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逻辑机器哲学进化研究成果及其新方向

时间:2015-12-20 19:40:20 所属分类:逻辑学 浏览量: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哲学研究开始结出丰硕成果,影响也日益广泛。它一方面使一些传统哲学论题获得新生,另一方面又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逻辑机器哲学(logico-mechanical philosophy)就是这样一种关于信息技术的哲学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哲学研究开始结出丰硕成果,影响也日益广泛。它一方面使一些传统哲学论题获得新生,另一方面又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逻辑机器哲学(logico-mechanical philosophy)就是这样一种关于信息技术的哲学研究新范式。

  逻辑机器哲学是勃克斯(A. W. Burks)颇有特色的哲学思想。勃克斯是美国当代哲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密歇根大学哲学系教授、计算机与通讯科学系教授。他的哲学也可以叫作逻辑计算机主义哲学,其着述主要有:《机遇, 原因,推理》(Chance, Cause, Reason, 1977),《机器人与人类心智》(Robots and Free Minds, 1986),《逻辑机器哲学》(The Philosophy of Logical Mechanism, 1990)等。

  本文围绕建构一个具有人的一切能力的机器人的可能性问题,探讨与人=机器人论题相关的还原的本质和进化突现的本质、计算机器与行为的关系以及进化和意向性等问题。我们不仅对逻辑机器哲学作简要评述,而且从认知科学哲学、现象学、人工生命哲学等多个视角探讨这一思想在近年来的新发展。

  一、人机器人论题的贡献和局限

  逻辑机器哲学的主要论题是人=机器人。在《机器人与人类心智》中,勃克斯讨论了这样一种机器人,它具有实现人的一切功能的可能性。在他看来,人与机器人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一个有穷决定性自动机。他首先论证了这种机器人存在的可能性,然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每个人都等价于一个机器人,随后的讨论进一步支持了他的论题,他把这一论题概述为人=机器人。

  所谓人=机器人论题指的是在某种意义上人就是一台计算机器。这似乎是拉美特利“人是机器”的翻版。但是,勃克斯指出,人=机器人论题在一般性、精确性和形而上学的内涵方面与传统的说法不同。第一,人=机器人论题比传统的“人是机器”的论题更具有一般性。拉美特利所说的“机器”是在(机械的硬件和软件)元件的水平上,在简单的程序和结构层次上执行特定功能的实际(机械)机器;而人=机器人论题与这些特定的问题不相干,它讨论的是更为一般的计算机逻辑问题。

  简言之,拉美特利所说的“机器”是机械装置;勃克斯所说的“机器”是计算机。第二,人=机器人论题比传统的“人是机器”的论题更精确。拉美特利所说的“机器”是类似于钟表一样的玩意儿;而这里所说的“机器”是指有穷(状态)自动机。有穷自动机又可以分为图灵机、决定论(确定性)自动机、概率(不确定性)自动机。抽象地看,它们都是被精确定义的逻辑系统,这种逻辑系统要么是演绎的,要么就是归纳的。在勃克斯看来,所谓“一个有穷自动机”指的是一个精确定义的逻辑系统在物理上的实现。可见,勃克斯的计算主义是“逻辑”计算主义。第三,“人是机器”的传统论题是唯物主义和附生现象主义的论题;而勃克斯的论题不仅建构了作为逻辑系统在物理上实现的有穷自动机,而且将自动机与人相比拟,添加了输入-输出装置。因此,在勃克斯看来,一个给定的逻辑系统,当它在物理上实现了并附加输入-输出装置时,就可以实现作为自然系统的人那样的功能。

  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人不仅仅是一种机器,更是一种机器人。事实上,勃克斯主要不是从卢克莱修和拉美特利那里,而主要是从莱布尼茨那里吸取思想营养。因为,莱布尼茨认为,人的所有推理,包括发现和证实,都能被转化为数字运算,并由计算机来进行这种计算。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一台有穷决定论自动机能够执行人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推理。在勃克斯看来,就运动神经对感觉刺激做出反应而言,有穷决定论自动机是具有人的行为能力的,但它不是华生的行为主义意义上的行为能力,也不是洛克的“白板说”所主张的照镜子似的反映。它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非常精巧的逻辑结构和程序系统。

