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09:57:32 所属分类:水产与渔业 浏览量:
近20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水产产业发展从规模到技术均有显著进步,捕捞、养殖到加工、冷链流通等各个环节都初具雏形,水产品的年产量和交易量均有显著增长。受产量和交易量的带动和影响,水产品出口也呈现大幅度增长,连续14年位居我国农产品出口之首,
近20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水产产业发展从规模到技术均有显著进步,捕捞、养殖到加工、冷链流通等各个环节都初具雏形,水产品的年产量和交易量均有显著增长。受产量和交易量的带动和影响,水产品出口也呈现大幅度增长,连续14年位居我国农产品出口之首,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13年,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量为395.9万吨,出口额达到202.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15%和 6.74%,水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4.8%。但在水产品出口繁荣的表象下,我国水产出口乃至整个水产行业都暴露了一些问题。我国水产业90%经营组织是典型的小规模、零散化小农式的低度产业化的经营模式,这种小农生产模式缺乏规模化、组织化的产业链优势,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产出的低效率,直接导致水产品单位成本过高。再者,零散化的的产业组织模式也导致水产品产业链时有脱节问题,增加了上下游企业交易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增加了行业沉没成本,削弱了出口水产品的价格优势。此外,行业内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国际声誉。因而,如何能够加强产业链不同节点上各企业间的纵向合作,增强产业链各环节间的紧密衔接,从而保证我国水产品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出口竞争力优势,成为当前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立足于中国水产行业现实的背景,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考察我国水产行业纵向合作与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相关性,运用相关方法对我国水产行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纵向一体化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程度,从而为我国水产品出口提供参考依据。
一、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已有文献对水产品出口贸易和产业纵向合作的考察大多是彼此分离的。纵向一体化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内容,在成为解释企业行为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的最初,是由斯密(1776)的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这一命题引起的。之后,Coase(1937)指出 “企业取代市场可以避免就每一笔交易谈判和达成合同的成本”。Williamson(1985)通过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刻画交易成本来解释纵向一体化的原因。S.W. Davies, C. Morris(1994)提出了普遍认同的测度纵向一体化程度的方法 ——Davies-Morris指数法。国内学者对于交易成本的研究多注重于对国外文献的总结和述评,也有研究使用Davies-Morris指数法对国内部分产业的纵向一体化进行分析。周勤(2003)较早地运用该方法衡量江苏省制造业16个产业纵向一体化程度并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纵向一体化程度与市场控制力呈正相关。
国内外对于纵向一体化的研究虽然有了一定成果,并且国内部分学者也将纵向一体化指数引入各个具体产业进行测度考察,但研究主要集中于应对某一具体产业组织及发展模式,能够将其延伸进入对外贸易中、定量考察纵向一体化对于出口效应的文献却不多。本文考察了我国渔业纵向一体化的程度,并将计算出的纵向一体化指数引入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纵向一体化程度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
二、产业纵向一体化影响水产品出口的机理分析
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 i.e.VI)是一个企业将生产与原料供应或者生产与产品销售联合起来,参与产品生产与分销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继阶段的过程。这一概念在研究中得以拓展,同一产业上下游的不同企业通过纵向约束的方式形成松散或紧密的组织也属于纵向一体化。水产品出口是渔业经济的一部分,其产业链按照上下游关系大致为:饲料生产——种苗繁育——养殖与捕捞——水产品及副产品加工——流通——销售和消费。水产品行业纵向一体化是指水产品产业链上各节点之间一体化合作的相互作用关系,整个产业链相互分离的各个企业通过纵向兼并或纵向约束的一体化手段,形成较为严密的一体化组织模式,在集团内或企业间建立稳定合作关系,通过契约等方式控制水产行业相关原材料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合理配置整条产业链的资源,实现更高的利润。
三、产业纵向一体化影响水产品出口的实证检验
(一)纵向一体化指标选取纵向一体化的测度方法有价值增值法、主辅分类法和I-O法。近年来利用投入产出表来测度纵向一体化的I-O法在计算和数据收集方面更胜一筹,解决了一体化测度难的问题,因而多为学者所接受。本文选用了I-O法中最新的Davies-Morris指数法来衡量纵向一体化程度。该方法采用了理论上粗糙些、但更适合具体产业的定义。它假设一个经济部门(或者是一个广义的产业,如渔业)由N个企业和R个产业构成。企业i内部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可以定义为:在各产业属于企业i自己工厂之间的产品流量与该产业总销售的比值: VI i = å j = 1 R åk ¹ j R Xi jk Xi 其中, Xi jk 表示企业i从产业j的工厂到产业k的工厂的产品流量, Xi 表示企业i在各产业间的总销售量(包括企业内部在不同产业间的商品流量)。按照该定义直接计算所需要的产业间的产品流量数据极少公布,企业内部的数据多数也不可获得,Davies-Morris指数法用简单步骤将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转化为定义中所需的数据,即对于特定的企业i的一体化程度可以根据其所经营的范围所占个产业的市场份额,借助投入产出表计算出。
在该定义中,投入产出表中所记录的产业间的产品流量 Xjk 是可以以系数的形式表示:技术相关系数 akj : akj 是产业j从产业k的购买比例,即akj = Xkj /Xj;最终销售相关系数 bjk : bjk 是产业j向产业k的销售比例,即bjk = Xjk /Xj。此外,假设ⅰ:同一产业内部所有企业 akj 、 bjk 相同。ⅱ企业内部交易是通过市场选择的结果。则,企业i从产业j至产业k的销售可表示为: s i j Xjk = s i j bjk Xj,其中,s i j = Xi j /Xj。企业i从产业k至产业j的销售可表示为: s i k Xjk = s i kajk Xk,其中,s i k = Xi k /Xk。一般认为,上述交易同时包括企业内部交易和企业间交易。所以,企业间的交易量会更小,即: Xi jk min(s ) i j Xjk ,s i k Xjk = mi jk Xjk,其中,假设ⅱ的存在是mi jk = min(s i j ,s i k)的充分条件。最终,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可最终通过市场产品销售来表示,即: VI i = å j = 1 R åk ¹ j R bjk Xjmi jk /Xi 该指数取值范围为[0,1),数值越大,纵向一体化程度越高。对于某一特定产业,该指数计算不仅需要本产业的市场份额、销售和生产数据,也需要纵向相关具体产业的数据。③ 学者在运用该方法计算具体产业纵向一体化指数时,为了能够更准确反映具体行业纵向一体化程度,同时兼顾计算的简便性,也普遍选择转化后的数据进行计算。
