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06 11:00:22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 浏览量: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下肢损伤。踝关节扭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15人次/1000人[1],在球类项目中发生率更高,如篮球运动中可达15.3%~20.3%[1,2]。踝关节扭伤引起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虽可较快恢复,但仍有40%~70%的患者会留下后遗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下肢损伤。踝关节扭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15人次/1000人[1],在球类项目中发生率更高,如篮球运动中可达15.3%~20.3%[1,2]。踝关节扭伤引起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虽可较快恢复,但仍有40%~70%的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2,3]。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症状包括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控制机能下降、踝关节肌力减退和关节稳定性下降等[4,5]。慢性踝关节不稳不仅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会显着增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病风险[6]。慢性踝关节不稳引起的功能障碍还会增大踝关节再次扭伤风险,形成不良循环。此外,踝关节功能的改变还可能影响下肢动力链其他环节的功能活动,甚至增大其他环节的损伤风险[7]。
明确踝关节扭伤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是制订损伤预防策略的先决条件。Mckay等人[8]的研究证实大多数踝关节扭伤为外侧韧带扭伤,多数由进行侧切变向、跳跃落地等动作时不良的足踝着地姿势所引起。落地时存在较大的踝内翻角和内翻角速度、较大的地面反作用力等,被认为是导致踝关节外侧韧带发生扭伤的主要机制[9,10]。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而言,由于其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运动时更易出现较大幅度的踝关节内翻活动[11,12,13,14]及更大的地面反作用力[14],从而导致再次扭伤风险增加[2,3,11,12]。因此,为降低踝关节损伤风险,尤其是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而言,在运动时如何控制和减少踝关节的过度内翻活动是伤病预防及康复的重要策略。
为减少篮球运动中较高的踝关节扭伤发病率及伤病影响,科研工作者和运动装备厂商在踝关节运动防护装备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发和设计。高帮球鞋作为篮球运动的常用装备,其功能设计主要为限制踝关节额状面活动及提高侧向稳定性,以期有助于降低扭伤风险[15]。如Lam等[16]和Liu等[17]人研究发现,男子篮球运动员穿着高帮球鞋进行侧切变向运动时可较穿着低帮球鞋有更小的踝内翻触地角[16,17]、更小的最大踝内翻角速度和内翻活动幅度[17],从而可能有助于增加踝关节侧向稳定性及降低扭伤风险。在运动实践中,为降低较高的再次扭伤风险,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还会使用种踝关节防护装备作为损伤预防的手段。如尹彦[18]研究发现,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在穿戴踝关节护具时可较裸足落地时提高动态姿势稳定性。此外,De Ridder等人[19]的研究发现,与裸足落地相比,踝关节绷带贴扎可助于降低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落地前的踝内翻角。但慢性踝关节不稳者是否也可通过穿着高帮球鞋来控制和减少运动时踝关节内翻活动以降低扭伤风险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比慢性踝关节不稳者与对照组分别穿着高、低帮球鞋进行侧切变向动作时的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分析其对踝关节扭伤风险的影响,为篮球鞋鞋帮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方法
1.1 、试验对象
本研究共募集26名男性篮球爱好者作为测试对象,其中单侧踝关节不稳组13人年龄(21.1±2.4)a,身高(1.80±0.05)m,体重(74.8±7.8)kg,篮球运动年限(8.0±1.8)a,并依据踝关节不稳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和篮球运动年限等进行匹配选取13名正常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1.9±3.0)a,身高(1.81±0.04)m,体重(75.9±5.9)kg,篮球运动年限(8.5±2.6)a。踝关节不稳组纳入标准[6,18]为:(1)至少有1次以上严重踝关节扭伤,损伤发生至少在6个月以上,出现疼痛和肿胀等症状,不能正常参加活动至少1天以上;(2)踝关节发生“失控”(giving way)或不稳感觉2次及以上;(3)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量表[20](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得分<24分。此外,所有受试者均要求无其他下肢损伤史,并在告知实验测试流程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案
测试用鞋选取国内知名运动品牌公司生产的篮球鞋,同一号码球鞋除鞋帮高度差约4 cm及单只球鞋质量差约30 g之外,鞋底花纹、大底、中底、鞋垫等其他设计均相同(图1)。
选取45°侧切变向作为测试动作[16,17],该动作是篮球运动中频繁使用的技术,同时也是非接触性踝关节扭伤的高风险动作[8]。侧切变向动作要求受试者从测力台前5 m处以最大速度跑至测力台,以测试腿(踝关节不稳组以患侧下肢为测试腿,对照组则选择匹配侧下肢进行测试)踏在测力台上完成支撑,再以最大速度向对侧45°侧切变向跑离测力台,并要求跑出至少3步后再减速缓冲结束测试(图2)。
受试者测试时要求穿着紧身短裤,由一名测试人员向受试者讲解测试动作及注意事项,待充分热身及熟悉测试动作后,每名受试者需完成3次有效测试。为免疲劳影响,每次测试间要求休息至少1 min。
1.3、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运动学数据采集采用8镜头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Motion Analysis Raptor-4,USA)采集粘贴在受试者身上的27个反光标志点(粘贴位置为髂后上棘中点、左/右髂前上棘点、左/右股骨外侧髁点、左/右股骨内侧髁点、左/右外踝点、左/右内踝点、左/右鞋后跟点、左/右鞋尖点、左/右大腿各3个追踪点和左/右小腿各3个追踪点)的三维坐标信息,采样频率为200 Hz。动力学数据采集采用三维测力台(Kistler 9281 CA,Switzerland)采集测试时的地面反作用力数据,采样频率为1000 Hz。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的采集均通过Cortex 2.6软件(Motion Analysis Corp,USA)同步触发完成。