  人=机器人论题可能遇到的一个挑战是:机器人能不能像人那样具有意识和情感?可以设想一个“自动机情人”,她美丽聪敏,富有魅力,含情脉脉,但她是机器而不是人。问题是:她能有感情吗?她能谈情说爱吗?勃克斯认为,我们所关心的只是机器人能不能具有谈情说爱的行为,而不关心她能不能意识到自己在恋爱。他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在行为上与之等效的有穷自动机。首先来看这个“自动机情人”的输入-输出装置。勃克斯认为,从逻辑可能性的角度看,完全可以假设,终有一天我们人类的输入-输出功能可以被无生命的人工装置所模拟。还可以假设,有穷自动机能够与人工眼、人工耳、人工手等部件相匹配,以便控制它们并从那里接受信息。最后假设有穷自动机能够行使人的所有功能,而它的内部计算系统能造得很小以便装入机器人体中。勃克斯相信,人的这些输入-输出装置的功能,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而计算机和人的内部计算系统情况更复杂一些。就人=机器人论题的这个核心部分而言,勃克斯的主张是:存在这样一个有穷决定论自动机,当接通这个“自动机情人”的输入-输出装置时,就其行为看起来像一个真的情人而言,它完全能够满足其计算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勃克斯看来,“自动机情人”活像真人,在外表行为上与真人没有区别。在这个意义上讲,构造“自动机情人”是可能的。显而易见,这个思想不仅包括而且超越了莱布尼茨关于人们的所有推理都能被还原为数字计算的观点。

  概言之,勃克斯首先阐明了人=机器人论题的哲学内涵,进而论证说如果概率自动机在功能方面与人类相当,那么决定论自动机也能如此,最后论证了有穷自动机行使人的所有自然功能的可能性。勃克斯坚信,总有一天会造出这样的机器人。因为每隔两三年,人们都可以在微型芯片上加装若干晶体管,而且晶体管越做越小,这些芯片的运行也越来越快。然而,就算我们的计算机工程师能建造像我们这样复杂的机器人,我们也未必能为这些机器人编制程序,使之实现我们的一切功能。就目前情况看,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要能够编制程序以实现高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我们看来,勃克斯的逻辑机器哲学为信息技术哲学和计算机科学哲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他的哲学观念中,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这个受尽奚落的命题成了他哲学思想的基本假定.

  他坚信,如果是因为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在人体中起作用使人类产生了智能的话,那么同样可以想象,结构复杂的电路也能够使计算机真正具有智能。“人是机器”的哲学意蕴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可以得到新的阐释,它为计算机科学哲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基于这个假定的心智计算观是迄今为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最为成功的纲领,也是多数人工智能学者拥护的纲领。这是逻辑机器哲学的一大贡献。

  然而,逻辑机器哲学建基于心智的计算观,不断地受到严重的质疑。从塞尔(Searle)的“中文房间”到彭罗斯(R. Penrose)的“皇帝新脑”,怀疑主义者言之凿凿: 人工智能或至少是人工智能的某个部分想要产生意识是永远不可能的.因此,一个机器人能不能真正拥有情感和意识?这是逻辑机器哲学必须面对的一个根本性的挑战。更一般地说,逻辑机器哲学基于这样一个假定,即对心智最恰当的理解是将其看作心智中的计算-表征的结构以及在这些结构上进行操作的计算程序,简称理解心智的计算-表征假定.不难看出,逻辑机器哲学的根本局限性在于,它难以处理心智的一些重要方面,例如意识和情感。它是一种不够成熟的哲学范式。

  二、逻辑机器哲学进化研究的贡献和局限

  如果说以上论证是在逻辑结构方面静态地考察人类与机器人的功能,那么以下论证将对人类与机器人的功能作动态的考察。它将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论证人=机器人的论题。

