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农林牧渔期刊论文网中关于狂犬病及其防御的论文发表多不多

时间:2015-12-21 01:06:50 所属分类:畜牧 浏览量:

狂犬病这种疾病相信大家都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吧,就是被狗咬了之后没有及时的处理伤口和打针而引起的,通常这种疾病是有一定的潜伏期的。下面我们就通过的论文来讲解一下。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

  狂犬病这种疾病相信大家都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吧,就是被狗咬了之后没有及时的处理伤口和打针而引起的,通常这种疾病是有一定的潜伏期的。下面我们就通过的论文来讲解一下。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诊断上以狂躁不安意识凌乱,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为主要特征。 关键词:狂犬病 传染病 潜伏期 流行特点 1 病原 1.1 狂犬病病毒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的成员,核酸型为RNA。大小为180~250nm×75nm。病毒颗粒呈弹状。病毒粒子外有囊膜,内有核蛋白壳。囊膜的最外层有由糖蛋白构成的许多纤突,排列比较整齐,此突起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1.2 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中,其他脏器、血液、乳汁中可能有少量病毒存在。在中枢神经和唾液腺细胞的细胞浆内常形成狂犬病特有的包涵体,称内基氏小体。 1.3 狂犬病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易被阳光、紫外线、甲醛、季铵盐类消毒剂、50%~70%酒精等灭活,56?C30~60min或100?C2min可将病毒灭活,-70?C或冻干后与0~4?C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年。 2 流行特点 2.1 传染源 狂犬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病毒,自然界中一些野生动物作为狂犬病的寄存宿主和传播载体保证了狂犬病的维持。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和隐性带毒犬,人狂犬病由饼圈传播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野生动物如狐、狼、豺类熊鼬鼠蝙蝠等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 2.2 传播途径 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唾液中,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约占98%)、抓伤,病毒自皮肤损伤处进入肌体;黏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如眼结合膜被患病动物唾液玷污,肛门黏膜被狗触添等,均可引起发病;此外,也有经呼吸、消化道感染的病例报道。 2.3 易感人群 人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猎手、皮革加工人员、最容易遭受感染。另外,旅游者、洞穴探险者等野外活动人员,相关动物从业人员和实验室相关研究人员均有被感染的危险。在感染人群中,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小者高于年龄大者。咬伤头部、面颊、手指等处的发病机会较多;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 3 症状 潜伏期很不一致,这与感染病毒的量、感染的部位以及动物的易感性有关。一般为15d,长者可达数月或一年以上。犬、猫、猪一般为10~60d,人未30~60d。临症表现分两型:狂暴型和麻痹型(或沉郁型)。 3.1 狂暴型 病程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 3.1.1 前驱期 表现精神沉郁,常躲在暗处,不听呼唤不愿与人接近。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吞咽时颈部伸展,瞳孔散大,唾液分泌增多,后驱软弱,性格变态。此期约为半天到2d。 3.1.2 兴奋期 表现狂暴,常主动攻击人畜,高度兴奋。狂暴之后出现沉郁,病犬卧底,疲劳不动,一会儿又立起,眼斜视,精神恐慌。稍受刺激就出现新的发作,疯狂攻击,或自咬四肢、尾及阴部。病犬常在外游荡,多不归家。吠声嘶哑,下颌麻痹,流涎。此期约为2~4d。 3.1.3 麻痹期 由于三叉麻痹出现下颌下垂,舌脱出,流涎,很快后驱及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死亡。病程约为1~2d。 3.2 麻痹型或沉郁型 3.2.1 病犬只经过短期兴奋即进入麻痹期。表现喉头、下颌、后驱麻痹,流涎,张口、吞咽困难。一般经2~4d死亡。 3.2.2 猫多为狂暴型,症状与犬相似,但病程较短。在出现症状后2~4d死亡。在发作时,攻击其他猫、动物和人,对人危害较大。 4 诊断 4.1 根据动物出现的典型症状和病程、病史可做出初步诊断。对可疑病犬应拘禁或捕杀,并且可以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光抗体发、动物接种以及血清中和实验等实验室诊断。 4.2 诊断的依据主要有:①具有暴露史。②临床表现相关或相同。③临床常规即血常规、尿常规、脑脊髓液常规及脑电图检查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④鉴别诊断。狂犬病的一个示证性病变,使约有60%~70%的病例在感染神经元内出现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对诊断本病有重要参考价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xm/3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