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0 10:42:46 所属分类:农作物 浏览量:
摘 要 植物受不同诱导因子刺激后(如病原菌侵染等),可以迅速并有效地调动防卫反应机制,这种现象被称为Priming。目前 Priming 被证明成为植物免疫系统的共同特征,但是其引发机制仍然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效应子诱发 Priming 过程中分泌植物抗毒素。本
摘 要 植物受不同诱导因子刺激后(如病原菌侵染等),可以迅速并有效地调动防卫反应机制,这种现象被称为“Priming”。目前 Priming 被证明成为植物免疫系统的共同特征,但是其引发机制仍然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效应子诱发 Priming 过程中分泌植物抗毒素。本研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香豆素在 Priming 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用 2,6- 二氯异烟酸(INA)预处理拟南芥后,再经病原菌 Pst-DC3000 侵染,香豆素的含量相比于单独 INA 处理和单独菌处理显著增加。因此我们推测,在 Priming 过程启动了分子信号的同时,也会分泌植物抗毒素——香豆素。
关键词 Priming, 香豆素, 拟南芥
1 结果与分析
1.1 香豆素参与早期抗病过程 2 h 时,INA、DC3000 和 INA+DC3000 组中香豆素的含量均有上升;在 3 h 时,INA+DC3000 组达到最大值。在 4 h 之后,INA、DC3000 和 INA+DC3000 组中香豆素的含量均开始下降,直到 6 h 时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图 1)。表明植物在受到胁迫的早期会分泌香豆素来参与抗性过程:随着胁迫进程的进行,香豆素一方面作为植物抗毒素,散发出一种特殊香气,防止病虫的侵害;另一方面香豆素作为木质素的合成前体,会在受胁迫的部位合成木质素来强化细胞壁,保护植物。
1.2 INA 的预处理增强香豆素在抗性中的含量 CK 组香豆素分泌量保持不变。INA 处理后的植株中分泌的香豆素含量显著高于未经过 INA 处理的植株。DC3000 组香豆素分泌量高于 INA 组和 CK 组,但是分泌量没有大的变化幅度。INA 处理组香豆素的分泌量在 2 h 有个小幅度的增加,之后又出现下降趋势,最终与 CK 组处于相当的分泌量水平。推测在 INA 处理后,植物分泌了香豆素进入了“primed 图 1 检测各时间点不同处理条件下香豆素的含量 Figure 1 Measurement of coumarin concentration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at each time point state”,所以在 2 h 的时候,INA 和 INA+DC3000 组香豆素的含量趋势呈现平行升高状态。而经过 INA 预处理再用病原菌侵染后,分泌量不仅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并且在 3 h 有个激增的过程,表明经过 INA 预处理,当植株再被感染病原菌 Pst-DC3000 时,能快速并大量分泌香豆素,预示了植株抗病能力的增强 (图 1)。综合以上结果表明,INA 的预处理能分泌植物抗毒素——香豆素,使植物的抗病性进入“primed state”模式,并在病原菌再次侵染的时候,能够迅速启动 Priming,使植物能够更快更强的应对外界病原菌胁迫的发生。
2 讨论
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某些生物或化学刺激都能够使植物处于敏感的状态,引发植物对生物或是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抗性增强。这些刺激使之进入防御状态,即“Priming”,但是目前对植物“Priming” 过程和机制仍不清楚,因此解析和阐明植物 Priming 的细胞机制,对在农业生产中更好的应用这一植物防御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发现水杨酸类似物 2,6- 二氯异烟酸(INA) 预处理拟南芥后,再经病原菌 Pst-DC3000 侵染,香豆素的含量显著增加。说明植物在 INA 处理后并在病原菌再次侵染的时候,能够迅速启动 Priming,使植物能够更快更强地应对外界病原菌胁迫的发生。而这些处理下拟南芥分泌香豆素的具体分子机制还需探究。还有,除了分泌香豆素之外,拟南芥其他的防御调控的作用和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A. thaliana L.) (Col-0)种子购买于欧洲拟南芥库存中心(NASC)。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DC3000 (Pst-DC3000, virulent)为本实验室保存。无水乙醇购买于 Sigma-Aldrich 公司。
3.2 实验方法
3.2.1 植株培养将拟南芥种子浸泡在 70%乙醇中处理 2 min 后,用无菌水清洗两次,然后将种子浸泡于 2% NaClO, 10 min 后再用水清洗 5 遍,接下来将种子接种于 MS 固体培养基并置于 4℃冰箱春化 3 d,最后将培养皿放于植物生长箱中垂直光照培养(培养温度为 22℃, 光能量为 100 μmol/m·2 s1 , 16 h 光照 /8 h 黑暗)。培养一周的幼苗移栽于营养土中进行培养 4~6 周的植株用于实验。
3.2.2 菌种培养在本研究中使用的细菌菌株是丁香假单胞菌 (Pst-DC3000),生长在 28℃的辅以适当抗生素的金氏 B 培养基。过夜培养物通过离心收集,用 10 mmol/L 的 MgCl2 洗涤,然后稀释至 600 nm (OD600)的最终光密度为 0.2。
3.2.3 样品处理野生型拟南芥植株分别用 INA, 病 原 菌 Pst-DC3000 和 INA+Pst-DC3000 处理(其中 INA 浓度为 50 μmol/L, Pst-DC3000 的 OD600 值为 0.2)。
参考文献
Basson A.E ., and Dubery I.A., 2007, Identification of a cytochrome P450 cDNA (CYP98A5) from Phaseolus vulgaris, inducible by 3,5-dichlorosalicylic acid and 2,6-dichloro isonicotinic acid, J. Plant Physiol., 164: 421-428
Gu Y.Y., and Chen J.W., 2010, Determination of total coumarin in 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 Xiandai Zhongyao Yanjiu Yu Shijia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s), 24(2): 58-60 (顾源远, 陈建伟, 201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明党参中总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4(2): 58-60)
《香豆素在植物 Priming 过程中的作用》来源:《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作者:王富刚 , 陈花,艾银婷,张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zw/45735.html
上一篇:液相色谱法检测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桃蛀螟在驻马店的发生特点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