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乳交融 根深叶茂
时间:2015-12-20 20:28:47 所属分类:美学 浏览量:
在西方文化不断扩张、国际艺术主流繁多、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如何认识当下我国文化状况,如何确立中国水彩画艺术发展的方针与道路,是一个尖锐而重要的问题。文章从多元化、民族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对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 ——题记 近年来
在西方文化不断扩张、国际艺术主流繁多、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如何认识当下我国文化状况,如何确立中国水彩画艺术发展的方针与道路,是一个尖锐而重要的问题。文章从多元化、民族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对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
——题记
近年来,中国当代水彩画水平越来越高,水彩画自身独特的形式特征得到了强化,水彩画艺术已经形成一个独立于国、油、版、雕画的画种,成为中国主流美术之一。然而,中国当代水彩画仍存在一些问题,在现代文化背景下仍缺乏质的变化,没有形成足够新的文化现象,风格题材较单一,作品反映的学术层面也相对不够活跃。
具体来讲,影响中国当代水彩画走向高品位、高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造型语言较为单一,缺乏强烈的造型意识,个性特征不够明显;二是热衷于对自然和生活的复制,沉湎于一景一物的简单再现。一味地模仿自然、生活、他人,模仿西方,模仿名作,模仿照片,使得当代水彩画学术性趋向平庸;三是当代水彩画作品的内涵拓展不够,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涉足社会事件,给人们生动的视觉形象和丰富的想象空间的作品少之又少。作为当代水彩画家,如何把握自我,发现自我,如何以新的表现语言和风格反映时代精神,如何突破与提升水彩画的学术性,拓宽水彩艺术的学术层面,这些命题亟待解决。
一、水彩画形式风格多元化是必然趋势
在当今艺术环境中,我们必须清楚:水彩画的形式风格多元化是必然趋势。水彩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既有造型艺术的一般规律,又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画家与画家的作品区别,往往就在于对形的理解和处理的不同。水彩画学术性的基本内涵所包含的丰富性及外延的广阔性告诉我们,在评论一件水彩画作品时,绝对不能用一种狭隘的眼光及尺度去衡量。作为一名观者,主观上可以有自己的偏爱,但如果要从客观上评价水彩画,无视客观事实就未免过于随意。如:仅用水分或光与色的效果来对待所有的作品,以笔触和肌理的表现来阐述水彩画的学术性,以画面的内容来替代水彩画的艺术性,以某种风格样式的套路来审视其他作品等。由于水彩画材料的特征,使其具备了极为丰富的表现力,如何锤炼有个性,有创造性的水彩画语言,发挥水彩画独特的审美价值是提高水彩画学术性的关键。在当今画坛,多元化风格成为不可否认的现实。就当代水彩画的发展来看,形式风格的变化日益丰富,已经不存在某一形式风格的霸主地位,多种形式风格并存,构成中国当代水彩画发展的主流。王肇民的干猎秋风,黄铁山、关维兴的浓情色彩与生活时代气息,陶世虎的入微极致,刘寿祥的装饰风范,黄增炎的粗犷造型,强烈的色彩,斑驳甘裂的厚重美感。柳毅的柔和、清新、虚无、空灵的诗话意境。在艺术形式多元化并存的今天,作为艺术教育者应多关注不同风格流派的学术特点,因为当不同的形式语言发挥到极致的时候,水彩画的真正繁荣才能实现。
二、民族化是立足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国和西方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使得我们更直观、更全面地看到了西方世界,对西方艺术也逐渐有了更清晰和理性的认识。怎样才能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从而续写我们伟大的传统?对于使用水彩画这一属于西方传统绘画材料的艺术家来说,找到自己的位置尤为重要。“中西结合”这个说法如今已被广泛接受。艺术领域的先行者们也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些方面仅仅是存在于形式范畴的改变,并没有满足人们在审美方面的需要。就像眼下有些地方可见的带着中式帽子的西式建筑,总会使人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无奈,对绘画来说,重要的并非形式的翻新,而是审美的重建和与之相关的精神支持。
民族化的提法由来已久,但却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它很容易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极端的形式主义的泥潭。水彩画作为一个外来画种与它在中国的民族化之间存在着一个极为广阔的交融空间。这里面包含的不仅是一个艺术实践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有关水彩画这一文化子系统和文化大系统之间复杂的结构关系。水彩画来自西方,要化云为雨,融合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这不仅可以理解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决策,而且是艺术自律性的必然规律。因为,艺术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在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冲击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以西方优秀的文化艺术规则作为一种语言规则的参照系,也许是中国水彩画艺术走向未来的合理选择。
