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莎士比亚作品中独特的语言修辞运用

时间:2015-12-20 22:01:10 所属分类:戏剧表演 浏览量:

集众多创作才华于一身的莎翁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浪潮中脱颖而出,他的代表作有以《麦克白》为代表的四大悲剧,也有以《仲夏夜之梦》等为代表的喜剧,还有短小凝练的十四行诗,莎翁的丰富作品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而其创作中别具一格的语言手法、丰富广

集众多创作才华于一身的莎翁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浪潮中脱颖而出,他的代表作有以《麦克白》为代表的四大悲剧,也有以《仲夏夜之梦》等为代表的喜剧,还有短小凝练的十四行诗,莎翁的丰富作品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而其创作中别具一格的语言手法、丰富广泛的取材、超凡脱俗的戏剧结构以及贴近实际的人物刻画,也一直脍炙人口,即便是过了这么久,人们依旧热忱于对其作品的各方面研究。在其作品的众多特点中,其别具匠心的语言特色是最受人们关注的。  一、莎士比亚作品语言的浪漫诗意化  英国文学历来讲求语言文字的诗意化,而这一点在莎士比亚对语言文字的诗意化运用方面更是独具造诣,其作品语言精炼而优美,语言如诗一般充满韵律感和节奏感。举《奥赛罗》为例,《奥赛罗》为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其台词创作大量用到了无韵诗式的语言手法。尤其是在奥赛罗听信伊阿古的谗言后,准备将妻子杀死前,使用无韵体诗形式的台词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贴切的塑造出了奥赛罗内心的纠结和不安,让读者身临其境。同时在语法上又采用了对仗加对比的方法,使得台词充分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纠结。  又以《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作品中,罗密欧向朱丽叶示爱桥段为例。罗密欧在对朱丽叶表达爱意时向着月亮发誓,得到朱丽叶的回应:“Oh, don't swear by themoon, that inconstant moon, that changes every month in herorbit, in case you love should prove equally unreliable(不要对着月亮起誓,因为每个月月亮都有阴晴圆缺,你若是对着他起誓,你的爱也会跟它一样变化无常)。”这一段中,将对着月亮起誓和月亮的阴晴圆缺多变性进行对比,充满趣味又颇具深意。  二、莎士比亚作品中独特的语言修辞运用  (一)讽刺和反讽形式的巧妙结合  巧妙的运用讽刺和反讽,能够结合故事、人物性格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主题内涵。反讽给读者带来的启发和思考相比直接讽刺更为深刻,也更有韵味。以莎士比亚代表作《威尼斯商人》为例,在法庭辩论情节当中,夏洛克最终败诉,请求放弃原有协议,不再要安东尼奥割肉还债,公爵做出了最后的审判决定。为了让夏洛克“看看”“基督徒的精神”,免去夏洛克的死罪,将其财产的一半分给安东尼奥,剩下的收归公有。  而安东尼奥的要求,则是暂时保管夏洛克的一半财产,等到其去世后再转交给夏洛克的女婿(与其女儿私奔了),并且将信基督教作为附加条件。但不管哪一种处罚决定,对于夏洛克来说,由于剥削了其财产,都是致命的。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种处理手段和基督精神中的原谅是相悖的,正是这种明显的反差,反而突出了夏洛克爱钱如命的丑陋特点。  在另一部作品《仲夏夜之梦》中,反讽也同样频繁出现。在作品中,莎士比亚多次对笑声和眼泪进行了详细描写,但结合语境,这些笑声和眼泪并非真实情感的表达,而是为了衬托人物的无奈和悲哀。这种“说反话”的方式,既提升了作品的整体涵义,又容易被读者接纳,对作品有更为丰富的兴趣。  (二)形象生动的双关语  从莎士比亚的主观因素来讲,在作品中莎翁经常极力追求一语双关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和给读者带来的轻松愉悦的感受,并且在双关语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能够恰到好处的把握使用度,使得其作品充满趣味又不失深度。  一语双关的运用,一方面是指莎士比亚原作品中,屡屡运用读音相同却拼写不同的单词或者发音和拼写均相似却意义不同的单词。  