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8:16:01 所属分类:心理学 浏览量:
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由于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行为模式、人生转变的不同类型以及来自己朋友和父母的不同压力导致的压力和压力症状也常常各不相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后方有一处脑叶,其作用是负责情绪的变化,女性的这片脑叶的活动性要比男性强
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由于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行为模式、人生转变的不同类型以及来自己朋友和父母的不同压力导致的压力和压力症状也常常各不相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后方有一处脑叶,其作用是负责情绪的变化,女性的这片脑叶的活动性要比男性强很多,因此,女性的情绪变化要高于男性,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表现歇斯底里的状态,很多女性上班族似乎承受着较大的内在压力,但从男女平均寿命来看,男性往往都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男性承受的是各种来自社会性的压力,背负着心理上的压力。
一、男性女性上班族的压力之源
1.男性压力产生原因
⑴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值过高。社会公众对男性的期望值过高,父母的望子成龙、妻子望夫成龙、孩子望父成龙,这些因素成为很多男性上班族心理压力的祸根。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只有在事业成功时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如果工作不顺利,或出现暂时的挫折,男性心理上的压力就会增大。
⑵男性理应承受压力。人们公认的标准是男性天生就是强者,就应该承受一切,结果必然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很多男性上班族有了心理压力以后,经常通过一些不健康的方式来解脱苦恼,如吸烟,酗酒等,结果压力没有解除掉,反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
⑶男性较少自我袒露。男性通常比女性较少表达自己。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秘密,很多男性怕秘密暴露,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他们要不断的保持警戒,而不得休息,说明了男性要继续维护男性化,加强了压力,耗费了身体的能量。
⑷失去工作就会认为无价值。当很多男性不再工作或退休时,在他们看来生命已经失去了意义,此刻他们变得沮丧,气馁变得多病且很过去世,男性只有在收入颇丰,具有潜力或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中,才会认为自己有男性的气概。
⑸独自承受情感压力。在情感方面,很多男性似乎都是有泪不轻弹,有苦不倾述,否则会被人认为软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男人们通常都是独自生闷气,那种挫败和失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生气是可以自己控制的,这就是为什么对于同一件事,有人被气得暴跳如雷,而有的人却根本不放在心上。男人要明白生气是自我虐待,自然就不会经常去生气了。
2.女性压力产生原因
⑴职场中的危机。女性上班族在招聘、工作安排、升值、加薪方面,会遇到性别的歧视,学历再高,由于是女性,经常被拒绝在竞聘的门外,而且在人才竞争和知识更新的社会中,再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也困扰着女性上班族,对于大部分28~35岁年龄段的女性而言,婚姻、生育则成为他们最大的压力。
⑵时间不够用。已成家的女性上班族,一方面要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要忙乎家庭的琐事,还得抽出时间去照顾孩子、老人、爱人,这让他们觉得身心疲惫。
⑶期望值过高。很多女性上班族的事业心都是很强的,对自己的期望值也比较高,但是,由于社会角色分工的不同,有些女性常常遇到挫折,是期望难以实现,以至于产生心理压力。
⑷生活重心相互冲突。每个女性都想成为女强人,又想成为贤妻良母。事实上,他们彼此总会发出冲突,比如周末单位要加班与全家出游,逛街,如果是同一天,那么此时总会发生冲突。在单位,女性被要求具有敬业、进取和开拓精神,在家里,女性却被要求成为温柔、贤惠、本分的妻子、母亲。这种不同角色的反差所引起的冲突,必然会对他们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
⑸社会与家庭生活的矛盾。女性被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要比男人担负更多的责任,因此她们在社会上与男性竞争时,不得不背上沉重的包袱,从而加大了心理上的压力。
二、男女共同应对压力综合征
1.快速工作节奏综合征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在应接不暇的生活与工作,身心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和复原,精神压力过大,从而产生种种不适症状,使身心得不到缓解,始终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快节奏不仅仅会使人心理产生不适,也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上的不适。出现各类疾病,困扰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何去控制“快节奏综合征”呢?
