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新时代戏曲文化网络传播的主要途径

时间:2021-04-01 10:13:01 所属分类:戏剧表演 浏览量: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我国遍布各地的戏曲剧种多达几百种,其中,233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戏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寓教于乐的重要作用,是人们学习知识、了解历史,接受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我国遍布各地的戏曲剧种多达几百种,其中,233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戏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寓教于乐的重要作用,是人们学习知识、了解历史,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品德,是维系中华民族和谐、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纽带。但随着网络空间的日益繁荣,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传统的戏曲文化在文化竞争中越来越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所忽视甚至遗忘。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加强戏曲文化的网络传播是当代戏曲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首要问题,也是加强年轻用户建立文化认同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与前提。

新时代戏曲文化网络传播的主要途径

  一、戏曲文化的网络传播现状

  网络技术更新了戏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模式,不仅使珍贵的戏曲历史材料及数据保存拥有了技术保障,能够建立庞大的戏曲数据库以利于戏曲文化的研究,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戏曲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APP等多媒体平台,专业集中地致力于戏曲文化的传播,为戏曲爱好者提供了多元的表达空间。其中,既有以“中国戏曲网”为代表的专业官方组织运作的网络传播平台,还有以“百度贴吧——戏曲吧”等为代表网民自主自建的网络传播平台,以“CCTV戏曲频道官方微博”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负责的网络传播平台,以“中华戏曲”为代表的综合性戏曲知识传播微信公众号,更有“戏剧多多”“戏曲大全”等APP产品。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网络图片、视频、游戏等也涉及一定程度的戏曲元素与相关内容。网络时代赋予了戏曲文化更广阔的传播环境,使人们对于戏曲文化的接触更便捷、更快速,也为广大的戏曲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共享的平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传播问题:戏曲网站的资源总量虽多但更新速度慢、内容陈旧、信息单一,与受众的互动也较少;戏曲微博发布的信息虽多样但整体活跃度低,受众的参与程度也不高,其点赞、评论、转发量较少,评论得到的有效回应也较少;戏曲论坛帖子内容丰富但主要内容以寻求戏曲信息为主,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也较少,跟帖中的有效回复也不多;以抖音为代表的戏曲短视频传播形式新颖但戏曲元素少、内容浅且同质化严重;戏曲类APP也存在着内容滞后、更新慢、版本升级迟缓的问题。同时,戏曲文化本身就存在戏曲剧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一些小的地方剧种生存艰难,甚至面临消亡。热爱戏曲的主要群体也多集中于老年人,其网络接触行为大大低于以年轻人为主要群体的网络用户。特别是在当下,网络主体的审美活动趋于快节奏、碎片化,网络审美过程充斥着浅层化和娱乐化的趋势,进一步导致了极具古典特色的慢节奏的传统戏曲艺术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处于劣势状态,不再受到网络主体的广泛关注。因此,戏曲文化的传播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与危机。

