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8:59:07 所属分类:心理学 浏览量:
题目:初中生成绩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方法与过程 2 结果 2.1 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发展总体水平 2.2 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总体水平 2.3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
题目:初中生成绩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方法与过程 2 结果 2.1 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发展总体水平 2.2 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总体水平 2.3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3 分析和讨论 3.1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发展特点 3.2 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特点 3.3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本文的研究中探讨了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初 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中采用初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八五二农场南横林子中学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状况显着相关。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年级差异显着,学业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和年纪差异。 关键词:八五二农场初中生 学业自我效能感 心理健康 结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Bandura,1977) [1]。学业自我效能感(又称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2]。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着名心理学家王极盛从1995年开始先后走访了100多所学校,500多个班级,2万多名学生,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并发现有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学业压力是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3]。中学生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内部心理发育与外部社会需求和需要之间会产生许多矛盾和不相适应,因而这一时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同时,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让很多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产生不同程度的问题。 目前,众多教育专家、心理学家以及一线教师都已注意到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有助于探讨学生成绩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好的发展其能力和开发潜能,因此对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已倍受关注。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针对初中生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还存在空缺。本研究对八五二农场一组初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更好的发展其学习能力提供可借鉴资料。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八五二农场南横林子中学的初中学生。问卷发放210份,有效收回问卷为153份。其中男生71名,女生82名。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人数分别为52人、50人和52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周宗奎参考Pinirlch和DeGroot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问卷中的有关维度编制而成的,把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对应的维度。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顺利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学习能力的判断和自信;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采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的判断与自信。每个维度有11道题,共22道题。该量表中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的Crobacha系数为0.7941,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为0.6162,总量表为0.81710。 1.2.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 由我国着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MSSMHS包括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都是由6个项目组成的。采用五级计分法,心理健康总分超过120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总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该量表60个项目和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4-0.76之间,表明各项目区分度良好;10个分量表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同质信度在0.601-0.8577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1-0.8726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 1.3 研究方法与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研究者分别到各班级讲解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将问卷发给学生进行填答,完成后当场统一收回,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把数据输入计算机,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发展总体水平 通过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测验数据总分和维度分数的统计,探索目前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现状,其研究结果如下:【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两个维度的发展总体水平差异较大(学业自我效能感min=36,max=105,SD=13.58),总体发展水平较好(3.31>3),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多略高于中等水平,整体上看,目前初中生对自己学业的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自信的。 2.1.1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检验【表2】
从上表可知,男生和女生在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上无显着的差异。男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总分均分高于女生,而女生的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总均分高于男生。但是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着性水平。 2.1.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检验【表3】
从表上可知,不同年级初中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两个维度上有显着差异。随着年级增长,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两个维度的总均分反而降低。事后多重比较的结果:初一学生与初三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差异最为显着。 2.2 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总体水平 通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测验数据总分和各因子分数的统计,探索目前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现状,其研究结果如下:【表4】
从上表可知,初中生心理健康差异总体较大(min=62,max=215,SD=28.59),总体发展水平较好(该量表规定项目均分小于2、总分小于120为正常)。样本群体有轻微的强迫症状,学习压力感较大。 2.2.1 心理健康性别和年级差异检验【表5】
从上表可知,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检验中无显着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2.3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运用Person积差相关法对所有被试的学业效能感总分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其各因子分的相关分析,就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量表而言,是总分越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而心理健康量表则是总分越高,说明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就具体来分析,结果见表6.【表6】
