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20:25:55 所属分类:美学 浏览量:
1 自然无为的内涵 庄子的无为包含着对人生的指引.即人的生活也要遵从无为之道.这种无为之道,就是顺其自然,按照人的自然本性,以适应人的生命自由本质,也就是不去违背本性自然,扭曲真性而强作妄为. 1.1 道家的自然观 道家所说的自然与现代意义中的客观自然界不
1 "自然无为"的内涵
庄子的"无为"包含着对人生的指引.即人的生活也要遵从"无为"之道.这种"无为"之道,就是顺其自然,按照人的自然本性,以适应人的生命自由本质,也就是不去违背本性自然,扭曲真性而强作妄为.
1.1 道家的自然观
道家所说的"自然"与现代意义中的客观自然界不同.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作为老子的精神传人,其美学思想首先表现为对老子美学的继承.对万物来说",道法自然"就是物法自然,天地万物都自然而然地顺着自己的本性变化,顺循大道而行.老子的自然观被庄子继承和发展,庄子在人生中引入了老子创生万物的自然之道,同时将此作为通往自由的审美境界.在庄子看来,天道成就自然美,这种美才是最朴素、率真的美.
所谓朴素,通常情况下就是纯任本性,不经过任何的雕饰,也就是合乎"道"的本意.所谓率真,就是率性的自然,对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表述,进一步使自己的本性适应自然之"道"的本性.因此,以自然为宗才是庄子的美学思想,在对天地万物、人性、艺术的看法之中普遍地表现了其自然观.
1.2 道家的无为观
道家的"无为"思想源自于老子.老子将"无为"思想当作一种治术,而庄子所阐述的"无为"思想中包含较少的治世之义,反而逐渐向隐逸的思想方向发展."无为"是庄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无为"是超越"人为"而达到的"无不为",不是对社会的冷漠,而是庄子对社会人生的极大关注.庄子的"无为"包含着对人生的指引.即人的生活也要遵从"无为"之道.这种"无为"之道,就是顺其自然,按照人的自然本性,以适应人的生命自由本质,也就是不去违背本性自然,扭曲真性而强作妄为.庄子在强调保持自然本性的同时,也强调了自由,强调了真美与自由的统一,没有自由,就谈不上自然本性之美.在这里,庄子以"道"的立场破除了以人为中心的狭隘实用的立场.
2 "自然无为"思想包含的美学意义
庄子用艺术化的形态来表现深刻的形而上的理性玄思,对于他所追求的自由主义的理想王国,其描绘手法主要是想象、虚构、夸张、拟人等,通过这些手法进一步抒发对现实社会的否定.在现实生活中,庄子的物象是无法找到的,通常情况下在超现实意义上,这些才是最真实的.通过对非现实性的虚幻进行描写,并没有使人们感到虚假丧真,相反却更具感染力.尽管庄子笔下的人形象丑怪,但是这些人并没有自暴自弃,自身的心智并没有让萎缩的残体进一步侵蚀.在价值取向方面,他们与众不同,并且追求形体之外具有更高价值的东西,对于整体的人格生命给予了高度重视.庄子一方面在心物之间用创造感性、理性的心灵使自己进退自如,另一方面通过对物象世界的理解,进一步使物的语言、自性等成为人语和人性的隐喻.
对于社会现象来说,自然才是最真实的,同时对应的自然美也是率真之美,相反,虚伪矫饰就是美的对立面,例如,西施经常心疼,通过捧心颦眉进一步缓解自身的痛苦,这种行为可以说是一种本能或自然,更加富有真情实感,其行为反而更添其美;反之,那些摹仿她的女子,同样也是捧心颦眉,但并不是出于本能和自然,充其量只是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进而违背自然,朴素的本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被丧失.所以,在《庄子·天运》有:"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契妻子而去之走."在庄子看来,朴素才是一种真正的美,这种美被庄子极力推崇,从本质上说,朴素在于自然无为,这种朴素是人们的思想复归精神家园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在《庄子·山木》中,有:"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在喧嚣的世界中,当人们游走奔波,劳心劳力,蓦然而返时,才会发现生命本初的纯真与安然才是美的最高境界.
3 艺术实践中自然之道的表现
《庄子》一书中讲技艺是为了说明履道者的自由境界,是以技驭道.当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的极致,也就进入精神自由的审美境界,这种对必然的把握,要经过艰苦的实践,从根本上说,还是顺应自然、虚静体道.就艺术而言,就是他提倡的"天籁""天乐".另外,庄子的"津人操舟若神"等寓言故事,都揭示了艺术实践顺道而行从而超越技术的物质性、功利性而进入自由境界的过程,而庖丁解牛"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正是顺任自然的表现.只有在这种坐忘的绝对自由的无意识的状态中,人在精神上才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在这样的境界里,人才能达到最高的审美境界---对本体美的把握.这就是以他的自然与树木的自然相契合,从而创造出凝神的鐻来.这种超功利的审美心态,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创作的重要理论.
4 庄子美学思想的地位
美之所以在庄子哲理中具有核心之地位,是因为庄子认为圣人要能原天地之美,始能达至万物之理.庄子的人格美思想是庄子自然美学观的反映,而美学观则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庄子的"美",循其本,则是他"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点.庄子在美学的原初意义上自觉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的问题出发,庄子始终以是否符合人性作为衡量标准,以"道"观物,反对世俗的知识和道德观,同时对它们的本真美进行了还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人与世界实用、功利的关系转变为审美关系,将现实世界转变为审美生存的境界,把握世界和人生的诗意才是其生存思想的实质.
庄子认为美一方面是人的专利,另一方面认为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美,通常情况下,这种美是万物对自己生命本性的顺应,或者是伸张物种的本性,这就是所谓的"适性为美";物性不一,因而物种的美也多种多样,千万不可一概而论,以此羡彼,"适他之适","役人之役",更不能以此求彼,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取代其他物种的审美尺度进一步衡量其他物种的美;在此基础上,庄子认为需要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追求和维护天下万物顺应各自的本性,进一步实现天人和谐,万物共荣.
5 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庄子认为,自然本性才是美的本源,事物朴素、率真的情态才是自然之美.对于人们来说,要保持这种美,一方面需要尊重物性,使万物顺其自然,不以人害物.另一方面保持自己的本真、率性的自然.在哲学精神方面,庄子指向的是一种价值论哲学,而不是简单的认识论哲学.通过揭示美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摆脱物役的束缚,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庄子要求人"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从而保持个体人格的独立和自由.庄子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崇尚自然的审美价值观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诗人、文学家莫不推崇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状态.在庄子美学思想中,无为与自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是"道"的本性.这自然是"道"的法则,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只有按自身规律发展,才是自由的,才是美的.庄子强调"自然"与"道"的统一,即"真"与"美"的统一.可见庄子认为合乎道,顺应自然,纯真率直的就是天地之美.
参考文献:
[1]安继民,高秀昌,王守国.道家双峰---老庄思想合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3 页.
[2]李明珠.论庄子的"无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3):34.
[3]包兆会.庄子生存论美学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90-91 页,第 58 页.
[4]朱志荣.论庄子的美学思想[J].滁州学院学报,2007(1):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mx/26224.html
上一篇:素描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