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21:53:36 所属分类:戏剧表演 浏览量:
分析南木特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地域特色,根据南木特藏戏的历史渊源、藏戏剧目、表演团队及个性特点来分析藏戏的构成艺术特征,使人们对南木特藏戏有一定的了解。 1、 南木特藏戏历史渊源 在藏语里,南木特藏戏被称为准噶尔,其是主要以历史上的吐蕃国王、或者
分析“南木特”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地域特色,根据南木特藏戏的历史渊源、藏戏剧目、表演团队及个性特点来分析藏戏的构成艺术特征,使人们对南木特藏戏有一定的了解。
1、 南木特藏戏历史渊源
在藏语里,南木特藏戏被称为“准噶尔”,其是主要以历史上的吐蕃国王、或者高僧大德的生平事迹为表演题材,在公元1775年,受朝廷干预,安多地区的许多苯教寺院纷纷改宗黄教,这就导致黄教的文化艺术得到广泛的流传。南木特藏戏是起源于与阿坝州毗邻的甘南藏区拉卜楞寺,安多地区最早的藏戏则属于青海省同仁县的隆务寺藏戏,其在藏戏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虽然该藏戏的剧目比较单一,在表演和创作上也没有较大的突破,但是,其对南木特藏戏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在甘南拉卜楞寺,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1949年元月,有二十余名青海祝青寺的僧侣前往拉卜楞寺专程学习安多藏戏,为了将正统的安多藏戏传播到阿坝地区,扩大拉卜楞寺的影响,拉卜楞寺特别派出了藏戏团中擅长演女角的著名演员泽真和藏戏编导毛南木、噶尔让但巴等一行返回祝青寺,时隔一个月后,成立了阿坝第一个安全“南木特”藏戏团。
2、 南木特藏戏团队
麦洼藏戏团最早在1949年成立,其是阿坝州传戏的第一个藏戏团,演员主要是神武班子抽出的几十位僧人,一般在一年一度的祭山活动与藏历年进行演出。在1986年,剧团主要由在剧团当过演员的还俗僧人和牧民演出,而不再由僧侣组成,实行售票演出制,在牧闲时不定期集中排戏。据资料表明,从1986年到90年代中期,麦洼藏戏团上演了《智美更顿》《赤松德赞》等多个剧目,并且在1988年该团的《赤松德赞》获得了奖。
若尔盖藏戏团,其主要成立于1978年,是粉碎“四人帮”后阿坝州第一个恢复成立的民间业余藏戏团,该团主要由若尔盖·尼玛负责编导,在1984年,该团主要以州藏文中学为主,在学生中选拔演员,该藏戏团为群众义务演出,不收取任何费用。在1979年,为了支付演员酬劳及制作服装道具,采用售票演出的方式,从1978年至1983年,该团上演了《霍岭大战》,又编演了《卓瓦桑姆》《宇妥巴·云丹贡布》《达岭之战》等剧,多次到毗邻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等县演出,并获得了欢迎。
3、 南木特藏戏剧目
南木特藏戏演出的剧目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有《松赞干布》《智美更顿》《诺桑王子》《卓瓦桑姆》等,属于传统的藏戏剧目,其他剧目还有《贡布多杰》,其主要取自宗教故事的《米拉日巴传》,改变自印度文学的《罗摩衍那》,取材于《格萨尔王传》的《地狱救母》等。其中《,贡布多杰》又被称为《猎人贡布多杰》,主要是以神舞的步法和手段并结合宗教仪式为主的面具戏,取材于《米拉日巴传》,内容以米拉日巴劝化众生、皈依佛法为主《。松赞干布》是根据吐蕃时期著名的国王松赞干布的事迹改编而成的,是一种具有浓厚历史剧味的剧目。
在1946年,该剧目首先在甘南的拉卜楞寺演出,后被传入到阿坝州藏区《。罗摩衍那》是著名的古印度文学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由拉卜楞寺第四世琅仓改编而成,在1960年,首先由拉卜楞寺藏戏团演出,后传至麦洼藏戏团。
4、 南木特藏戏个性特点
分析传统藏戏,其主要是受到印度古典梵剧中宗教宣传剧的影响。例如,马鸣菩萨的《舍利弗》。然而,阿坝州的安多“南木特”藏戏主要受内地戏剧的影响,这是因为藏戏的创始人之一甘南拉卜楞寺的琅仓深受内地戏剧的影响,并且琅仓和京剧大师梅兰芳有过交往交流的历史。因此,安多“南木特”藏戏借鉴了很多京剧艺术的优点,尤其是京剧的舞台戏曲艺术,主要是充分利用灯光布景、道具、幻灯效果等设置来渲染氛围和以程式化的表演来展开故事情节的。然而,这些都是西藏和康巴地区流传的传统藏戏没有的,其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在表演中有着严格的程式,包括剧目的演出时间、演员的出场顺序、表演的空间位置及布景的灯光、道具等,并且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语言、形象、动作都要求到位,以符合剧中人物的形象和地位。南木特藏戏的服饰也很有特色,包括寺庙服装、川戏服装、民间服装、双鞋等,面具造型精细、惟妙惟肖,装饰大多采用九眼石、绿松石、琥珀等贵重的珠宝和金银制品。另外,南木特藏戏的声腔和舞美体系加入了很多阿坝州安多藏区民间特有的歌舞元素,例如阿坝州本地的“拉伊”山歌唱腔和格萨尔说唱艺术等,甚至还包括寺院宗教乐舞和器乐等各种艺术形式,通过创新式的糅合,从而充分体现出南木特藏戏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由于阿坝州“南木特”藏戏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较快,虽然阿坝州“南木特”藏戏不同于其他藏区的藏戏,但是其与内地戏剧是迥然相异的,随着藏戏的发展,阿坝州的“南木特”藏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藏戏流派,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艺术特点。
5、 结束语
“南木特”藏戏广泛流传于西藏、四川、甘肃等西部地区,其主要活跃在农村和牧区,“南木特”藏戏的演出受到了农牧民极大的青睐,其中,安多“南木特”藏戏,是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本民族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贡波扎西 . 四川阿坝州“南木特”藏戏概述[J]. 民族艺术研究,2010(06):33-38. [2]郭志合 . 原生态视阈下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南木特藏戏原生态演进的实证研究[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04):120-126+133. [3]阿罗·仁青杰博 . 安多藏戏“南木特”剧种的形成和特征[J]. 群文天地,2011(11):49-58. [4]王莉娟,胡文慧 . 浅析拉卜楞“南木特”藏戏的发展模式[J]. 黄河之声,2012(02):122-12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jby/2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