(二)模型构建引力模型作为用来分析双边贸易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其最基本思想是:两国之间的贸易量取决于其经济总量和两国之间的距离。自 Tinbergen (1962) 和 Poyhonen (1963) 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两国间贸易流量以来,贸易引力模型已成功应用于贸易问题分析30余年。之后的学者在该模型最初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研究的需要,不断对模型本身进行扩充和拓展,添加如人口、汇率、价格等指数和是否使用相同语言和共同边界等虚拟变量,成功运用该模型对贸易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三)样本选取 2013 年,我国的前六大水产品出口国或地区分别为日本、美国、欧盟、东盟、香港和韩国。我国对上述六个国家或地区水产品的出口约为出口总额的80%,能较好反映我国水产品出口情况。其中,德国和西班牙作为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欧盟成员国,2013年进口总量分别占欧盟总进口量的22%和 15%,远超过其他国家从我国的进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欧盟代表。我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近年来逐渐增长,东盟国家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本文选取泰国和马来西亚为其代表。香港地区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去向,但是香港地区为大多数转口贸易的中转站,在本文研究中剔除。此外,在上述国家 以外,本文还选取俄罗斯作为一个考察对象。同时考虑部分数据尚不可获得,本文总共选取1998-2012年间中国对日本、美国、韩国、德国、西班牙、泰国、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的水产品出口额为样本进行检验。
四、检验结果与评析
(一)实证结果本文研究数据为面板数据,时间跨度为15年,每个时间截面上有8个国家,样本容量为120个观测值。使用Eviews 7.0对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避免伪回归问题。对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后发现,纵向一体化指数为零阶平整,其余各指标序列为一阶单整。然后,对需要的各序列进行差分后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 5%的显著水平下,各序列具有协整关系,即各变量可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综上,本文认为各变量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二)结果分析表 2 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2 为0.8243,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同时,模型的 F 检验值十分显著。模型中的各解释变量的 t 检验值可以看出,模型中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渔业生产总值 F 和距离 DIS 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符,而解释变量纵向一体化指数VI的系数为正,说明该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出口EX的作用是正向的,符合文中的理论分析。各解释变量均在5%的水平下显著。
五、结论
纵向一体化作为一种农业规模化的产业组织方式,已经在一些国家和一些行业经过了实践证明,一些农业部门通过采用诸如龙头企业和农户对接、合作社等方式不断加强一体化的程度,有效提高了生产集约化程度和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了企业主体抵御风险能力,最终的销售方通过合约控制大规模的养殖捕捞部门、生产部门和行销网络,整体上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同时满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在包括水产品行业的农业发展中,也应该适当运用一体化的策略,加强合作式经济组织的发展。从本文理论与实证分析中也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第一,纵向一体化是促使小规模经营组织联合、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极佳产业组织模式。我国水产品企业尤其是生产性企业的小农家庭经营模式无法满足机械化生产的要求。政府需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小规模农户和商户通过建立合作社、协作组织等合作式组织形式加强农户和商户的组织化,利用产业一体化纵向间紧密协作的特性加快技术共享和信息传递,通过扩张规模,优化企业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资本和设备的生产力,实现规模经济,提高水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同时,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通过竞争淘汰落后的经营组织,激发市场活力。第二,纵向一体化是引导产业链纵向间各节点企业合作和工序衔接的理想纵向协作方式。产业链环节的脱节会造成违约风险,增加企业的沉没成本。必须深化一体化合作,尽快完善产业链多方利益联结机制,使各环节节点的企业形成信息共享的稳定产业链条,改善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局面,迅速应对市场需求等不确定问题导致的突发事件,保证产业上下游原料供应、产品加工、配送和销售的有序运作,避免违约风险,在市场需求的驱使下通过纵向间协作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第三,纵向一体化是提高水产品质量并形成水产品产业标准化的直接助力。虽然各进口国对进口水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依各国经济水平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更安全健康的食品是消费者的普遍偏好。通过不断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借助水产产业纵向一体化组织方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出口产品标准,不仅有助于国内市场需求的稳定,而且能够培养进口国对于企业产品的认同感,形成固定的客户群体,并开发潜在的进口需求,推动水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洪银兴、郑江淮,(2009)“反哺农业的产业组织与市场组织——基于农产品价值链的分析,”《管理世界》第9期。
李元旭,(2000)“资产专用型与纵向一体化,”《经济科学》第5期。
李宪宁、安玉发,(2013)“基于协议流通的中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策略——物美集团、中商集团、新疆果业集团的案例研究,”《现代管理科学》第3期。
《产业纵向一体化对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来源:《国际贸易问题》,作者:王文瑜 胡求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scyyy/50739.html
上一篇:模块化视角下休闲渔业发展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