(1)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防治快节奏综合征的同时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应该及时抛弃一切陈规陋习和一切落后的、懒散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积极从思想上来迎接“快节奏”的到来。
(2)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实际情况,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身体的健康状况及对工作、学习的应酬能力要安排好每天、每周、每月的生活内容。明确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什么事应该怎么去做。
(3)做到劳逸结合。无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除了一天8小时的工作之外,我们还要多做一些运动,做到劳逸结合,让精神和体力有充足的恢复时间。
(4)保持乐观的心态。自己应有一个快乐的心态,即便感觉到生活和工作很烦,很累,也要学会苦中作乐。平时不要为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也不可谓一时的紧张忙碌而心事重重。
2.办公室综合征
随着现代化办公楼及新式设备的引进,上班族的环境在日益改善,但一部分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反而工作出现了不适,疲倦、头疼眼花、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呼吸不畅、食欲减退等,这些都是办公室综合征的表现。
解除办公室综合征的方式如下:
(1)排除办公室污染。办公室内的装修要采用绿色环保的产品。要搞好办公室的清洁卫生,定时打开窗进行通风换气,让室内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及时散发掉。
(2)采用视觉放松法。采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坐着,闭上双眼,然后平稳,深沉地呼吸,放松肌肉,缓慢地呼吸,数几下,憋住气,缓缓地吐气。与此同时,在脑海中描绘一幅舒适的画面,自己生活在其中,使自己感到轻松。
(3)暂时离开办公室。大多数办公室综合征患者的病情都比较轻,而且只是暂时性的,有的人离开办公室回答家中,症状就会消失。因此,我们可以在症状发作时,暂时离开办公室一会儿。
三、男性女性的减压之道
1.男性的减压
(1)解除男性心理的疲劳。很多男性上班族由于处于干事业的年龄,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什么事都放不下,样样事情都要亲自做,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是“顶梁柱”。如此一来,什么事情都是男人来做,要减压,就要放下以上这些想法,学会放松,采取一种特定的身心放松方法,降低自己的紧张和焦虑,使人的脑力劳动效率提高,抗疲劳能力增强。
(2)用眼泪缓解压力。“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样虽然是保持了“硬汉”形象,显得沉稳刚毅,但对健康却有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心理健康更为不利。哭对于身心健康是很有帮助的,哭也是人类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哭是一种重要的“释放阀”,人在哭泣以后心情会感到轻松,大量泪水将紧张或者悲伤产生并集聚起来的化学物质释放。在生活中,很多男人没法用哭来宣泄郁积的情绪,只要用喝酒、吸烟等方式来麻痹自己,结果要么变成浑浑噩噩,要么借酒消愁愁更愁。
(3)与快乐为伍。男人的一生中要面临很多压力。管理男性压力的起始点就是学会快乐。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是社会角色规定性和生物角色规定性在“合谋”
折腾男人,所以男人的平均寿命大大低于女性,这种说法有些偏激,但是我们细细品味,却并无道理。对于那些日夜受折磨的男性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找回快乐:
①学会向人倾诉。男人遇到困难时,不应该独自烦恼,而是应该学会向妻子、朋友倾诉。
②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了克服工作或生活的压力,男性上班族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无疑是相当有益的。从事体育活动,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遵守个人卫生、定期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陶冶性情,这些活动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人对生活乐观程度,而乐观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休息。
③学会放松自己。男性上班族喜欢多做工作,有时为了显示自身能力或出于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他们往往把自己弄成一个“工作狂”,而全然不顾惜自己的是身体。其实会工作的男性都是会放松的,他们决不会轻易地放弃任何可以缓解压力的机会。
④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男人的成功总要有女人的一半。家庭关系不和谐往往会使男人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对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把爱人真正当成生命中的另一半,共同分担家庭与生活中的压力,男人会变得更快乐。
2.女性的减压
(1)运用言语和想象来放松。在你感觉有压力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凭空想象来缓解,如“美丽的蓝天下,坐在绿草地上”或“在蓝色的海边,倾听海水的声音”此时,可以让你短暂的放松,感觉到平静、安详。
(2)想哭就痛快的哭一场。哭,对于女性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哭能够缓解压力,是女性特有的方法,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87%血压正常的人是偶尔哭泣过,而那些高血压的人士是从来没哭过。这说明了让人类情感抒发出来的比深深埋在心里的更有益健康。
(3)肢解法。你可以把生活中的压力分别罗列出来,你一旦写出来这些压力之后,就会惊人的发现,只要你“各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
(4)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工作上给自己定一个差不多的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太在意老板对自己的评价。否则,遇到挫折就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5)寻求他人的支持。与人分忧是助人为乐的一种形式,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因此,遇到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应学会倾诉和寻求帮助,这样做并非软弱无能。
现代女性上班族自然承受着无比的压力,但只要处理得当,也是幸运的,因为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角色及满足感;别让自己两头烧,也可以在生活中迎风起舞。
没有压力的生活是轻浮的,太多的压力则使人生沉重,身处当今社会,必须学会面对和承受压力,掌握调适压力的技巧,如何做到既取得工作绩效,又能笑对压力,舒缓、卸除压力,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减压方法,健康人生再等你!
参考文献
[1]苏缇.自我价值感与目标取向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2]魏远华.自尊的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董晓霞、王昌君.职业锚理论与公共人力资源配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lx/23089.html
上一篇:科研人员需要的差异性及激励对策
下一篇:拖延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