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1 00:14:52 所属分类:植物保护 浏览量:
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的日益加深,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成灾次数、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明显增多。 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影响和损失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西南民族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降水较多,历来以雨水丰沛着称,但近年来频繁遭
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的日益加深,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成灾次数、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明显增多。
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影响和损失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西南民族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降水较多,历来以雨水丰沛着称,但近年来频繁遭遇干旱灾害。2010 年,西南民族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分别有 125 个、86 个、105 个、33 个、34 个受灾县,受灾人口分别是 2512 万、1868. 9 万、1237. 23 万、91. 6 万、117 万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的小春作物绝收面积分别达 4743. 7 万亩、696. 8 万亩、358. 52 万亩和 140 万亩。大旱导致西南民族地区至少218. 54 万人返贫,受灾人口超 5826. 73 万,经济损失超 351. 86 亿元。如何科学抗旱已经成为西南民族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认知是行为的基础。国民灾害认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减灾战略的制定,国民对旱灾的认知与抗旱行为影响着减灾政策和减灾规划的实施,分析和研究影响其认知因素,掌握其特征的规律有重要意义。农户处于我国社会的底层,抗灾能力弱,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政府在制定灌溉等抗旱策略时要以农户利益为基本出发点,突出农户作为抗旱活动主体的重要性,农户抗旱认知越高,参与抗旱的积极性越强。为了减少旱灾带来的巨大损失,国外在抗旱减灾策略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北美洲国家较看重采用干旱预防计划以降低旱灾发生风险,干旱计划主要包括三个元素: 旱期监测和预警、风险分析、减灾应变。埃塞俄比亚和南非,农户常用的抗旱策略是改种抗旱作物、改变种植时间、植树造林、灌溉、保护土壤等。针对西南民族地区旱灾,我国学者提出的策略主要包括: 科学规划,逐步建设夯实水利基础; 因地制宜,分区布局水利工程建设; 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建立和完善国家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及早做好抗旱准备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农户抵抗旱灾,但缺乏对农户认知和自身策略的关注,从而降低了上述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深入干旱地区,准确把握当地农户对抗旱必要性认知及其应对策略,对针对性地制定提升农业抗旱能力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中利用西南民族地区 350 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其抗旱必要性认知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为制定科学的抗旱策略提供微观依据。
1 材料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域概述与数据来源
西南民族地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 5 个省( 区、市) ,位于东经 91°21'到 112°04'、北纬 20°54'到 34°19'之间,土地面积为 136. 4 万 km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 14. 2%。西南民族地区从东往西跨越我国地形的三大阶梯,分布有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广西石灰岩丘陵山地等四个主要的地貌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境内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河谷等均有分布。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频发旱灾,对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这为课题组在此地开展农户抗旱策略及抗旱必要性认知的调研,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为了能科学了解西南民族地区旱灾、旱灾发生时农户的抗灾策略和农户抗旱必要性认知,课题组利用非概率随机抽样、田野观察、入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 2012 年分别前往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进行实地调研,最终获得 350 份有效问卷。
1. 2 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350 位被调查者中,男性 314 位,占 89. 71% ;女性 36 位,占 10. 29%。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是50. 21 岁,最大的为 90 岁,最小的为 22 岁。受教育程度平均接近于初中水平。被调查者平均拥有耕地面积为 5. 01 亩,最多拥有 55 亩,最少是没有耕地。平均土壤肥力超过一般水平,平均灌溉条件接近于一般水平。被调查者的家庭平均人口为5. 07 人,最多的家庭有 15 人,最少的家庭为 2人。2011 年,家庭农业收入平均为 17316. 82 元,家庭总收入为 32805. 56 元,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 52. 79%( 表 1) 。【表1】
1. 3 研究方法
研究使用了多元回归的方法来分析数据,农户抗旱必要性认知的因变量是一个由量表测算得到的分值,虽然本质上是一个定序变量,但可近似地作为定距变量使用,因此可使用普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文中使用" 定序因变量回归" 来分析。定序因变量回归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link( yij) =θj- (β1xi1+ β2xi2+ … + βpxip)其中: Yij是第 i 个样本处于第 j 个类别的累加概率,link 是一个联结函数,θj是第 j 个类别的阀值,xi1到 xip是第 i 个样本的预测变量( 自变量) ,β1到 βp是这些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McCul-lagh,NeHer,1989) 。在文中,根据样本变量的选择情况,选择了"Cauchit"联结函数。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1 农户抗旱必要性认知 文中通过深入西南当地农户家中,与农户进行面对面交谈,衡量他们对抗旱必要性的认知。认知结果可以分为两类: 农户认识到抗旱有必要和农户认为抗旱没有必要。如果被调查者认为采取相应措施抗旱有必要,则表明他对抗旱必要性有认知; 否则,则表明他对抗旱必要性没有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有 284 位被调查者认为采取相应策略抗旱是有必要的,66 位被调查者没有必要,认识到抗旱必要性的被调查者占总数的81. 14%。在被调查者中,有82. 48%的男性认识到抗旱必要性,有69.44% 的女性认识到抗旱必要性。从年龄来看,年龄越小的农户,越倾向于认为采取相应的策略去应对旱灾越是必要的。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认识到抗旱必要性的可能性越大。通常认为,农户耕地面积越大,越可能认识到抗旱的必要性; 反之,则相反。但是,描述性统计结果却显示两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 2 农户抗旱必要性认知的影响因素
