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9:03:32 所属分类:伦理学 浏览量:
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思想道德文化、为人处世的原则、风格,经过长期言传身教、世代传承积淀的结果。女性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对培育和弘扬良好家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
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思想道德文化、为人处世的原则、风格,经过长期言传身教、世代传承积淀的结果。女性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对培育和弘扬良好家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
因此,女性应当成为良好家风的培育者和传承者,使良好家风历久弥新。
一、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的重要性
家风,又称门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生活作风、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家风是家庭成员思想道德素质、为人处世方式的集中体现,只有把家风融入每个家庭成员的血液中,时时处处不断地规范着他们做人做事的思维思路和方式方法,才能传承下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每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也就形成了这个社会的民风和社风。同时,家风也在影响和改变着社风的走向。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浊则社风浊。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相夫教子、邻里团结是良好家风的主要内容。只有每个家庭都建立起良好的家风,家庭的道德文明土壤才能厚实,社会的道德文明大厦才能牢固。相反,如果众多小家庭的家风不正,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将大打折扣。所以,良好家风的培育与传承不是一家一户的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大事。
首先,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家风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建设良好家风打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有利于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习近平同志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
通过挖掘家风中的优良因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人们在家庭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精髓,进而带动整个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帮助广大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为党风、政风、社风的向好向善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家风的培育,为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以家风家教为抓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引领全体人民的信仰追求,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对于筑就我们国家的精神家园,对于强化世界之林的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次,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是搞好家庭道德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建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道德文明建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家庭道德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各级妇联组织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最美家庭”、“平安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家庭建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城乡家庭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虽然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家庭模式、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责任意识、亲情关系有所弱化,代际之间不和谐因素增多,邻里关系趋于冷漠;一些家庭重养轻教、重智轻德,一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啃老虐老现象增多,所谓“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违法犯罪率上升;婚内财产性矛盾和情感性矛盾增多,闪婚闪离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家庭暴力时有发生等等。这些家庭问题的背后都与道德传承断裂、家教家风建设滞后息息相关,凸显了加强以良好家风建设为核心的家庭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良好家风,有利于道德回归,有利于弘扬正气,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二、女性在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中的独特作用
家风虽然是无形的,但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又是各成员行为规范的自动调节器,更是孩子陶冶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家风如何,说到底是家庭教育问题,树立良好家风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而女性作为家庭中的“半边天”,是构建新型文明家庭模式的核心之一。一个通情达理的女性是家庭矛盾的润滑剂,是营造家庭和谐气氛的主旋律,是联结家庭成员感情的桥梁和纽带,在弘扬优良家风、构建和谐家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女性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基础力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港湾,是幸福的发祥地。家庭和谐了,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基础。我国有 4 亿多个家庭,女性在家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正如印度妇女教育家卡鲁纳卡兰所说:教育一个男人,受教育的只是一个人;教育一个女人,受教育的是几代人。
一方面,对家庭成员的照顾以及维系上下两代感情的主要责任由女性承担,女性的家庭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情感支撑,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女性在社会繁衍和发展中有着特殊作用。女性作为妻子、作为人母,承担着生育者、照料者、劳作者的传统职能,而新形势下的现代家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升,她们还承担起了教育者、养家者、管理者的新职能,在家庭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良好家风的倡导、家庭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更多“话语权”的获得,使“慈母”、“孝女”、“贤妻”、“善邻”具有了崭新的内涵。“慈母”不仅要在照料子女的生活方面尽心尽力,还要在其道德养成上尽职尽责;“孝女”不仅要给老人以物质赡养,还要给老人以精神慰藉;“贤妻”不仅要贤惠体贴,更要释放共同发展的正能量;“善邻”不仅要与邻里互帮互助,还要崇德向善,促进邻里和谐。新时代赋予女性家庭角色新内涵,激发着女性的自主性,促使她们做和谐文明家庭的创建者。
(二)女性在弘扬传统家庭美德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习近平同志殷切寄语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传统家庭美德中,勤俭治家、诚实为人、宽厚处事、祟学尊礼、温良恭让、善良宽容,是我国家庭治持教养的基本传统美德,正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作为母亲,不光要懂得怎样指导教育孩子,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做到言行一致,真正成为孩子的模范和榜样。卢梭说得好:“母不母,则子不子。”
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自己却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如一些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让孩子尊重父母,一边自己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等。诸如此类的矛盾行为,由于言传和身教不能一致,就起不到教育和榜样的作用。因此,广大女性作为家庭繁衍、家庭亲情、家风传承的纽带,要正确处理好传承传统美德与弘扬文明新风的关系,积极参与新型家庭道德文明和家风建设,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升家庭道德文明水平,做积极向上、文明高尚良好家风的建设者。
(三)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缘于自然血亲的属性,家教作为社会文明教养、德行培育和文化传承的第一驿站,更侧重于人文礼俗、道德伦理教养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与现代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一致的,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对来说,母亲的行为举止,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熏陶和教育的效应将是终生的。
