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1 00:33:08 所属分类:农作物 浏览量:
一、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内容 (一)低碳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1)能源消耗少。 结合不同生物的特点,充分发挥它们在生产系统内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在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同时,既尽可能地利用了农业生产条件,又减少了资源消耗,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2
一、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内容
(一)低碳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1)能源消耗少。
结合不同生物的特点,充分发挥它们在生产系统内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在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同时,既尽可能地利用了农业生产条件,又减少了资源消耗,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2)生产可持续。
低碳农业既满足当下人类社会的需要,又不破坏满足后代人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它涉及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农民增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
(3)产品、环境双绿色。
绿色、环保贯穿低碳农业的全过程,生产、生态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安全需要。
(4)多领域的协调。
低碳农业发展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需要相互配合。生产和生态的协调,制度的健全,管理的高效,技术的创新等,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二)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的内容
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农业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广。
1.节省型农业技术。
此类农业技术主要包括节地、节水、节药、节肥等节省型农业生产技术。一方面推行低产田改造技术,提高高产耕地比例,另一方面推行立体种养模式,如“稻田养鸭”或“蔗基鱼塘”的生态农业系统,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采取科学措施,积极发展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减少水的渗漏和蒸发,同时大力推广间歇灌溉、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加强抗病虫品种、生物农药和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减少农药对人畜的毒副作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节肥方面,要重点推行测土配方和平衡施肥技术,降低化肥的施用量,减少化肥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浸染,改善土质.
2.新型的育种技术。
这种技术使植物的生命力顽强,抗病虫害能力增强,单位面积产量更高,并且能加强碳储存的能力。育种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等。
3.有机肥的更有效利用。
化肥过度使用会引起土壤板结,并且碳排放过高,污染环境。现在多提倡有机肥,它含有丰富的腐植酸,可以改变土壤结构,使土壤变得松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同时有机肥富含的氮、磷、钾、钙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达到作物增产的效果,不过,有机肥的肥效较慢,容易造成土壤肥力不足,所以在施肥的过程中,可将有机肥与化肥根据一定配比交叉使用,各取所长,使肥效发挥到最大。
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此类能源可重复利用,如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在风能丰富的农村地区建立风能发电站,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水电站。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建立太阳能电站等,并且加快其规模化、产业化,使之用于生产、生活,增强服务社会经济生活的功能。
5.循环利用农业技术。
这类农业技术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和废弃物的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应用三大方面。如秸秆还田可培肥地力;生物工程技术和腐熟堆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可将畜禽粪便和秸秆发展成沼气、制造成有机肥,既减少养殖粪污、秸秆等直接排放引起的污染,又增加了能源;同时,在秸秆产出量大且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广应用青贮方法,将青秸秆转化为大型牲畜的青贮饲料。
6.农作制度创新技术。
该类技术以土壤耕作为中心,包括少耕、免耕、水稻直播、灌溉、轮作等多类技术,促进土地的修复和保护,达到降低农业生产系统碳排放,农田生态固碳的目的。
二、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
(一)传统思想的束缚
1.传统意识根深蒂固。
长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模式决定了农民要改变过去那种依赖化肥农药、对环境危害大的农业模式,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渡。新技术要在农村推广,必须首先打破农民选择简单、易学、成本低的传统习惯,改变观念;其次,思想观念的改变需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要有改变的勇气和决心,需要认真钻研和勇于实践的精神;第三,需要宽裕的资金支持。这都是目前我国农民普遍缺乏的。
2.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难以改变。
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文明中,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分散经营、各自耕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阻碍了有效推广新技术,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低碳农业需要一种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二)相关制度有待健全
1.低碳农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体系不完善。
截至目前,我国没有关于低碳农业的评价指标和监督管理相关的标准和措施。2011年1月19日颁布的《中国低碳城市评价体系》,针对的是对城市低碳的评价,几乎没有涉及低碳农业。既然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和体系,监督管理就不存在。我国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使农民的低碳意识比较薄弱,监督管理不易实施,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是在国际大环境下被迫接受的低碳意识,“我们并没有深刻认识如何发展低碳农业的模式和路径,甚至对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基本的自觉”,没有找到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农业发展模式,所以,低碳农业的监督工作无从谈起。
2.低碳农业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备。
