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农业技术引进优化对策研究

时间:2015-12-21 00:32:09 所属分类:农作物 浏览量:

1农业技术引进与政府行为的相关概念 1.1农业技术引进的概念 所谓农业技术引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本国或本地区农业技术的发展,通过贸易途径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来推动本国或本地区农业技术的进步。 1.2政府行为

1农业技术引进与政府行为的相关概念

1.1农业技术引进的概念

所谓农业技术引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本国或本地区农业技术的发展,通过贸易途径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来推动本国或本地区农业技术的进步。

1.2政府行为的概念

有的学者认为,一般意义的政府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范围内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能力,表现为政府用行政的力量来管理各类事务的权力。还有的学者认为,政府行为是指一种行政行为,是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履行自身政府职能而依法进行的能够维护公共利益和增进公共基础的各种行政活动。由此可见,政府行为是一种行政行为,实施政府行为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客体是各种行政行为。政府行为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

1.3我国政府在农业技术引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政府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农业技术引进进行宏观调控,在农业技术引进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1.3.1政府通过推动立法、完善相关政策规范农业技术引进

在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政府通过推动立法,明确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的重点,拓宽农业技术引进的多元渠道。还可以通过加强执法和打击违法等手段的综合使用,可以保证农业技术引进的顺利开展,对农业技术引进起到规范作用。与此同时,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维持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的基本秩序。

1.3.2政府通过积极培育市场保障农业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与创新

政府通过积极培育农业技术市场,从而提高农业技术引进的效率。政府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农业技术引进中的企业投资的自主权,积极引导企业引进农业技术,积极推进农业技术研究和发展,促进农业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1.3.3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农业技术引进后的研究和推广

为了推动企业致力于农业技术投资风险业的发展,在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政府通过财政补贴、信贷倾斜、税收优惠等政策,采取多种方法解决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从而保障农业技术引进后的研究和推广。

1.3.4政府为市场服务的功能提高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政府作为市场的服务者,在宏观调控中,通过加强对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政府通过建立或支持一些中介机构,降低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的一些社会成本,促进农业技术引进效率的提高。

2我国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2.1立法滞后和相关法规不完善导致农业技术引进效率低下

我国目前还没有与农业技术引进相关的专门立法。我国目前与农业技术引进相关的法规有:1981年1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工作暂行条例》;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87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88年1月20日由当时的对外经济贸易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施行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这些法规颁布的时间距今已超过30年或将近30年,其中《细则》已于2002年1月1日废止。《条例》当中规定的技术引进的内容、技术引进的要求等许多方面都已经落后于我国当前技术引进形势的发展。我国在农业技术引进中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技术引进中面临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从而导致农业技术引进效率低下。

2.2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技术引进的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在农业技术引进方面加强了宏观调控,但是目前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农业技术引进中还存在农业技术引进重点不突出,农业技术引进后的配套经费不足,农业技术引进中组织分散,低水平重复引进现象严重等问题。首先,在现代农业技术引进中,重视农业技术产品或设备的引进,轻视知识产权等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引进,对其他国家农业技术引进方面的先进经验也借鉴不够。其次,我国在农业技术引进后的培育经费、研究经费和推广经费等配套经费支持上还严重不足,使得我国农业技术引进后的后续研究和推广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最后,在农业技术引进中,各地都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组织和规划,导致低水平重复引进现象严重,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据统计,截至2009年8月底,通过由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先后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1500多项农业技术、8万多份种质资源、1300余套仪器设备,但是这些引进的技术中,出现了很多低水平重复引进的技术,从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2.3相关高技术产品目录没有及时调整

商务部与科技部于2003年联合制定发布、2006年修订的《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中列出的优良动植物新品种、家畜良种胚胎生物工程产品、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产品、新型诊断试剂与生物疫苗、新型肥料、新型高效饲料及添加剂、农业工程设施设备、农副产品贮藏加工新技术产品及设备等8种现代农业技术。《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自2006年修订至今已有8年时间,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一些新的高技术农业产品没有及时纳入到该目录当中。另外,我国1999年修订的《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目录》中没有提及农业技术,把农业技术排除在《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目录》之外,这对我国农业高技术产品的引进是极为不利和极不公平的。