《发现母亲》一书的作者、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认为,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母亲的作用占到 90%以上。母亲不仅对孩子的生理有极其巨大、深刻、永久的影响,而且对孩子的智力、意志、性格、品德等也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母亲之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母亲是陪伴孩子的第一人,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她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可见,母亲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下一代能否成才。因此,女性要注重发挥在教育子女品德、传承良好家风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子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拓展家庭教育空间,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促进“三教”融合,更好地发挥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三、提高女性综合素质是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的基本方略
女性的文明进步能够带动家庭的和谐。女性作为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角色,是“和谐家庭”的核心,从某种程度上说,其言行直接影响三代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和谐程度。笔者在保定市唐县多所中小学的近千名学生中展开的“母亲素质大调查”活动结果显示:35%的孩子感到自己的母亲缺乏魅力、语言粗俗、思想平庸;76%的孩子认为母亲要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孔子说:“欲教子先正其身。”现代社会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父母尤其是对母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育和弘扬良好家风的过程中,广大女性首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己。
(一)必须打牢理论根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自是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和造就。”
教育子女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程,由于母亲这一身份的特殊性,使其成为这项工程中最主要的角色。母亲的素质决定着子女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希望。
女性素质越高,其协调家庭各种关系的能力、管理家庭事物的能力、抚养子女的能力和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就越强,这样,家庭的氛围就越融洽、温馨、和谐。反之,就会上演一幕幕家庭悲剧,社会的不和谐之音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广大女性必须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一定要多学习和深入理解有关怎样教育孩子的知识,至少要懂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根据这些基础知识,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适时教育。
(二)必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
女性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和谐家庭的创建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女性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自觉地冲破旧传统观念的禁锢,深化自我价值和道德主体观,使自身的道德意识、道德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冲破自我,超越自我,树立自信心,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引向社会事业,在社会工作中,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珍惜自己的权利、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才智,顽强地显现、发展自己;在社会实践中,以自身的实力来赢得社会的尊重,克服对男性的过多依赖,将更多精力放到实现自己对社会和事业的责任上来。
最后,女性要做到宽容、大度,拥有博大的胸怀,并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毅力,努力克服某些劣势,不断加强品性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团结邻里,对整个家庭成员产生重大影响,为构建和谐家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必须强化主体意识
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具体地说,就是女性既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要清醒地了解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对自然与社会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己的需要,求得自身良好的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等。由于女性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意识缺失,因而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是女性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来源和基础,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追求的理性起点,更是女性发展的基础。在新时期,女性只有对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做出合理定位,强化自身的社会意识,在自我权益受到侵犯时,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才会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参与社会竞争,发挥其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此,女性要自觉摆脱各种封建残余思想的束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借助各种途径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树立现代家庭观念,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追求充实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以更高的能力和素质来驾驭自己的人生,弘扬良好家风,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必须掌握家庭教育艺术
在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和掌握一些家庭教育艺术,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心理和身体健康成长。一是尊重和赏识自己的孩子,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其次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做孩子的知音,学会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一看他们的世界,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和请求,认真地理解和接受孩子的心理世界。同时学会用欣赏的、赞美的眼光看待孩子,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各种优秀的特质,从而使其能够自信地、勇敢地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二是重视做人的教育。主要包括价值观的教育、劳动观的教育和责任感的教育。
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接受别人的爱,而没有学会爱别人。作为母亲,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关爱别人,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三是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敢于面对失败,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当然,女性在培育和弘扬良好家风中的作用虽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代替男性,在培育和弘扬良好家风的过程中,无论是孩子的性格培养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智力训练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父亲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只有父母共同参与教育,共同探讨学习,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优良家风才能得以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黄蓉生,任一明. 现代女性学概论[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宋岩,崔红丽,王丽. 男女有别的心理观察———女性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巴莺乔,洪炜. 女性心理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4]陈晓蓓. 王东华谈“发现母亲”[N]. 中国教育报,2001-10-23. [5]本刊评论员.进一步发挥妇联优势引导广大妇女在家风家教中发挥独特作用[J].中国妇运,2014(4). [6]本刊评论员.发挥女性独特作用推动家庭工作创新发展[M].中国妇女报,2013-11-1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llx/24625.html
上一篇:墨家和谐社会的执政伦理思想及启示
下一篇:礼治秩序的现代管理内涵与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