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综述

时间:2015-12-21 01:03:03 所属分类:水产与渔业 浏览量:

摘 要:南海渔业资源丰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南海不仅是我国渔业面临的现实选择,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改革开放以后,南海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捕捞能力过剩、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环境污染严重、远海渔业资源利用不足等诸多问题。南海

  摘 要:南海渔业资源丰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南海不仅是我国渔业面临的现实选择,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改革开放以后,南海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捕捞能力过剩、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环境污染严重、远海渔业资源利用不足等诸多问题。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加大对近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渔业立法执法力度,整合捕捞力量,引导开发远海资源,同时还需要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加大科技投入。

  关键词: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我国开发和利用南海渔业资源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我国唐宋时期就有渔民远去西、南沙海域从事渔业生产,明代远海生产尤为盛行。近年来,随着“六国七方”对南海领土主权的要求,使涉及南海的纠纷和冲突不断升级,渔业资源也成为周边国家争夺的焦点。对我国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探讨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 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现状

  南海是一个丰饶的渔场,可以划分为位于北部大陆架水域的北部湾渔场,以及西、中、南沙礁盘区渔场。由于年平均气温较高,水系组成复杂,因而呈现出热带海洋生物区系的特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物种多样性极高。

  近年来,随着南海开发战略的兴起和国民海洋意识的提升,我国对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呈良好的发展趋势。南海渔业经济总产值不断增长,海洋捕捞产量稳定增加,渔业资源结构得以改良,海洋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等,具体概况如下∶

  1.1 南海渔业经济总产值

  近年来我国南海渔业经济总产值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见表1)。

  1.2 南海海洋捕捞产量

  近年来我国南海海洋捕捞产量呈稳定增长趋势。根据2011-201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得知,2009年到2012年我国南海海洋捕捞产量分别为3 262 318 t、3 299 928 t、3 392 591 t、3 522 760 t。其中2012年相比2011年增长了384%,其捕捞产量仅次于东海,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27.80%。随着南海生态环境的改善及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的深度实施,我国南海海洋捕捞产量预计将持续增加。

  1.3 渔业资源结构得到改良,资源数量趋于恢复

  随着国家到地方渔业管理监督执法体系的建立,捕捞许可制度、伏季休渔制度及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区相继设立,给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渔业生态环境。南海区人工渔礁建设和增殖放流工作在改善了鱼类栖息环境的同时,也改良了渔业资源结构,使优质资源数量得到恢复。以广东为例,2007年,对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东莞市、阳江市和湛江市7个放流增殖海水鱼苗的效果监测评估结果表明,总回捕率达33.6%~55.0%,投入产出比高达1∶2.84~14.33[1]。

  1.4 南海生态环境总体改善

  南海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开发利用南海渔业资源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渔民海洋意识的提高和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以及相关政策的约束和监督,我国南海生态环境得到良好改善。据《2012年南海区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2年南海区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良好,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海洋倾倒活动及海洋油气开发活动未对邻近海域海洋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其中,在海洋生物方面,通过对重点监测的河口、海湾、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结果显示,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海洋生态系统分别占40%和60%,未出现不健康状态[2]。

  2 南海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南海资源开发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相对于南海区所拥有的资源特点和面临的形势而言,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如下∶捕捞能力过剩、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远海渔业资源利用不足,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等。

  2.1 捕捞能力过剩

  捕捞能力过剩是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据2012年南海区北部渔船调查结果显示,南海三省共有海洋捕捞渔船7.90万艘、377.25万kW,不计港澳地区流动渔船数量,业已超出南海北部陆区和北部湾约210万kW的最适捕捞作业量。再加上福建省和越南北部在该海区的捕捞作业,目前南海北部沿海地区的海洋捕捞能力接近最适捕捞作业量的3倍。(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2.2 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南海捕捞作业结构极不合理,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粗放经营”的老路。在渔具选择中,多数渔民偏好以拖网进行作业,而拖网渔获选择性能最差,不仅兼捕幼鱼情况严重,还会严重破坏海底地貌环境,造成渔场老化或衰退[3]。另外, 刺网在南海的分布和使用也十分广泛,随着作业范围和船舶功率加大,刺网的作业网也在增大,网目也有越来越小的趋势,虽大大提高了捕捞能力,但对渔业资源也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2.3 海洋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虽然2012年南海区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但《公报》表示,我国南海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生态受损、灾害多发等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相比2011年,2012年氮、磷等污染物入海量仍有所增加,入海排污口监测达标次数仍然较低,重点入海口海域环境状况较2011年未见明显改善。2012年全年共发现赤潮16次,累计面积约741 km2,次数和面积为近5年来最高[2]。