由于艺术发展空间的广博性,有些人陷入某种盲目的状态,把握不到时代的脉搏。而将水彩艺术自身的表现手段当作目的本身去追求,把技术手段当作水彩艺术的全部,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创作精神的空洞。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大的文化导向上给予引导,将水彩艺术的创新真正扎根于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因此,它不仅仅是技法材料处理和水彩画自身的表现语言的研究,而应意识到一种“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品质素质”,通过水彩画艺术这一文化表现形式全方位展现于世人面前。其民族性及内在精神,情感与现代存在意识应是一目了然,是民族文化精神底蕴的一种自然释放。
三、回顾与传承是根
其实,中国的水彩画有其发展的特殊优势,广而言之,水彩画的发源地应该在中国,用毛笔以水性颜色画于纸上,中国比西方早一千多年。这个传统我们必须格外看重,认真继承。我国老一辈水彩画家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最早的水彩画家徐泳青早年在上海徐家汇“土家湾绘画馆”学画,从西洋水彩画中汲取营养,又和任伯年、吴昌硕等交往,吸取中国画的营养,他的水彩画在当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是一个极好的开端,以后的李铁夫、张充仁、张眉孙、古元、李剑晨、程及、王肇民、阳太阳等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为中国水彩画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有没有继承与借鉴传统,所产生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较好地继承与借鉴传统,实际上是艺术发展的一条捷径,马蒂斯说:“感觉敏锐的画家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前人,他的作品总有他们的影响。”中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绘画艺术更是博大精深。在美学思想方面,中国与西方则大相径庭,西方的审美是崇尚自然,忠实于科学的客观造物规律,而中国的审美角度自古以来就是崇尚精神。把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作为艺术思想的最高境界和艺术追求的目标。毋庸置疑,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审美精神,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宝藏,是我们的根,是中国水彩画家创作中国气派的水彩画,建立自己水彩画艺术体系的基础和源泉。中国水彩画家不能只是研究西方的艺术,更重要的是研究自己的传统,包括学习和借鉴中国绘画的内在特质,把自己的艺术灵魂——东方人的人生观,根植于现实生活,融汇进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四、创新与突破是硬道理
继承与借鉴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基础和捷径,但绝不可以替代自己的创造。吴冠中先生曾在“新青年”论坛讲座中谈道:“艺术家工作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决定于它是否创新,没有创新,任何艺术实践活动和各种都是毫无价值可言的……”所以李可染先生强调“要以最大的勇气攻出来”。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水彩画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又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因此,坚定创新意识是当代水彩画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中国水彩画要发展,创新与突破才是硬道理。黄铁山先生就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实现艺术创新,必须先弘扬艺术个性:首先要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艺术个性,不要在盲目的无休止的模仿中失去自我;二是要强化自我,在艺术个性上要有自己的定位;三是要提高自我。”王肇民先生也曾提出:“专益求专,再求专长,片面发展,以求绝伦。”作为一名水彩画家要永远保持鲜活的创造力,还必须有自省的精神,不断地突破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确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艺术地位,为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扩张,国际艺术主流繁多、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如何认识当下我国自己的文化状况,确立中国水彩画艺术发展的方针与道路,是十分尖锐的一个问题。但不管怎样,中国水彩画艺术要想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立足于中华文化之上。就如一种比喻,水彩画艺术是水,中华文化是乳汁,只有水乳交融,我们的绘画艺术才能根深叶茂。
参考文献:
[1]黄铁山.黄铁山水彩画.浙江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2]刘永健.关于中国当代水彩画的精神与本位思考.大视野.2006年12月.
[3]陈志平.继承与发展——对中国水彩画现状的思考.中国水彩.第29期.2005年6月.
[4]刘洵.浅谈水彩画创作的当代性.中国水彩.第29期.2005年6月.
[5]胡绍宗.关于油画民族化问题的思辨.大视野.2006年12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mx/26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