  首先,勃克斯从进化论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人=机器人论题。他指出,在过去150年,科学的进化理论业已发展起来。这些理论阐明了无机物是怎样成为有机生物的,简单的有机生物是怎样进化为复杂有机生物的,我们人类是怎样诞生的。进化论的说明恰恰就是科学的程序和原理的应用,从而为支持人=机器人的主张作了强有力的论证,即建造一个具有人的一切能力的机器人在原则上是可行的。在他看来,当进化论被完全确立之时,就是对一切生物怎样产生做出一种逻辑机器说明之际。

  进化的过程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自适应系统,每个这样的系统是其祖先的传承同时又包括了新的属性、子系统以及组织。自复制的化学物质、原始细胞、细胞、细胞群体、器官、生物有机体、生物群体、具有意识的生物以及人--它们都是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是整体性的,本质上是协调一致的。它们在组织上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之间和层次的子系统之间有许多反馈路径.既然系统是按层次组成的,那么在适当条件下,研究者就能相对独立于整体而研究该系统的子系统。例如,神经生理学家相对独立于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而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即便中枢神经系统不能独立于其基础系统而运作,这种研究也能够进行。

  其次,勃克斯讨论了专门学科研究与还原的本质、进化突现的本质等关系。他以层次等级系统为例,试图阐明这样一个基本的哲学思想,即一个系统是一个更复杂的基础系统的嵌入子系统,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就是整个生物体的嵌入子系统。《机器人与人类心智》以物理学例子(理想化的简化气体定律:压力×体积=常量×温度)说明了嵌入的概念.在这个例子中,基础系统是相当复杂的气体系统,其中有大量粒子前后左右跳跃。嵌入子系统是相应地加以理想化或模型化的气体,也就是用简化气体定律来描述的气体模型。嵌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嵌入子系统比基础系统简单得多,嵌入子系统的一个描述也许就是基础系统的一个模型。因此,气体定律所描述的是气体的一个模型,这是一个在某些条件下有效的模型。就像中枢神经系统的例子所表明的那样,常常是一个学科研究嵌入子系统(在上例中,它是神经生理学),另一些学科则研究基础系统(例如,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物理学、物理学以及进化的研究)。勃克斯认为,以上理论奠定了以下几项重要科学实践的基础:为复杂系统建立模型的应用研究、一个系统向一个更基本的基础系统的还原、科学中的跨学科研究的实际作用。

  再次,勃克斯探讨了进化与意向性问题。在他看来,进化造就了一系列复杂的自适应系统,这些系统又具有了新的属性、子系统以及组织,这些新东西是在进化过程中突现出来的.

  人们常常认为,突现具有很强的新颖性,使得它不可还原,也不能由它的祖先来说明。在《机器人与人类心智》中,勃克斯提出了几个反驳这一论题的论证。他认为,进化造就了各种各样的目的性或目标制导的系统。直接反应的目标搜索系统在进化的某个阶段突现,经过许多世代,它们才得以进化成为像人类那样的意向性目标制导系统。这个过程完全是渐进的,几乎是连续的,因为进化是逐步进行的,它是借助诸如突变、交换那样一些遗传算子的运作而推进的。

  勃克斯还把从直接反应系统到意向性目标制导系统的进化历程叫作目的性连续统,并证明它原则上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由此可见,从直接反应目标制导系统到意向性目标制导系统的进化是一个具有逻辑能行性的过程,因此,意向性目标制导的突现最终可以还原为直接反应的目标制导。

  勃克斯认为,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得以生产自己复制品的自增殖是进化中关键性的突现。冯·诺依曼的机器人和自增殖细胞自动机理论阐释了这个自增殖过程的计算机逻辑,从而证明了自增殖本质上是逻辑机器的增殖.接下来的任务是通过计算机模拟进一步表明,自增殖是怎样从较简单的自复制形式中突现出来的,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见冯·诺伊曼《自增殖自动机理论》(由勃克斯编辑并完成)和勃克斯的《细胞自动机论文集》(伊利诺伊斯大学出版社,1966年和1970年)。