  2.4 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长期以来,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都是重近海而忽视外海,当然,这跟我国捕捞技术及船舶装备水平的落后有很大关系,但这种开发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南海渔业的发展,造成了近海资源衰竭而远海开发不足的不良局面。

  2.5 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在渔业生产活动中,素有“三分渔具七分技术”的说法。但我国南海捕捞大多依靠从业人员的经验进行捕捞时间和区域的选择,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信息技术、助渔仪器等以科学手段指导和辅助捕捞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4]。此外,渔具渔法落后,大多渔具均来自日本、台湾,江浙等地,应根据南海资源特点和近海资源开发利用的趋势,加大南海渔业科技投入,走科技兴渔道路。

  3 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对策及建议

  随着南海北部近海资源的持续衰退及渔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实现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对近海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渔业立法执法力度,整合捕捞力量,引导开发远海资源,同时还需要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加大科技投入。

  3.1 全力保护渔业环境

  凡适宜于经济水生生物生存、繁殖和生长的海洋和内陆水域均属渔业环境。保护渔业环境的中心任务是采取措施防止、减少对渔业环境的污染,以维持渔业资源的正常生存繁殖。保护渔业环境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控制废水污染物的浓度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应经严格处理后方可排放入海;第二,有针对性地、人为的保护和改善鱼类栖息环境。诸如设立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区、建设人工渔礁,人工孵化场等;第三,实行严格的休渔制度。规定特定时间和特定水域不得从事捕捞作业,使渔业资源得到的保护和恢复。

  3.2 加强渔业立法和执法

  各种形式破坏渔业生产秩序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有关地方性法律法规必须不断加以建立和完善。同时加强渔政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改善管理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捕乱捕行为。表“违法必究”之决心,树“依法治渔”之良好形象。

  3.3 整合捕捞力量,引导开发利用远海资源

  以上分析得知,仅南海三省渔业开发已超过北部陆区和北部湾最适捕捞作业量,近海资源持续衰竭,但远海开发却远远不够。引导外海渔业合理发展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第一,逐步淘汰或整合小规模、小功率,低效益的渔船,建造大吨位,大功率,配备先进的新型渔船,并对运输船和冷藏加工等设施给予扶持和补贴,积极引导渔民由近海转向外海;第二,根据南海渔业资源的特点和现实发展状况,在控制近海捕捞强度的同时,适度放宽外海作业渔船的“双控”限制和休渔期限制,鼓励渔民去远海进行渔业生产活动;第三,加强外海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渔港整治和扩建工程淘汰功率小、效益低的渔船,以便有更多的功率指标建造适合远洋作业的大型渔船,使捕捞压力向外海转移。

  3.4 加大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有计划地开展渔业资源种类的增殖放流,不仅可使资源品种结构趋于合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对已损害渔业修复的一个重要举措。以2005年广东阳江闸坡为例,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对闸坡捕捞日志记载的资料进行的估算显示,5种放流鱼苗待成熟时,回捕效益均超过相应投入的放流苗款,总回捕量为214.607 t, 总回捕效益为660.49万元,是鱼苗投入的12.25倍[1]。

  3.5 加大科技投入,走科技兴渔道路

  加快渔业技术研发与推广,走科技兴渔道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对渔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尽快实现我国南海传统海域渔业资源的综合性考察,为南海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分析;第二,要将渔业科学技术纳入渔业科技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攻克一批渔船节能关键难题和共性技术;第三,要加快渔业节能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建立和完善渔业生产能耗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指导、规范低碳渔业健康发展[5]。

  参考文献:

  [1]唐启升.中国区域海洋学——渔业海洋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435

  [2] 纪岩青,陈瑞峰.《2012年南海区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南海区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良好[EB/OL].http://news.mlr.gov.cn/xwdt/hyxw/201306/t20130605_1223197.htm, 2013-06-05

  [3] 刘劲科,卢伙胜.我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产,2005(6):74-7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scyyy/3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