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猪瘟和猪霉形体肺炎等多种流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15-12-21 01:03:44 所属分类:畜牧 浏览量: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猪霉形体肺炎病又被称为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猪气喘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猪霉形体肺炎病又被称为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猪气喘病。是由猪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年龄、性别、品种不同的猪易感性差异不大,密集饲养、营养不良以及环境潮湿通风不良和寒冷气候均易发病。患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饲料利用率低。一般情况下死亡率不高,但继发感染也会造成严重死亡,因此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养猪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1]。

  1 诊断

  1.1 临床诊断 患猪除表现咳嗽、气喘外,还喜喝污水,寒颤,爱钻草窝,头低耳耷,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亦伴有便秘或腹泻,粪中带有粘膜,有粘性眼分泌物,腹下和两侧皮肤发绀,发热,体温在39~41 ℃。

  1.2 病理解剖与病原检验 病死猪解剖后,其背部、耳部、腹下及颈下皮肤均出现点状出血症状,部分出现血斑,大小肠、胃与膀胱等部位也有点状出血,小肠内有数量不等的蛔虫,部分盲肠内发现大量的线虫,脾脏表面不够平滑,甚至有的脾脏边缘处可见串珠样的梗死病灶,肾脏的颜色呈现出土黄色或黑紫色,表面也可见出血点。其肺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现象,肺的中间、尖叶与隔叶前下方出现对称的胰变和肉变,肺门的淋巴结水肿,切面中心呈现灰白色,边缘则为暗红色。

  肝、肾、肺、淋巴结等组织直接触片,通过染色镜检查未见细菌,且对这些部分经过细菌培养后也未见细菌生长,对接种多猪瘟疫苗的健猪与未接种的健猪做扁桃体触片的猪瘟霉标抗体测验发现,接种疫苗猪的触片颜色为淡褐色,未接种猪的触片未显示颜色,这充分说明病猪感染了猪瘟强毒[2]。

  1.3 诊断结果分析 经过患病猪的症状,病理解剖与病原检验的分析,可以诊断这次流行疫情主要是由猪瘟和猪霉形体肺炎等多种流行病混合感染引发的。

  2 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诊断结果,现总结以下几点预防该种疫情的具体防治措施。

  2.1 及时对发病猪采取紧急措施 由于猪疾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因此无论是养猪企业还是养猪个体户,一旦发现发病猪或病死猪,必须对其采取科学合理的紧急处理措施。首先,对出现疫情的发病猪要进行彻底的隔离,避免出现感染其他健康猪的现象,并对隔离后能够治疗的病猪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例如,可以采用苗源抗猪瘟血清紧急注射,对病猪按照每kg体重用盐酸土霉素40 mg在肺俞穴进行注射,直到症状缓解或消失为止[3];其次,对易感染猪疾病的群体要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或药物预防工作,对猪舍的栏杆等部位也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最后,要合理妥善地处置已经病死的猪,可以对其采取火化或深埋等措施,避免疫情的传染与扩散。总之,饲养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紧急措施,争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猪疾病的感染率,提高猪的整体存活率,从而增加养猪企业的经济收益。

  2.2 严格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疾病防预计划 防患于未然,若要从根本上减小猪疾病的感染和死亡率,最重要的还是从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疾病预防计划做起。疾病防疫计划的制定要充分结合当地传染病流行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准确把握猪疾病流行的特征、种类等,从而确定疫苗接种的时间和范围。要科学合理地制定猪的免疫程序,例如幼猪在出生后3~4周就要进行首次免疫猪瘟,长至9~10周后就要进行免疫猪瘟、猪肺疫及猪单毒等。此外,在一些猪疾病易发的地区应做好超前免疫措施,不仅有利于疫情的控制,而且还能有效降低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疫计划制定完成后,要进行严格和有序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猪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2.3 做好猪舍清洁与饲养安全工作 猪舍是猪群生活的唯一环境,因此一定要做好猪舍的清洁工作,对猪舍的地面、栏杆等环境硬件设施要进行定期和全面的清扫,特别是对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处更要严格对待,避免细菌的滋生。对猪群饮食的器具也要进行定期的清洁,保证其饮食环境的清洁性与安全性。由于猪具有很强的繁殖力与较快的生长发育速度,因此要不断提高其饲养管理的科学性,根据猪群的特征和用途制定合理的喂养方式,以科学的饲养标准为其提供营优质的饲料和清洁健康的水源,以满足其基本的身体营养需求,进而也能提高其自身抵抗多种疾病的免疫力。

  3 结语

  通过对猪瘟和猪霉形体肺炎等多种流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分析,总结出3点防治该类疫情的主要措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xm/3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