  最后,勃克斯讨论了包括意识和自我意识在内的心智问题。在他看来,大多数思想家都认为,心智、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突现不能还原到它们在进化连续统中的祖先,也不能靠这些祖先来说明。哲学上的唯心论和二元论就坚持这种主张。对人=机器人论题来说,这个问题是关键的问题,因为假如心智和意识不能借助进化的较早阶段得以说明,那么人=机器人的论题就是假论题。

  勃克斯批评了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他指出,布伦塔诺认为,指向对象的意向性和人的目标制导本质上是心理的东西,因而是不可还原的,因此物理现象不可能是意向性的也不可能是目标制导的。勃克斯认为,意向性和目标制导的研究虽然不属于物理学,但是这一事实并不能说明,意向性和目标制导不能被嵌入一个相当复杂的物理系统。因为,物理学家并不研究生物有机体本身,然而每一生物系统都是某一物理系统的一个嵌入子系统。

  勃克斯相信,进化论不断取得成功就是反驳现象学论题的强有力论据。现象学论点是:意向性目标制导不能还原为物理的和化学的现象。因为进化开始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宇宙并且逐渐产生一系列的系统:化学系统、简单的生物系统、遗传增殖系统、直接反应的目标搜索系统、越来越复杂的目标搜索系统,最后是人类。尽管进化论者在说明自适应系统复杂性的这种进步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他们从来没有找到任何一种不能用逻辑机器术语来说明的突现性质。勃克斯认为,进化论的进一步研究将表明,心理现象、意向性目标制导以及意识是怎样从基本的物理现象和天文现象中逐渐进化而来的。

  勃克斯指出,现代计算机使我们能够以一种新的方式来阐明指向对象的意向性和人类目标制导的本质:人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具有指向对象的意向性和意向行为能力的计算机-机器人呢?他相信这是可能的,在开发和生产具有智能行为的硬件和软件方面,人们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密歇根大学一个课题组(勃克斯是其中的成员之一)基于约翰·霍兰德的遗传算法和分类符系统已开发了一些学习和发现程序。当解决问题的成功得到奖励回报时,这些程序可以学会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这些程序能作简单的归纳推论,也可以建造它们的问题环境的简单模型,并用这些模型来帮助其适应环境。这是建构指向对象的意向性和目标制导的计算机模型的开端。

  勃克斯指出,当一个自适应系统在成长和适应环境时,它将发展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当具有某些基本设备或环境的生物体反复做出满足其驱动的选择时,也就为新的反应形式的产生创造了机会,而随着生物体与其环境不断产生相互作用,生物体的目标结构也随之进化。搜集信息的目标制导行为、行动、结果的评价、目标的修改全都是在进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勃克斯充满信心地指出,分析了上述哲学论题,为计算机建立了模型并进行了实验研究,也就建立了指向对象的意向性和目标制导的计算机模型.勃克斯认为,人、社会、科学都是整体融贯系统(holistic-coherent sys-tems)。一个整体系统是高度整合的,以至于它的运作完全依赖于它的部分的内在相互作用。所谓一个系统是“融贯的”指的是有关信念是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整体大于部分的意义上,整体的运作取决于其部分的非线性反馈功能的运作。在他看来,所有的生物都是目标导向的,生物的进化逐渐产生了越来越复杂的目标导向系统。人类以及随之产生的社会和科学都是一个意向性目标导向系统。在他看来,机械论的哲学传统并不能恰当地说明生物及其目标导向性,也不能说明生物是如何进化的,更不能说明人的高级智能,但经过扩展的唯物主义原子论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他认为包括广义逻辑、计算机以及进化遗传学的原子论哲学实际上就是逻辑机器哲学,它可以对许多整体融贯系统作还原论的说明。众所周知,工程学和物理学中的许多复杂非线性系统是等级层次反馈系统。按照逻辑机器哲学,整体融贯系统可以还原为等级层次反馈系统。