  二、加强戏曲文化网络传播主要途径

  1.戏曲文化的网络传播要具有互联网思维。传统戏曲文化与新兴网络技术的结合离不开互联网思维,这主要体现在戏曲文化的网络传播要以用户思维提升受众黏性,以产品思维推动戏曲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平台思维转变戏曲的生存现状。网络时代的交互性促使用户至上原则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戏曲文化的网络接触中,提升用户的主动接触,从用户体验入手增加受众黏性,以产品思维深入拓展与新技术的结合,文化产生兴趣和关注进而增加受众黏性的策略。因此,加强戏曲文化的网络传播首先要解决戏曲文化的普及与传播,以通俗化、大众化、贴近性的方式创新传播渠道大力宣传戏曲文化,让戏曲文化“年轻起来”的同时体现其中所蕴含的独特文化精神与民族符号。同时,在产品思维下,戏曲类APP已经迅速发展起来,并进一步尝试与直播、增强现实等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最基础的戏曲曲目的播放,还可以让受众多方位感受戏曲艺术,更深入感受戏曲的魅力。例如,获国家技术基金扶持的“戏缘”APP从2015年11月30日正式上线至今,包括大戏、戏小段、直播、戏号等板块涵盖了看戏、唱戏、学戏、戏曲百科、戏曲直播、戏曲商城、戏曲资讯、名家点评等内容,并与337位戏曲名家达成合作,多个剧种的知名艺术家与戏缘签约,在线上开设艺术工作室和博客,录制教唱视频,与戏迷互动。【1】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性,更能强化戏曲名家的个人IP感并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形成戏曲文化传播的良性循环。同时,“戏缘”还打通线上线下,助力戏曲文化传承,借助周年特别策划举办线下的新年网络戏曲盛典活动。【2】但也有一些APP产品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最后成了烂尾工程。例如,北京萃取互联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2016年召开发布会并推出了我国第一款戏曲VR直播软件——“名角儿”。产品定位于网络年轻一代的用户,结合网络直播和VR技术,通过融入VR直播、社区电台、新秀PK等互动板块,推动戏曲的年轻化与网络化。但时至今日,这款APP产品已在手机或PC端应用市场不见踪影。因此,传统文化与新兴技术的结合存在着严重的后劲不足问题,这也是目前戏曲文化网络传播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这就要求增强平台思维,打造文化产品的品牌链条,转变戏曲生产现状。戏曲文化的传播要在产品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平台优势,积极提升文化产品的活力,在网络平台实现戏曲内容分发的同时可以积极地为戏曲演出预热、直播及众筹活动,为一些小剧种或者地方戏剧寻求用户关注并进一步改善其生存现状。网络众筹的形式不仅可以帮助戏曲演出节省演出成本、降低演出风险,更能够间接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戏曲演出,进一步了解戏曲并参与到戏曲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当中,推动戏曲文化的网络传播。同时,还可以积极拓展线上带动线下的戏曲活动,如“戏曲+旅游”“戏曲+餐饮”等产业的跨界合作模式,多渠道深度开发戏曲文化资源。2.戏曲文化的内容传播要注重体现独特的技艺与内涵。戏曲文化网络传播中,现实剧场和场景的缺位会给戏曲艺术感染力的传达造成很大程度的消解。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侧重于戏曲文化内涵的重要标志及文化符号的传播更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吸引潜在的戏曲爱好者。首先,作为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戏曲“程式”多来源于生活,并在戏曲表演中体现为固定的格式。如推窗、喝水等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生活细节在戏曲中都有着独特的演绎。这既表现在对具体场景动作的固定模仿标准,又表现在对生活进行艺术演绎的虚拟性。戏曲“程式”与当今人们的生活既具有强烈的反差又具有生活上的贴近性,作为一种戏曲符号的存在,能够吸引网络受众的兴趣和关注度,感受日常生活细节与戏曲存在的切实联系与实际差别。其次,戏曲多以“歌舞演故事”,其经典选段和经典戏曲人物都是戏曲文化中的独特标志。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叙事性、情节性、桥段性,突出人物、突出主题与传统文化及中国传统价值观相结合的方式展现戏曲文化的精神内涵。这种戏曲经典超越了具体的曲目演出而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和符号,不仅能够带动戏曲资源的再开发与再利用,还能够充分挖掘戏曲本身的文化魅力与资源。而大力扶持优质戏曲文化的创新与创作,可以让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走近更多的年轻用户。其中,借鉴电视剧和话剧作品,进行通俗化的现代演绎就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出的越剧《步步惊心》和由上海越剧团推出的越剧《甄嬛》都是根据热播电视剧改编而成的戏曲作品,是传统戏剧与备受年轻人喜欢的热播剧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能都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广泛关注与深度参与。3.戏曲文化的传播形式要符合网络群体的审美习惯。戏曲综合了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戏曲的网络传播也要善于把握网络群体的审美习惯,运用各种网络平台及技术以小切入点结合戏曲要素进行碎片化传播,以点带面的方式展现戏曲文化的内涵,以避免戏曲文化“曲高和寡”的传播效果。戏曲的网络传播可以借助年轻人喜爱的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APP,侧重戏曲要素的集中呈现。例如抖音设置的“抖音文化站”以及“谁说戏曲不抖音”等相关活动,吸引了许多戏曲表演者上传相关视频内容,既包括戏曲演员对于经典选段的演绎,还涉及京剧的京白、韵白的演绎,戏曲演员繁琐的上妆及卸妆过程,戏曲中对喜怒哀乐的具体表演以及搞怪的戏曲手势舞等,以更加符合年轻人审美习惯和话语表达样式的呈现形式展现戏曲魅力,刺激年轻一代网络用户对戏曲文化的重新认知与关注。同时,可以针对年轻人感兴趣的领域,拓展戏曲动漫、戏曲手游网游及戏曲周边产品及衍生产品的开发。特别是近年来围绕经典戏曲的图书、旅游产品、戏曲动漫人物等衍生品也越来越多,但存在着缺乏宣传力度、文化产业效益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建立戏曲文化数字博物馆,以大数据和云技术为技术依托,展现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这还需要政府扶持与戏曲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4.戏曲文化的网络传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西方流行文化尤其是外来说唱文化的冲击下,维护中国传统说唱艺术传承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新时代,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严防对戏曲文化的恶搞和低俗化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平台中,与戏曲文化或元素相关的产品层出不穷,从网络广告到网络电影电视剧,从个人微博到微信公众号等,涉及的传播理念与传播价值观都是应该在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前提下运作,特别是当下一些网站、微信公众号或者个人微博为了博得关注、增加点击量或是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的滥用戏曲元素的现象,以及一些网络游戏、个人写真等出现的三俗倾向,都不利于戏曲文化的良性传播。戏曲文化的创新传播是为了更好地普及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但这些网络不良现象不仅是对传统国粹的亵渎,更是对正确价值导向的歪曲。而戏曲文化的网络传播,其最终目的是要吸引当代用户重新回到剧场、回归真正的艺术传统。在传播场域的延伸与扩展中,力图实现剧场与媒介场的同频共振,在丰富戏曲文化传播形式的同时奠定好传统戏曲的市场基础。