2.4农业技术引进的主体结构不合理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重要的技术创新大多发生在企业。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提升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技术引进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各级政府往往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来对农业技术引进进行决策,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考虑不足,这就导致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的成效不明显,引进的大量农业技术并不符合我国企业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的步伐加快,企业逐步成为农业技术引进的主体。但外资企业又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限制了国内企业在农业技术引进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技术引进的主体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的效果。

2.5农业技术引进来源地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

我国技术引进高度集中在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日本和美国是我国最重要的两个技术进口国,占我国多年技术引进比重分别高达24.7%和18.4%。德国占我国技术进口的比重长期维持在第三位,2012年占进口比重为10.4%。韩国大体稳定在我国技术进口的第四位。其余位居我国技术引进前列的国家包括法国、英国等西欧国家以及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我国农业技术引进也主要集中在上述发达国家。作为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农业技术引进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风险,尤其是中日、中美关系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潜在的风险更大。

2.6农业技术引进占我国技术引进的比重过低

我国技术引进高度集中在制造业。2012年,制造业占我国技术引进的比重为84.2%,其余技术引进比重较大的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1%)、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6%)、房地产业(2.4%),而农业技术引进的比例则不足2%。农业技术引进占我国技术引进的比重过低,与我国农业基础地位极不相称,不利于农业技术进步。

2.7农业技术引进中模仿有余,自主创新不足

农业技术引进的目的在于推动本国农业技术的进步,我国在农业技术引进中片面注重农业技术引进,忽视农业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从而导致很多农业技术仅仅限于引进国内而没有进行自主的研发创新,致使农业技术引进模仿有余,创新不足。我国政府提出,在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中引进资金比例必须要达到70%以上,以至于用于消化吸收创新的资金比例很低。如20世纪90年代引进的畜禽类资源,由于用于消化和创新的资本不足,造成了品种资源退化的问题。

2.8农业技术引进中“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不够

在我国的农业技术引进中,更多的是直接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合作,获得农业技术后就直接应用于本国的农业生产实践。而不是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通过在其他国家建立研发实验室,研发出来的成果直接输出到本国,这就使得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缺乏“走出去”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我国过于注重从其他国家引进农业技术,片面重视“引进来”,也就使得我国农业技术一直得不到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业技术引进高度重视“引进来”,如拖拉机、收割机、电力网等都是从其他先进国家引进来的,而步入80年代后,虽然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也强调“走出去”,但是我国用于技术输出的资本比例非常低,农业技术“走出去”战略受到很大的制约。

2.9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引进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通过实施“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和地方“百人计划”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从国外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但是其数量和规模与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国在农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中,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和国家来源都是比较单一的,多集中在少数几个科技发达国家引进人才,这种区域高度集中的人才引进结构不利于我国农业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3农业技术引进中政府行为的国外经验借鉴

3.1日本

3.1.1重视技术引进立法和强调“劝农政策”

日本政府在农业技术引进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二战以后,日本政府对技术引进进行了严格管理,制定了《外汇及外贸管理法》和《外资法》,对技术引进进行严格管理和严格审查。日本政府一直致力于在农业技术引进中引导企业进行积极的农业技术引进和创新。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实施积极的“劝农政策”,鼓励企业投入到农业技术引进的发展过程中来。“劝农政策”的广泛推行为日本进行农业技术引进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3.1.2重视企业的主体地位

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日本就着手进行农业技术引进,现代日本政府在农业技术引进的同时,还积极培育各种市场主体,重视企业在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农业技术引进中,日本政府设置专门化的技术引进培训机制,培养企业的农业技术引进意识,传播引进的先进的农业技术,使企业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引进的自主性,推动日本农业技术发展进程。

3.1.3以“盲目模仿—消化吸收—改造创新”为模式

日本政府在农业技术引进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农业模式进行不断调整,对农业技术引进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引进尚未产业转化的技术,通过自我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实现技术转让。日本农业一直以水稻为主,在水稻技术引进中,日本从盲目引进大型农具到创新自主创新研发适合日本水稻生产的小型农业机械,早在明治时期,日本就引进西方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但是这种农业机械设备不适合日本小规模分散的农业布局。在此基础上,日本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改良机械设备并迅速在全国进行普及,而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农业就已实现了机械化。

