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20:43:22 所属分类:美学 浏览量:
内容摘要:中国画的笔墨,作为伴随中国绘画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审美取向,一直作为中国画的价值评判标准之一。“笔墨”也被称为中国画的根本。而20世纪,一场笔墨之争搅动了整个中国画坛,直至90年代更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这促成了中国画绘画语言空
内容摘要:中国画的笔墨,作为伴随中国绘画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审美取向,一直作为中国画的价值评判标准之一。“笔墨”也被称为中国画的根本。而20世纪,一场笔墨之争搅动了整个中国画坛,直至90年代更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这促成了中国画绘画语言空前多元化的格局,但同时也对笔墨作为中国画的根本产生了怀疑。在艺术的“全球化”、文化“与国际接轨”的一片呼声中,中国画极有可能成为西方文化的又一块殖民地。中国画应在保持笔墨精神的基础上自我蜕变,使其在延续东方艺术精神的基础上有良性的发展。
关 键 词:笔墨 传统 延续
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可谓是近百年来中国美术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技法探索与理论研究两个领域,诸多画家和学者也试图在强大的传统绘画精神和中国画的时代性之间努力去寻求一种平衡的支点。在这里,由中国画特殊的绘画工具历经数千年而形成的笔墨传统,则成为了这一场论争的焦点。在传统形态的“文人画”里,始终将笔墨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评判标准之一。“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①而当中国画发展到20世纪初,由于西方艺术观念的大量引入,中国画开始进入了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转型时期。传统绘画在历经唐宋元的辉煌之后已逐渐呈现出颓势,西方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多样的风格流派的介入对中国画的表现手段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这对中国画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促进,这一点无需否认。但另一方面,如果对西方艺术观念无限制地吸收,作为本土艺术的中国画的本质就会遭到置换,最终可能导致中国画实质上的消亡。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那一场“笔墨”争论中,就把“笔墨”作为中国画发展道路上一个争论的焦点。那么“笔墨”一词究竟承载着多少文化含义,足以成为传统中国画的品评基准,更甚至成为当代中国画发展讨论的矛头指向。
中国画的笔墨,是由毛笔、水墨、宣纸等材料工具的性能所规定、在长时间的技巧训练中形成的特殊语言符号,以及这种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它包含了三层意思:其一,是指中国传统绘画的工具材料,即笔和墨。其二,是指中国画的表现技法的统称,即运笔用墨的方法。其三,是指中国画在长期渐进式的发展过程中所累积的经验,以及不断演进和创新的过程中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②第一层含义自不用说,毛笔和墨皆是中国画独有工具。这第二层含义,是传统绘画描绘物象的手段、运笔用墨的技巧及由此产生的线的节奏、韵律上的变化和墨块干、湿、浓、淡上的变化。其本身已经成为独立的审美标准。在古代画论中,谈及笔墨时,也大多是指笔墨技法。唐代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指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于用笔。”③在这里,突出了用笔运墨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的地位。而用笔的提、按、顿、挫,行、止、疾、徐;用墨的浓、淡、干、湿,破、泼、积、宿,也正是构成了中国绘画抽象性表现的最重要手段。在运笔用墨的过程中,行笔的轨迹和节奏、力度,墨色的干湿浓淡是创作心态最为直接的体现,同样传达了理解、感受与表现。在一幅作品中,笔墨痕迹既是突出画面主题的元素,同时其本身或偶然或必然所形成的有意味的痕迹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在笔痕的律动和墨色的渗化中,包含着东方哲学观念和独特的审美取向。书法的用笔大大提高了绘画作品中笔线的文化含量。笔墨的第三层含义,则是指在运笔用墨的修炼过程中所指向的精神层次的提升。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而笔墨的理想境界便是在遍观自然造化生命的过程中趋向于人格修养的完美。这也使得笔墨的修炼成为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主张废除笔墨论者为了重建中国画的价值体系,面对笔墨,要么选择回避绕开,要么选择推翻重建。艺术的价值体系不可能凭空地生发出来,它是必须建立在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上的,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画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是必须放在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上来权衡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mx/26411.html
下一篇:体验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