省级统一农业服务平台、提升对农金融服务水平、建立人才培训体系等方面推进我省农业生产信息设备产业化发展。
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次年国务院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同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要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要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慧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入融合,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农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的重点发展方向,农业数据资源已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撑,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动能。信息化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将市场预测、耕作、栽培、收获、销售以及运输等农业全产业链进行有效的衔接。国外农业信息设备研究起步较早,但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且种类繁多、用途各异,针对我省农业区域特点和生产实际需求,适用性较差。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我省在农业生产信息设备研发和推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农业生产信息设备示范应用初具规模,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应用方面案例较多。在农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需求,农产品品质提升需求,减少对环境污染需求,降低生产风险需求以及农业从业人员减少等情况下,农业信息化设备刚性需求强烈。为此,有必要深入剖析我省农业信息化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而推进其顺利发展。
二、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是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展农业信息化研究、应用的国家。在政府多年积极地推动下,现以形成完善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并建立了海量数据库资源,数据包括产前、产中、产后方方面面,有力地保障了全产业链的高效运转。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现有农业信息网站超2000个,覆盖全美所有州。日本作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其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完全是根据自身实际量身设计的。日本地少人多,耕地面积有限且分散。因此日本的农业信息化侧重在销售、物流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市场销售信息发布平台、物流信息平台以及农产品生产预测系统,对农业生产、销售、运输提供信息支撑。德国也非常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在欧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展方向主要在精细化生产方面,从对环境数据的监控到智能化育种,从作物生长信息的收集到病虫害防控,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我省农业信息化产业困境
1.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
十八大以来,我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距国内发达地区还有着明显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对信息化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使用机械设备就是信息化,只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才能使用信息化设备,信息化设备对日常生产用处不大。同时农业信息设备前期需要较多资金投入,很多农户使用意愿不强。虽然各级政府近些年做着很多信息化推广工作,但宣传手段单一,推广人员专业性不强,导致宣传效果不理想。此外,对使用信息化设备没有配套优惠政策,缺乏后续的业务指导,让很多想尝试的农户望而却步。
2.政府各部门权责不清
农业信息化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政府对其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导致各自为政,规定、文件、政策的出台都是以自身实际和利益出发,造成多头管理,信息孤岛,扶持力度分散,效果欠佳。当农户遇到实际问题却不知对接哪个部门,面临着都管又都不管的局面。
3.对农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关注不够
当前很多单位都在进行农业信息化设备的研发和销售工作,但由于调研深度不够,对实际农业产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了解不清,导致很多信息化设备无法得到应用。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统一的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标准,对农业数据整理,分析程度较低,针对农业生产急需解决问题无法有效体现。各单位都从自身应用出发制定标准,缺乏系统设计,没有形成体系,大大降低了标准的可用性。
4.农业信息资源管理不规范
随着对农业信息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农业信息化资源平台,但多数相对独立且资源种类较少,还存在同质化问题严重、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给信息资源的共享造成很大阻碍,无法形成合力,导致重复试验,资源浪费。
5.对农金融体系不完善
十八大以来,政府对农业的关注不断提升,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收到一定成效。但农业属于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很多新品种、新技术从研发到应用市场需要几年。信息化设备的应用也是如此,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投入,这对于绝大多数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户来说门槛很高。很多金融机构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对农业贷款热情不高,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推广。
6.专业人才缺乏
我省农村老龄化问题严重,年轻劳动力一直处于流失状态。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思想保守,对农业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不理解,加大了推广难度。基层对农服务人员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来源分散,其中不乏兼职人员。一部分人员了解农户需求,懂农业生产,但缺乏信息化专业知识;一部分人员了解信息化知识,但对农业生产知之甚少,导致推广过程之中,存在匹配度低,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四、解决方案
1.打造农业信息化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现阶段虽然有很多信息化设备在基层使用,但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由于影响农业生产效果的因素众多,单一信息化设备对生产效果的影响并不起绝对性作用,二是在农村使用信息化设备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对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影响农民的使用热情和信心。通过打造农业信息化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可实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物资、经营等的全程管理,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的应用优势。使企业和农户更为直观、深刻、全面的了解信息化对农业的重要意义,促进农业信息化的推广。
2.完善农业标准建设
一个行业想要快速发展,标准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我省农业信息化标准建立进展缓慢,多数标准的建立依赖各科研院所和企业。标准建立不规范,缺乏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应健全标准制定规范,加大标准建设力度,推动我省农业信息化标准的快速建立。
3.加强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
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辅助的工作方式,依据业务类型和管理权责为各部门分配工作任务。对我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加快顶层设计,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建立健全时间表和考核责任制度。
4.打造省级统一农业服务平台
农业数据资源未来将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政府应牵头打造省级统一的农业服务平台。将农业生产数据,气象数据,水利数据以及各单位收集的各项环境指标进行整合,为科研和再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将省内农业远程教育与在线业务指导整合到平台上,提升涉农人员的知识水平,随时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5.提升对农金融服务水平
农业发展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到每个家庭、个人,发展农业信息化迫在眉睫。鉴于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大、投资周期长、风险较高等特点,应提升对农金融服务水平,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企业进行农业生产投资。同时加快对农保险业务开展,更大限度地保障投资者和生产者的利益。
6.建立人才培训体系
农业信息化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拥有专业信息化知识、了解农业生产的人才。政府应重视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建立培训体系,创新培养模式。一是鼓励高校增设相关专业,让更多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加入进来,作为高端人才储备。二是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增加一线技术人员的实操能力。三是建立农业培训学校,借助“互联网+”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给广大企业和农户提供更多了解信息化,掌握信息化的渠道。
参考文献
[1]赵洪亮,谢立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信息服务发展思路探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19):125-129.
[2]何迪.美国、日本、德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比较与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7(3).
[3]刘来毅,张晓娟.关于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的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2):60-62.
[4]吴婷婷,胡红琴.基于农业信息化的农民增收路径的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8,v.46(10):362-365.
《农业信息化产业困境问题探讨》来源:《农业经济》,作者:王枫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yjckx/46317.html
上一篇: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探讨
下一篇:凌源花卉交易市场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