3.1.4重视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

日本在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实现了农业技术引进一体化管理体制、农业技术引进审议体制以及作物良种引进的安全管理体制的创新。日本政府在学习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同时,还加强自身农业技术引进的制度建设。以中央为导向,管理权归中央所有,由地方统一负责,使得日本的农业技术在引进过程中一方面得到中央的资金支持和立法保障,另一方面又调动了地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日本农业得到飞速发展。此外,在农业技术引进中也创新了审议体制,通过民意调查和审议,可以使决策的主体能够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以提高政策的可行性。而且,日本政府在农业技术引进中特别注重作物良种引进的安全管理体制,对于作物的选育、鉴定、推广、实施有着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体制,从而保障农业技术引进的作物获得高效收益。

3.2印度

3.2.1以“走绿色革命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为理念

印度在农业技术引进时,政府通过决策,坚持“走绿色革命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印度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以引进墨西哥的高产小麦品种为契机,坚持走绿色革命之路。所谓绿色革命,就是以科技提高农作物产量,培育高产品种,扩大灌溉面积,运用机械化设备进行耕种,促使印度农业技术引进朝高品种、高产量方向发展。

3.2.2注重后续研究和推广

在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印度政府不只是引进外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也重视引进技术的后续研究和推广。以捕鱼业为例,印度从国外引进高品质的渔种,经过在印度进行后续研究并逐渐在全国进行推广。通过后续研究和推广,印度的渔业获得了飞速发展。

3.2.3注重提高劳动者的农业技术培训

印度政府进行农业技术引进后,也特别重视提高劳动者的农业技术培训。印度政府通过农业技术引进,从其他国家学到了很多现成的经验。为了符合本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农业技术的专项培训,从各个方面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术,以实现劳动者对引进的农业技术的熟练掌握,从而促进整个印度农业的广泛实施,使劳动者掌握更多的先进农业技术,促使印度农业技术的再发展。

3.3巴西

3.3.1解放思想,积极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

巴西是南美洲一个农业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这得益于巴西在农业技术引进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计划。从20世纪开始,巴西在农业技术引进方面就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以促进巴西本国农业的发展。巴西大部分属于热带气候,这使得巴西政府在农业技术引进中因地制宜,引进符合本国发展的农作物。例如,咖啡,最早咖啡是在荷兰生产的,当时欧洲人非常喜欢喝咖啡,而荷兰就在全球范围寻找可以种咖啡的国家,后来选定了巴西,而巴西政府并没有排斥荷兰的咖啡引进,而是根据本国国情大量种植咖啡,使得巴西和荷兰合作,拓宽了产业链,促进了巴西本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获得了双赢。

3.3.2积极贯彻“拿来主义”

巴西政府对国外农业技术的引进都持支持的态度,一直积极贯彻“拿来主义”。哪里有高品质的作物,巴西就引进;哪里有高产量的农产品,巴西通过技术引进就在本国进行推广。巴西政府对于世界各地的农产品作物都是以一颗接纳之心引进,这就促使巴西的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3.3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早在1996年,巴西政府就将眼光拓展到全球,通过在全球与其他国家合作,推广自己的农业技术成果,即“走出去”。巴西与其他国家合作,包括美国、法国、德国、韩国、南非等国在内的国家都与巴西建立了长期合作,他们协作建立农业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近年来,巴西和南非之间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它们在新鲜的水果、生物控制、土壤和水资源等多领域的合作,把巴西先进的农业技术通过农业研发实验室在南非进行推广,使得巴西的农业技术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地位。

3.3.4全面开放种业市场,重视与国际种业巨头进行合作研发

巴西政府通过全面开放种业市场,使其引进了大量的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这使得巴西的农业地位能够在某些领域可以与美国抗衡,巴西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些都跟巴西政府全面开放种业市场和重视与国际种业巨头进行合作研发是分不开的。例如,20世纪80年代,巴西政府实施全面的种业市场开放政策,国际种业巨头杜邦公司进入巴西农产品市场,将巴西公认的低产量、低科技含量的玉米改造成为高产量、高品质的新玉米品种,最终使得巴西的玉米种植产量增加了2倍,使得巴西从原来的玉米进口国变成现在的世界第三的玉米出口国,本国经济也实现了腾飞。

