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8:56:48 所属分类:心理学 浏览量:
美国心理学家 Caplan首次提出心理危机的概念: 心理危机是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境遇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常常并非以直接爆发的方式体现,而是潜藏于个体内心,当遭遇特定事件时,容易引发心理危机。从心
美国心理学家 Caplan首次提出心理危机的概念: 心理危机是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境遇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常常并非以直接爆发的方式体现,而是潜藏于个体内心,当遭遇特定事件时,容易引发心理危机。从心理危机到自杀是一个渐进过程。自杀意念者是自杀的重要的高危人群。为什么这么重视自杀意念的出现,是因为自杀意念作为一种隐蔽的心理活动,虽然是一过性的,但它反映了个体某个时期的消极性思想动态,甚至可能仅仅就是想死的念头。大量的研究显示,偶尔出现这种意念的人不但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对生命的认识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学新生,关注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和心理感受,有助于他们肩负起治病救人、救死扶伤、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使命。然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彭娟等运用 SCL -90 研究显示,与常模相比,62. 06% 的医学生有轻度的心理问题,2. 67% 的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左川等研究指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强迫和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其他专业(P < 0. 05) ,且心理问题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 <0. 05)。李丽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等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显示,学业成绩差的医学生神经质人格、抑郁等得分明显高于成绩好的医学生。所以,本文通过对医学新生潜在心理危机与心理痛苦水平关系的研究,探索预防心理危机发生、促进心理快乐提升的有效途径,为医科院校开展适宜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选取我国北方某医科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 348 份,以 SCL - 90 和自编调查问卷填写的完整性为标准,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 311 份(89. 37%) 。其中男生 119 人(38. 3%) ,女生 192 人(61. 7%) ,城市与城镇(县乡) 分别为 178 人(57. 2%) 和 133 人(42. 8%) 。
1. 2 方法 SCL - 90 系德罗盖提斯(L R Derogatis) 编制: 该量表为公认的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真实地反映精神心理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变化的优点。1984 年由王征翻译成中文版。量表共 90 项,采用 1 为无症状到 5 症状严重的5 级评分制。根据量表使用说明获得 10 个因子分、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等。本研究使用的指标是因子分、阳性项目数、总均分,即反映不同程度痛苦水平,以各因子均分大于等于 2 为界值判定轻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标准,计算检出率。
该量表在国内使用信度和效度均好。自编调查表: 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曾经是否有过自杀的想法等 30 题。曾经是否有过自杀的想法,回答“是”计 1 分,回答“否”为 0分,其重测信度 0. 87,即信度良好。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针对 9 个专业,每个专业随机抽取 1个班,共计 348 人。在新生正式开课后 1 个月,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在同一时间和地点,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由辅导员组织填写问卷,30 分钟内完成。调查后将所有问卷收回,及时复核、补调。
1. 3 统计处理 全部资料统一编号,数据录入 EXCEL 2000,经数据转换和异常数据核查与查错,采用 SPSS 13. 0 软件包进行统计,采用率、构成比、Pearson Chi - square 检验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显著水平 α =0. 05。
2 结 果
2. 1 潜在心理危机检出情况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中第 30 题(曾有过自杀的想法吗?) 为标准,选择“是”的学生即认为存在潜在心理危机,即为“有者”,检出 55 人,检出率为 17. 7%。其中男生21 人,女生34 人。男生检出率为17. 6%,女生检出率为 17. 7%(χ2= 0. 00,P > 0. 05) 。存在潜在心理危机的新生“生活不快乐”的为 31. 1%,明显高于无者 14. 3%(χ2= 7. 77,P = 0. 005) ; 有者常有绝望感的为 40. 0%,显著高于无者的 7. 8%(χ2= 40. 16,P = 0. 000) 。
2. 2 单因素分析
2. 2. 1 潜在心理危机与心理痛苦水平的关系 有潜在心理危机者 SCL -90 所有症状得分均比无者高,有者的阳性项目数比无者高 14. 2 个项目(差均值) ,SCL -90 总分有者与无者差均值为 27. 9,见表 1。