所有标志点的三维坐标采用4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法进行平滑处理,截断频率为13 Hz[21],地面反作用力数据不平滑处理。髋关节中心通过髂后上棘中点和两侧髂前上棘点计算获取[22],膝关节中心为股骨内外侧髁连线中点,踝关节中心为内外踝连线中点。采用欧拉角的方法计算下肢三维角度,踝关节角度定义为足部坐标系相对于小腿坐标系之间的欧拉角,通过逆动力学的方法计算踝关节力矩[23]。踝关节角度定义为静止直立站立时为中立位(0°),踝内翻时为正角。地面反作用力定义垂直向上、运动方向的水平向前和向身体内侧为正值。测试指标包括:触地时刻的踝关节内翻角和内翻角速度,缓冲阶段最大踝内翻角和内翻角速度、踝内翻活动幅度、最大踝内翻力矩、向后和向内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等。其中,角度和活动幅度单位为°,角速度单位为°/s,地面反作用力数据和踝内翻力矩经受试者体重(Body Weight BW)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记为N/BW和Nm/BW。所有数据处理通过Visual 3D 6.0软件(C-Motion Inc.Germantown,USA)完成。
2 、结果
球鞋和组别因素在地面反作用力的3项指标上均无交互作用(P>0.05),且球鞋和组别的主效应在地面反作用力各项指标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表1)。
球鞋和组别因素在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各项指标上均无交互作用(P>0.05)。球鞋作为主效应在最大踝内翻角、踝内翻活动幅度和最大踝内翻角速度等指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踝关节不稳组和对照组在穿着高帮球鞋进行45°侧切变向运动时最大踝内翻角、踝内翻活动幅度和最大踝内翻角速度均小于穿着低帮球鞋(P<0.05)。球鞋作为主效应在触地时刻踝内翻角、触地时刻踝内翻角速度和最大踝内翻力矩等指标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组别因素主效应在踝关节各项指标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表2)。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穿着高帮球鞋进行45°侧切变向运动时具有较小的最大踝内翻角、最大踝内翻角速度和踝内翻活动幅度,而各项地面反作用力指标及踝关节内翻力矩指标在球鞋之间并无差异,这一发现与以往类似研究[16,17]相一致,说明本研究所选用的高帮球鞋可能有助于控制和减少踝关节的内翻活动,且不会对地面反作用力及关节力矩造成影响,提示穿着高帮球鞋有助于降低踝关节的扭伤风险。运动护具材料及功能设计的改变不仅会影响下肢关节角度活动,还可能对地面反作用力及运动能力等造成影响。如Robinson等人[24]研究认为,随着球鞋侧向支撑刚度的增大,对踝关节额状面和矢状面等活动的限制也会随着加大,但这也会对运动灵敏性等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此外,Brizuela等人[25]研究发现带有后跟杯加固的高帮球鞋虽可减小落地时踝关节额状面活动幅度,但同时也会增大地面反作用力及降低跑跳能力。而对于踝关节扭伤而言,其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不仅与落地早期存在较大的踝内翻角和内翻角速度有关,较大的地面反作用力尤其是较大的向内地面反作用力也是导致踝关节产生较大内翻力矩及引起踝关节过度内翻及韧带发生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10]。由此可见,运动装备厂商在研发和设计球鞋时不应过于追求对踝关节额状面的限制及保护,球鞋材料刚度及鞋帮高度的选择应能有效减小落地时踝关节的内翻活动,同时还应避免过度限制所导致对地面反作用力和运动表现能力造成负面的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所选用的高帮球鞋相较于低帮球鞋可能有助于降低踝关节的扭伤风险。
在本研究中,慢性踝关节不稳组与对照组无论穿着高、低帮球鞋进行45°侧切变向运动时,各项踝关节生物力学测试指标间均无显着性差异,同时高帮球鞋较低帮球鞋减小踝关节内翻活动上也无人群间的差异,这一发现与吴金龙[26]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在他的研究中发现,慢性踝关节不稳者与正常者在佩戴弹性护具或半刚性护具时可较无护具时降低踝关节扭伤的风险,但使用两种护具时踝关节不稳者与正常者之间的各项踝关节内翻活动指标亦无差异[26]。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由于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控制下降,可较正常者存在更大的扭伤风险[2,3],其穿着运动防护装备降低扭伤风险可能与护具使用后有助于提高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输入[27],增大踝关节的外翻力矩[28],以及增大落地时动态姿势稳定性[18]及减少踝关节内翻活动[19]等功能改变有关。相较于普通球鞋,篮球鞋的鞋帮及材料刚度等功能设计可助于更好地减少踝关节内翻活动及提高侧向稳定性[15,29],这也可能是本研究中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穿着高、低帮球鞋各项踝关节生物力学指标与正常组不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这也提示篮球鞋的使用对于减少踝关节内翻活动及降低扭伤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穿着高帮球鞋可较低帮进一步减少踝关节内翻活动,提示高帮球鞋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具有更好的损伤预防效果。
4、 结论
高帮球鞋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踝关节侧向稳定性和降低扭伤风险,且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与正常者均具有相同的防护效果。建议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在篮球运动中可优先选择高帮球鞋,并结合其他护具以加强防护。
参考文献
[1] Waterman B R,Owens B D,Davey S,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ankle sprains in the United States[J].J Bone Joint Surg Am,2010,92(13):2279-2284.
[2] Hertel J,Corbett R 0.An Updated Model of Chronic Ankle Instabilt[J]J Athl Train,2019,54(6):572-588.
《鞋帮高度对侧切动作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来源:《皮革科学与工程》,作者:周志鹏,郑亮亮,孙萌梓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shkx/49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