4我国农业技术引进中政府行为优化对策

4.1推动农业技术引进立法,完善相关法规

1993年7月2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至今已有21年的时间,但有关农业技术引进的法律却迟迟没有出台。全国人大可以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的立法经验,积极推动制定一部《农业技术引进法》,从而为我国农业技术引进提供法律依据,保障农业技术引进的顺利进行。首先,以法律来明确我国政府在农业技术引进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晰农业技术引进的路径;其次,规范农业技术市场主体的行为,政府应健全监管系统,对农业技术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为农业技术引进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农业技术引进中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避免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保障农业技术引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根据当前我国技术引进形势的发展,对前文中提到的《条例》进行修改,为我国农业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提供更加完善的法规依据。

4.2政府在农业技术引进中应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在农业技术引进中,政府可以在通过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政府统一组织、统筹规划,突出农业技术引进的重点,加大引进后的配套经费投入,避免低水平重复引进现象的发生。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统一的农业技术信息网,及时更新农业技术引进信息,让政府、企业和社会共享信息资源,从而有利于拓宽农业技术引进的渠道,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4.3及时修订《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目录》我国《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自2006修订以后,至今已有8年多时间。随着国外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需要对《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中所列出的现代农业技术产品目录进行更新,以适应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新形势。而1999年修订的《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目录》已经不能满足现行国际统计标准的要求,而且该统计目录把农业高技术产品排除在外,不符合我国农业技术现代化的要求。需要对《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目录》进行修订,把农业高技术产品纳入到统计目录中。同时建议每隔3年左右对《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目录》进行修订,以及时反应各类技术变化和引导企业行为。

4.4不断优化农业技术引进的结构

在农业技术引进中,一是在重视对硬技术引进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引进外国先进的软技术,包括一些管理经验、方法标准和操作秘诀等。从成本的角度分析,软技术引进的成本其实低于硬技术,可是其发挥的作用却远远高于硬技术。二是在农业技术引进中,在引进种植业的同时还要引进一些水产养殖业、捕鱼业等,促成农业技术引进的多元发展。三是重视基础性农业技术引进的同时还要注重一些薄弱环节的农业技术的引进力度。四是在引进土地密集型农业技术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于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业技术的引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引进格局,不断优化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的结构。

4.5注重农业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我国农业技术引进中要注重引进后的自我消化、吸收和创新。在农业技术引进后,不只是单纯的用于我国农业生产中,而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对新技术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推广。政府需要给以资金支持予以创新研究,要建立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政策诱导机制、促进企业对农业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动力机制、对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创新的融资机制、对于农业技术引进的后消化吸收和创新的人才共享机制,从而发挥农业技术引进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6重视农业技术引进后的后续研究和推广

从国际先进经验来看,我国政府可以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农业技术引进后的后续研究和推广上。在农业技术引进之后,要在全国进行技术推广,将引进来的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环节。在农业技术引进后,要从根本上将引进的技术充分利用,就要以市场为推广主体政府辅助进行推广,充分调动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建设完善的农业技术引进的后续研究和推广体系。

4.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农业技术“引进来”的目的是为了“走出去”。中国在农业技术引进中,可以拓宽农业技术引进的渠道,重视开放种业市场的政策,与国际种业巨头合作研发,促使农业技术“走出去”。我国可以通过农业技术“走出去”战略来提高我国农业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需要从国外引进一些先进的机械设备、高技术层次的科研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际一些大型的合作平台和渠道与国际社会的先进技术接轨,进行科研活动交流,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政府在农业技术引进中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也可以更好地拓宽我国农业发展的渠道,促使农业技术引进向更深层次发展。

4.8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

在各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更加重视农业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引进。政府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各种渠道,从各国吸引高层次的农业技术人才,给予农业高技术人才更多的服务,促使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扩大人才引进的视野和范围,除了从少数发达国家引进人才之外,也要注重从其他农业技术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引进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此外,还要与国际上农业技术居于前列的国家进行人才交流,派遣本国人才去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建立人才派出和交流机制,推动农业高技术人才引进多元化发展。

4.9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宣传和教育

农民是使用引进的农业技术的主体。由于我国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绝大多数农民对于新引进的技术接受能力不足,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农业新技术的宣传力度,重视对农民进行技术教育。一是加大对农民宣传国外引进的先进农业技术的力度,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接受先进农业技术;二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三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民使用农业新技术的技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zw/3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