2. 2. 2 潜在心理危机与轻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关系 有潜在心理危机者除了恐怖和偏执的检出率没有统计意义外,其余因子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
2. 3 多因素分析 有潜在心理危机的定为 1,否则为 0,作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作为自变量引入二分类回归方程(进入 0. 05,剔除 0. 10,Enter) ,在调整性别后,回归模型 χ2= 32. 24,P < 0. 001,判对率为 86. 8% ,Nagelkerke R2=0. 238。回归模型对因变量变异贡献不大,只有 23. 82% ,参数估计见表 3。
3 讨 论
本研究选题定位为“潜在心理危机”,其标准为“是否曾有过自杀的想法”,这与严格意义上的“自杀动机”不同。这种提法,既包含了一过性自杀念头,也包含了那些容易转化为自杀动机的自杀意念,所以称为潜在心理危机。使用这个定义和标准可能高估检出率,但根据实际经验,这种高估有利于前控风险,有利于普及危机干预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广泛预防,对促进新生保护生命教育更有意义。因为大部分危机发生都是很偶然的、冲动性的,所以广泛普及教育更有利于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另外,陈斌等人的研究表明,心理韧性等积极心理品质是大学生自杀和暴力心理的重要保护性因素,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预防极端心理危机发生非常重要,通过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综合预防和干预,是未来可选择的一个方向。
国内运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研究显示,有近 20% 的新生存在潜在心理危机,比北京某一综合大学1 学年内和 1 周内自杀意念率 8. 1%和 5. 5%高出很多,比汪雪莲等调查的医学生的 13. 6%也高,与李丽华等的结果20. 31%接近,这种不同主要与研究者使用的自杀意念定义和筛查工具不同有关,本研究使用这个定义和标准很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检出率高估。另外也可能与样本医学院校地处北方,南方新生不适应北方的人文环境和生活条件有关,需要进一步证实。
此外,潜在心理危机没有性别不同,与国内研究相同,也与李丽华等不同。
本研究还显示,有潜在心理危机的医学新生不但绝望感出现率高,而且日常不快乐的体验和心理痛苦感受也多,且精神症状多,如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达到轻度以上问题的检出率也高,主要表现在 SCL -90 的各症状均分有者均高于无者,尤其是阳性症状痛苦水平高出 14 个项目数,总分也高出近 30 分,总痛苦水平也高出 30%。吴连海等研究指出,心理症状对自杀倾向有 0. 79 的直接预测效应,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多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有危机的新生绝望感强烈,容易出现抑郁和饮食与睡眠障碍等症状,导致情绪和心境不佳,寝食不安,与吴连海等的研究结果相同,说明有危机的新生心理感受不好,并伴有多种精神痛苦症状,心理问题发生率也高,与国内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各医科院校在新生入学时就应关注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心理测验工具筛查及早预测潜在心理危机的存在,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生命、生活、生存(三生) 教育,加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力度,多途径开展危机防控处理培训,特别是要组织一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训练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和生活快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同时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网络,从而减轻学生心理痛苦水平,降低学生潜在心理危机发生率。
总之,高校应该加强医学生“三生”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防控系统,加强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训练,特别是良好性格特征的培养及情绪调节和处理日常应激的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心理相容能力,以适应未来医学职业对身心健康的要求。
4 参考文献: [1]Caplan G. The principles of preventive psychiatry [M]. New York:Basic Book,1964: 18-26 [2]于情,王礼桂. 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21(4) :159-165 [3]彭娟,成国强,陈启明,等. 医学生心理健康及自尊水平的调查分析[J]. 重庆医学杂志,2013,42(12) :1387-1389 [4]左川,曾静,黄慧,等.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8,35(6) :1118-1120 [5]李丽. 医学生心理健康等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2) :61-64 [6]张作记.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CD]. 北京: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64-6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lx/24428.html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状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