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仍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男性作为家庭的主导者,一般对农业生产具有决策权。但家庭中外出务工以男性劳动力为主,女性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所以文中认为性别对抗旱必要性认知的影响方向难以确定。年龄越大的农户越有经验,所以对农业生产及抗旱必要性的认知越强烈。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对旱灾成因及抗旱科学更了解,进而抗旱必要性认知越强。耕地面积越大,同等条件下旱灾造成的影响越大,因此拥有更多耕地的农户,其抗旱必要性认知越强。家庭总收入越多的农户,可能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旱灾严重影响家庭收入时,其抗旱必要性认知越强; 二是旱灾对家庭收入影响较弱时,其抗旱必要性认知越弱。因此,文中认为家庭总收入对抗旱必要性认知的影响方向难以确定。政府的抗旱工作对农户抗旱有直接的帮助,对政府抗旱工作的满意度越高的农户,往往在抗旱中获益越多,因此,其抗旱必要性认知越强; 旱灾会影响农户家庭的正常生活,影响越大,农户的抗旱必要性认知越强; 农户对旱灾再次发生的担心程度与抗旱必要性认知有直接联系,越担心旱灾再次发生,其抗旱必要性认知越强。因此,文中选取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对政府抗旱工作的满意度、旱灾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对旱灾的担心程度等8 个变量建立模型,对影响农户抗旱必要性认知的因素进行分析。【表3】
经拟合优度检验,各变量对农户的抗旱必要性认知在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运用 SPSS20. 0 对上述变量进行分析,得到的运行结果(表4) 。分析可知,年龄对农户的抗旱必要性认知有负向影响; 旱灾给生活【表4】
造成的影响对农户抗旱必要性认知有正向影响; 担心旱灾再次发生的程度对农户抗旱必要性认知有正面影响。 2. 3 农户旱灾应对策略的分析
为了尽量减少旱灾对家庭生活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西南民族地区农户不仅利用农业科学知识和多年来从事农业的经验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抗旱策略,还积极配合各级政府部门,关心并参与政府工程性及非工程性减灾活动。
一旦发生旱灾,农业减产会十分严重,农户会根据当地旱灾具体情况,采取最适合自身的抗旱策略。在共同实施抗旱救灾策略方面,有接近八成的农户信任政府采取的减灾,认为每次发生旱灾时,政府都立即做出反应,并且减灾力度也比较大,认为跟着政府走、听取政府的安排能帮助他们抗旱。90. 86% 的农户称会关心并积极参与政府工程性或非工程性减灾措施。75. 43%的农户会选择种植多种耐旱经济作物。干旱使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最基础的需要,为给土壤增加水分或者防止土壤水分继续被蒸发掉,71. 71% 农户会增加灌溉次数或单次灌溉量,41. 71%的农户增加地膜覆盖。旱灾往往导致虫灾泛滥,69. 14%的农户会增施抗病虫农药抵抗旱灾导致的病虫害。57. 71%的农户表示,通过多年种植经验的积累,合理安排农作物茬口,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灾对作物生长带来的影响。【表5】
3 讨论
西南民族地区旱灾发生频繁,对农户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很大,大多数农户对抗旱必要性具有比较科学的认知。影响农户抗旱必要性认知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旱灾给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担心旱灾再次发生的程度这三方面。年龄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采用传统生产方式,被动应对旱灾,缺乏主动应对旱灾的积极性,对抗旱必要性的认知较薄弱。此外,抗旱技术和旱灾信息的获取往往与新方法、高科技等相联系,年龄较大的农户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从而降低了其对抗旱必要性的认知。农户的一切活动是以提高生活水平为目的,当家庭生活受到旱灾影响时,农户首先会去面对旱灾,并积极主动采取相应的抗旱策略,以减少旱灾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旱灾对家庭生活造成的影响越大,农户抗旱必要性认知越强。如果往年的旱灾已经给农户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一定损失,农户往往会担心旱灾的再次发生,旱灾带来的影响。其担心程度越强烈,对抗旱必要性的认知越强,提前采取抗旱策略的积极性就越高。
大多数农户积极主动采取多种多样的抗旱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增加灌溉次数或单次灌溉量、增施抗病虫农药、合理安排作物茬口等被动适应性行为。这几种抗旱策略相对来说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另外几种应对策略本质上属于很好的抗旱措施,不过在发生旱灾后往往不好实施。
4 结论
教育可以增加农户对抗旱必要性的充分认知,进而提高他们抗旱能力,提升抗旱信心,为他们主动而有效的抗旱创造合适前提条件。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户有关旱灾基本知识和各种抗旱策略的教育,特别是对年龄大的农户的教育。农户采取的抗旱策略比较单一,主要围绕合理安排作物茬口、选择种植耐旱作物和增加投入等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户采取不同类型抗旱策略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农户正确开展抗灾自救。政府应当鼓励农户采纳抗旱新技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进一步提高农户抗旱能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对中小型及微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克服西南民族地区田地高、水位低、田地散、喀斯特地貌等困难,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是减轻西南民族地区旱灾危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鲍文. 干旱气候变化对西南干旱河谷农业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23) : 14197 -14199. [2]傅伯杰. 中国旱灾的地理分布特征与灾情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1,5( 4) : 1 -8. [3]陈玉萍,丁士军. 我国南方地区农业干旱问题及其缓解的对策建议[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6) : 31 -35. [4]罗小锋,雷海章. 制度创新: 我国自然灾害管理的新发展[J]. 生态经济,2004( 8) : 8 -10. [5]罗小锋. 水旱灾害与湖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6]罗小锋. 农户对生产中科技作用的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基于 9 省 1311 户农户的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2010( 8) : 80 -86. [7]吕亚荣,陈淑芬. 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及适应性行为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0( 7) : 75 -8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zwbh/33210.html
上一篇:盾壳霉发酵物对4种植物萌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