  把一个系统还原为另一个更基本的系统的意思是说第一个系统可以嵌入第二个系统中。在他看来,生物体作为整体融贯系统可以还原为等级层次反馈系统。这里所用的语言是自构造的遗传程序以及生物体用于内部交流的化学语言。逻辑机器哲学认为,人、社会、科学作为整体融贯系统可以还原为等级层次反馈系统。根本的问题在于,如果人是逻辑机器,那么社会和科学显然也是逻辑机器。可见,勃克斯的人=机器人的含义是指人作为整体融贯系统可以还原为机器人这样的等级层次反馈系统。概言之,逻辑机器哲学的主要观点是:人等价于有穷决定性自动机;对于人的独一无二的能力可以作一种还原论的说明;对于产生这种能力的进化过程可以作逻辑机器的说明。

  可见,逻辑机器哲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包容性。

  在我们看来,勃克斯逻辑机器哲学的另一贡献在于,它吸收了现代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最新成果,把逻辑机器哲学的科学基础从物理学扩展到生物学、生命科学,为后来的复杂系统科学哲学研究开辟了道路。在他看来,计算机既是自然的模型也是心智的模型。勃克斯哲学思想的特色在于广泛地应用计算机理论以及有关的逻辑理论,因此他也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逻辑计算机的哲学”.在他看来,在哲学史上,唯物论和机械论过分地关注于经典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没有能够反映生物系统和计算机器的逻辑机制。这里的“机器”是广义的,它包括在功能上相似的自动机、计算机、机器人以及自然生物。“逻辑”也是广义的,它包括以计算机开关、存储元件为一端,经遗传程序和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结构,到归纳逻辑、学习原理、进化的逻辑为另一端的广泛领域。当一个系统应用了逻辑和存储时,它就可以恰当地称之为“逻辑机器”.

  逻辑机器哲学的另一局限在于,尽管勃克斯把逻辑机器哲学的科学基础从物理学扩展到生物学、生命科学,但是他仍然试图用还原方法把生物或生命还原为物理的东西,以至于没有真正突破传统人工智能哲学的研究范式.勃克斯在意向性问题上对现象学的批判,恰恰暴露了他的偏见和短视。后来的发展已经充分表明了现象学对于认知科学及其哲学的意义。

  三、逻辑机器哲学发展的新动向

  近年来认知科学、人工生命及其哲学的发展,把逻辑机器哲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同时逻辑机器哲学研究也对具身人工智能、人工生命及其哲学的研究,对认知科学哲学中重新引入现象学理论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逻辑机器哲学对具身人工智能和人工生命及其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身人工智能和人工生命哲学的兴起是对逻辑机器哲学的发展和超越。

  我们知道,在经典人工智能研究范式下,智能与身体、环境、情景是不相关的。智能的认知仅仅限于颅内,计算不过是一种认知,是对符号的表征。1986年,人工智能专家布鲁克斯(RodneyBrooks)明确指出,智能是具身化和情景化的,经典人工智能的研究进路是错的,要摈弃表征,就必须制造基于行为的机器人。于是他们取消了认知主义以计算为认知的基本假定,逐步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第二代认知科学。由此产生的热门议题主要有具身认知、情境认知和动力学理论等,其中影响最大的论题是具身认知。正是它推动了人工智能范式转换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最终导致了4E运动的蓬勃兴起.与此同时,基于经典认知科学和经典人工智能范式的逻辑机器哲学开始向人工生命哲学发展,成为人工生命哲学发展的宝贵资源。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人工生命的蓬勃发展奠基于逻辑机器哲学。人工生命哲学的兴起是对逻辑机器哲学的发展和超越。

  第二,逻辑机器哲学对现象学的探讨和批判虽然有一定的偏颇,但它从反面刺激和促进了认知哲学中对现象学的重视,客观上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认知哲学新范式的产生。

  从历史上看,现象学与人工智能以及后来发展的认知科学之间长期处于一种相互抵触甚至相互敌视的状态.逻辑机器哲学与经典人工智能一样,对现象学持批判态度。与经典人工智能一样,逻辑机器哲学也面临现象学对自己的挑战。为了克服诸如中文屋论证、符号接地论证之类的难题,人工智能专家和哲学家逐渐认识到现象学在人工智能中的意义,惊喜地发现现象学提供的资源完全可以消解上述难题.