  三、结语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人们了解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推动戏曲文化的网络繁荣发展,一方面可以拉近人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文化自信。但是,有学者提出,网络对于戏曲唱段的片段传播会大大消减戏曲艺术的完整性,其碎片化的戏曲呈现方式也不利于对深厚文化底蕴的传达。还有学者认为,网络形式呈现戏曲无法达到剧场舞台的戏曲现场感染力,失去了现场的审美体验与交流就会减弱戏曲艺术的表现力。他们的种种担忧,都聚焦于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所带来的种种劣势会造成网络审美期待的消失并最终导致戏曲艺术美感的下降。不可否认,这都是出于戏曲专家、学者对于艺术传承的必要考虑,但也应该看到这其实都是建立在对戏曲文化、戏曲艺术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和感知基础之上的,并不适用于目前以年轻一代为主体的大部网络群体对戏曲文化了解不深甚至是知之甚少的现状。因此,让用户“了解戏曲的审美范式,掌握理解戏曲之美的奥秘,学习戏曲审美的接受方式,降低戏曲欣赏的难度,让当代人知道摆出如何的姿势拥抱戏曲,并能够欣赏、领略其妙”,【3】超越时空限制,最大程度地传播戏曲文化,使戏曲得到更多受众的关注,才能真正利于戏曲艺术的普及与推广。这才是当下新媒介环境下戏曲文化网络传播的首要目标。而戏曲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文化精神与民族审美意识在网络传播中确实还有待进一步开掘。

  作者:张馨

  新时代戏曲文化网络传播的主要途径相关推荐当下戏曲改编的现状、动因及对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jby/4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