以莎士比亚的作品《凯撒大帝》为例,马克·安东尼的某句对罗马时政状态的描述,将“不安全的罗马”用“no Rome of safety”表述出来,这里,Rome 和 room的发音是完全相同的,从而又有“没有安全余地”意思,在发音和词义上都是一语双关的明显使用。  在《威尼斯商人》中,也同样对双关语进行了大量运用,在葛莱西安对夏洛克的卑劣行径进行指责时,是这么说的“Not on thy sole, but on thy soul, harsh Jew, thoumak’st thy knife keen(狠心的犹太人,你不是鞋底上在磨刀,你是在你的心上、魂上磨刀)。”从语法上来看,soul 和 sole 是同音词,但意思却有所差别,通过上下句的对比,既表现出夏洛克的无比残忍,又凸显出夏洛克自私自利,不惜出卖灵魂的丑陋性格。另外,在莎士比亚的大部分十四行诗作品中,也大量运用到了一语双关的语言结构,使得其诗耐人寻味。  (三)对人物语言的生动刻画  与其他文学作品中依靠物品、旁人或其它事物来传递人物情感的模式不同,莎士比亚的作品更注重在人物对话细节上的处理,通过人物语言在表达情感,这种方法更能全面刻画人物感情,使读者能够融入到作品当中,感同身受。大部分情况下,莎士比亚都会对人物的内心感情进行加工,用更加细腻的语言表述出来,促使读者能够了解人物内心活动,把握剧情。  以《哈姆雷特》为例,在表达对杀父仇人的痛恨时,哈姆雷特自言自语“一个恶棍害死了我的父亲,而我这个独生子却把那个恶棍送上了天堂。”采用对比和反语的方式,说明哈姆雷特觉得光是杀死克劳迪亚斯已经无法解恨的内心活动,使得哈姆雷特与叔叔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加激烈。  在塑造《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得知朱丽叶死讯的情节时,如“Death, that hath sucked the honey of thybreath, Hath had no power yet upon thy beauty.” 和“Thatunsubstantial Death is amorous, Keeps thee here is dark to behis paramour?”两句就蕴含了丰富的情感,罗密欧将妻子比喻成被死神吸干的花朵,同时将朱丽叶的死比喻成多情的死神抢走她作为情妇,在这一段中,层层递进的语言设计,生动刻画出罗密欧失去爱人后内心的悲愤,也为罗密欧后来殉情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  (四)莎士比亚文学创作时对语法的革新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语言结构和语法等方面均未定型,在语法等方面的规范相对较松散。这一环境为莎士比亚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满足创作需要,加强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莎士比亚经常在时采用双介词和双修饰词的方式加强语气,甚至为了使对话更切合人物性格,不惜违背语法结构,这种大胆创新的方法,在现在的文学创作中也有所沿用。  文艺复兴时期,也正是莎士比亚的高产期,莎翁的作品不仅推动了英国文学的革命,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广泛影响。作为世界文学界里的巨擘,其作品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在语言界都独占鳌头,其文学创作手法给后世文学发展形成了丰厚积淀,其对语言的应用,也为后世语言的进步造成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米晓媛 . 论仲夏夜之梦的语言特色 [J]. 剑南文学 ,2012(11).  [2] 魏菱 . 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色探究 [J]. 海外英语 ,2013(02).  [3] 刘继华 . 欢乐中的深刻: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 . 仲夏夜之梦 . 第十二夜》. 研究 [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05).  [4] 肖学农 . 浅析莎士比亚喜剧的语言特色 [J]. 长城 ,2010(12).  [5] 苗琴 . 从《仲夏夜之梦》解读莎士比亚喜剧的语言特色 [J]. 作家 ,2013(0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jby/27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