2001年农业部启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2009年又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等法规。这些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为发展低碳化农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实际实施中,缺乏针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此外,我国的低碳农业发展也缺乏中长期的规划。
(三)低碳农业发展中遭遇的障碍
目前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各种创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方面的障碍,具体表现如下:
1.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大部分利用率已经很低,要想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来实现设备利用率的提高。目前我国政府对低碳农业的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2.精壮劳力的缺乏。
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精壮劳力的广泛参与。目前我国农村大批的精壮劳动力外出从事各种各样的城市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留守的弱、老、妇、幼,他们无法承担推广低碳农业技术的重任。农村劳动力匮乏成了不争的事实。
3.农业生产模式的严重制约。
首先,规模化程度较低的分散的农户农业生产模式妨碍了创新技术推广;其次,农户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对应用新技术的风险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农户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兴趣不大;第三,农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还处在粗放式生产经营阶段,生产者主要靠老传统、老经验就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因此,对新技术的使用兴趣不大
4.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相对于发达的城市网络来说,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国涉农网络较少,资源库建设投入不够,农村科技信息资源缺乏,涉农计算机应用系统不完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服务系统。农民缺乏了解低碳技术的有效的、便捷的信息渠道,创新技术很难在农村普及。
5.金融支持缺乏力度。
由于利润偏低,回收周期长,所以在农村金融领域,信用社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农民在使用新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村信用社无法满足大量的资金需要,农民很难从信用社取得贷款,一些好项目和产品因资金问题而作罢,这大大妨碍了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降低了农民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三、克服低碳农业技术创新障碍的路径
(一)科技兴农,健全农村教育和服务体系
1.健全农村基础教育与科技教育体系。
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水平,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一方面保证农村的每个孩子都能上学,实现义务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本地的职业院校联合,实行订单培养,为低碳农业培养一批技术骨干。
2.构建面向小农经济基础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一方面,结合我国国情和民情的发展道路,发挥各地方的地理优势,建立起以村为基础,以村组织或合作组织为依托的低碳农业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普及低碳农业新技术知识;另一方面,组织相关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农民的需要,现场指导,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加快创新技术的应用。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推动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发展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主要需要三类人才:一是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人才。要想发展低碳农业,技术优先,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所以需要通过研发投入的倾斜和设立重点基金项目等手段扶持低碳农业关键技术攻关,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研发队伍。二是能吃苦耐劳的农技推广人才。在农村,新技术的推广需要有人带头、指导,不厌其烦的讲解。农用网络的不发达和农民的素质决定了这类人才必须能吃苦耐劳,熟悉当地的土地情况和农作物的种植情况,能实际性的指导农民使用新技术,将低碳农业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实干高效的经营管理人才。这种人才能对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开发低碳、绿色环保农产品市场空间的发展潜力,提高新技术的实用性。
(二)建立网络化的农技推广模式
1.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模式。
首先,强化政府主导的六大农技推广体系的职能,提高推广效率,宣传、介绍最新科研成果,使科学技术变成实际生产力。其次,鼓励科技单位、高等院校和用户积极沟通,双向选择,满足不同农业主体的科技创新所需,实现理论、实践双赢。第三,鼓励建立非政府性质的农技推广机构,由一小部分人带动一大批人,实现农业科技的转化。
2.缩短农技推广的路径。
减少农技推广过程中的中间环节,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与应用主体之间的广泛交流。现实农业生产中“专家、基地、农户”、“专家、协会、农户”、“专家、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缩短农业科技推广路径,解决科研与推广、科技与应用的分离。
3.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网络。
(1)鼓励农户、涉农企业、大学生村干部、驻村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农户合作组织等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应用实践之中,加快农业新科技的应用。
(2)加强各应用主体间的网络化联系与合作。农户、涉农企业对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除了专业的职业教育外,还应加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对农业新科技的应用能力。
4.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建设,以较大的农业生产规模应对市场风险,获取更多利润。
(三)建设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第一,建立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实行低碳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让低碳农业的发展和监督有法可依。第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兴建大型低碳农业示范项目,引导、改变农民的生产观念,另一方面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低碳农业项目进行补贴,推动新技术的应用。第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支持鼓励企业和民众参与发展低碳农业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实现私人收入与社会收益最大化的统一。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zw/34076.html
上一篇:我国桉树育苗农业技术论文
下一篇:地方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