  逻辑机器哲学虽然对布伦塔诺的现象学持批判态度,但它看到了现象学与逻辑机器哲学的联系,对现象学观点作了较为客观的评论,在客观上刺激和促进了认知哲学和人工智能哲学对现象学的重视。因此,逻辑机器哲学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认知哲学新范式的产生,而且促使科学家和哲学家构筑一个统一的认知科学哲学新的研究纲领,为21世纪的后认知主义哲学发展铺平了道路。

  第三,逻辑机器哲学的进化研究对人工生命哲学和逻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继而为人们从复杂系统科学视角研究生命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哲学奠定了基础。

  逻辑机器哲学是逻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学和信息技术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它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对当代新兴交叉学科的融合注入了活力,为我们在复杂系统科学的广阔视野中研究科学哲学问题开辟了道路。

  逻辑机器哲学的进化研究实际上是一种科学哲学的动态研究,它推动了遗传算法、进化逻辑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建基于具身认知、延展认知的研究之上。在从具身的人工智能到人工生命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生命的进化呈复杂性的生长,从简单的原核单细胞生命发展为复杂的真核单细胞生命,产生出多细胞的生命,然后是有感觉加工能力的大型脊椎动物,最终发展为能使用语言和技术的高智能生物。人工生命的系统展示了这种开放式进化的发展方式。复杂系统科学方法论逐渐发展成为研究生命科学哲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的一般方法论。基于复杂系统方法的生命哲学、计算机科学哲学应运而生,一大批新兴交叉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认知科学哲学与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相结合的汇聚技术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人工生命未来的遐想。大家普遍关心汇聚了纳米、生物、信息和认知科学的技术(NBIC)产生的纳米对象的应用失控。迪皮伊(Jean-Pierre Dupuy)认为,认知科学导引汇聚技术,定位失控的程序.自组织作为自发过程,也涉及控制问题。虽然自我复制的机器不会有真正的危险,但自组织是一个建构的过程。长期以来,自组织只是委托(delegation)人工任务的一个步骤,但在授权机器的逻辑运算之后,应该授权机器的自我建构。实现这个目标有三种自组织的策略:(1)混合(hybridization)的策略,即使用生命系统的建筑模块(building blocks)制造设备和机器。(2)仿生(bio-mimetic)的策略,即赋予人造物模仿的性能。(3)整合(integration)的策略,这个策略是对前面两种策略的综合。这三个策略假定人造物与自然系统有某些相同的特征,可以用机器隐喻描述生命系统。可见,不同的自组织策略将建立在不同的哲学自然观之上。逻辑机器哲学的进化研究为这些哲学思想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是汇聚技术给我们的重要哲学启示。总之,从发展趋势来看,人工生命未来将成为复杂系统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需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法研究人工生命,突出突现与自组织的作用。就此而言,逻辑机器哲学的进化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复杂系统进化的新视角。

  综上所述,逻辑机器哲学是由美国当代哲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勃克斯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是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哲学新思维,又是对哲学史上的朴素唯物论、机械唯物论的继承与发展。在逻辑机器哲学中,拉美特利“人是机器”这个受尽奚落的命题成了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假定。它使得“人是机器”的哲学意蕴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可以得到新的阐释。尽管它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它为计算机科学哲学和信息技术哲学的诞生铺平了道路。近年来认知科学哲学的发展把逻辑机器哲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是人工生命哲学的诞生。逻辑机器哲学研究为复杂系统科学视野下的人工生命及其哲学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ljx/2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