如表6所示,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存在显着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有显着负相关;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十个因子均有显着相关,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有显着负相关。 3 分析和讨论 3.1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发展特点 从初中生发展水平的统计描述上看,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说明其对于自己在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上有一定的判断力和信心。这可能与被试是在农场接受教育有关系,更与这一特殊地域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关系。农场虽没有城镇市县繁华,但也没有农村的偏远落后,在八五二农场甚至整个农垦地区,教育还是很受重视的,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视,将“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深深的植入每个孩子的心中,于是他们对于学习知识不仅是出于兴趣,更有依靠知识改变现有不满足的状态,已达到自己成为人中龙凤的目的。所以农场孩子普遍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换句话说,他们对自己在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上有一个较为正向的主观判断,并且充满自信。 在性别差异T检验中,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并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与岑萃(2005)和石常秀(2006)对该变量的研究结果相同。在岑萃与石常秀的研究中,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年级差异极其显着。从描述统计上看,男女生之间存在差异,男生总均分小于女生的。这可能是因为男女生性格差异所致。女生心思相对男生较细腻,对于老师家长在其学业上的批评指导更能虚心接受,而男生对于批评指导更多的是逆反心理,更容易有自暴自弃的想法。 本研究在年级差异检验上,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高于初三学生,这可能是初一学生刚刚入校,对于中学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激情,加之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学习科目从小学时的几科上升到十几科,新增的科目涵盖范围更广,新鲜知识的大量增加,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学业的重视度。而初三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或许与初三学生课业负担加大有段。临近毕业学业压力加重,学习的科目都是以中考的考试科目为主,学习生活变得单调乏味,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盲目没有目标。中考逼近,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对中考的重视程度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压力,此时如在考试中略有失利,很多学生的信心大跌,这也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 3.2 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特点 在本研究中,初中生心理发展总体水平与常模相比属于健康范围内。在农场生活的孩子大都积极向上,纯真朴实,性格多为活泼开朗。由于农场客观条件不及城市,但因为生活的单调才使得农场学生的课余生活范围较窄并在其老师家长的可控范围内,不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样本群体有轻微的强迫症状,学习压力较大。这可能与其所处的心理时期以及学习环境有关系。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普遍较高,使得学生养成习惯追求完美的性格,对于自己的要求不断增加,导致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轻微的强迫症状。而学习压力感较大,我认为与学校和家长的不断要求有关。 本研究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差异T检验中没有显着的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与彭文涛(2007)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吻合。但女生总分高于男生,表明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初中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心理上出现较大变化,性别角色开始分化,男女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一定差异。如在消极情绪的表现方式上、在情感的稳定性上、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上,男女生的表现形式都大不相同。加之当前社会一些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男女生性别偏见仍然存在,一些家长和教师认为:男生天生比女生聪明,男生智力好,学习潜力大。从而,严重地挫伤了女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这也是造成女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 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差异性检验中显示不存在显着差异。从统计学水平上看,初二、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总分高于初一学生,初二学生心理健康总分最高。表明初二、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初一年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与青春发育、生理心理需要增多、自我意识增强等有关;客观上与升学压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教育等有关。就心理健康总体趋势而言,初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初二学生由于处在学业压力增大、人际需求增多的关键时期,心理冲突表现得最为激烈。生理上的巨变、心理上的严重冲突,使他们不能客观地看待社会自我,心理困扰增多,心理健康水平降低。 3.3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 在本次研究中,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存在显着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的学生心理越健康,学业自我效能感越低其心理健康水平也随之下降。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受主客观双方因素影响。主观上,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状态表现为半幼稚半成熟,正所谓“观其外表,貌似成人,察其内心,稚气有余”。此时期是存在多种心理矛盾冲突的特殊时期,也是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时期。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习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大都是为更好的学习而服务的。所以,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信心或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学业自我效能感会相对下降,情绪随之低落,如果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心理问题就会随之产生。客观上,社会的舆论导向使得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不断加大,中考俨然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甚至是短期的奋斗目标。从上初中的第一天起家长和老师都会给学生营造一个严肃紧张的学习气氛,学习的方式方法都是以老师灌输为主,没有机会让学生自己慢慢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此紧迫的氛围更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低[4],成绩不好学校家长的压力随之而来,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会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自我评价过低,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与心理健康的十个因子均有显着相关,其中与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有相关最显着。学生心情的时好时坏,学习劲头和学习热情的忽高忽低,不断增加的学习压力可能使学生产生强迫行为和焦虑的情绪,这都影响着他们在学习上的能力和行为。同时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对与人际关系的需要与小学时期不同,会更多的考虑人际关系的好坏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分散学习精力,甚至情绪波动较大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多会产生对前途悲观,觉得生活无趣等抑郁情绪。这些因素自然影响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学习行为被动不能有很好的计划,最终影响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与心理健康的十个因子均有显着相关,其中与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有相关最显着。说明强迫、抑郁、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等因素同样影响着学业自我效能感。 4 结论 4.1 由本研究得出: (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较高,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显着的年纪差异,但从描述统计上看初二、初三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明显低于初一学生。 (2)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正常,有轻微的强迫症状,学习压力感较大。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3)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存在显着相关。说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心理越健康。 4.2 本研究的启示 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相互影响。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不断提升,同时,较高水平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也对心理健康又促进作用。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从此处着手,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可以以此为依据,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增强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3 本研究的局限 (1)由于研究条件有限,本研究只在一个初中调查研究,部分调查结果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不具备较强的代表性。 (2)由于本人的研究能力有限,研究深度不够,部分研究结果的解释不够透彻,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没有做。 注释: [1]陈琦 刘儒德 着.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3) :112 [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7(5):75 [3]丁乙.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新披露三成学子有心理问[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26-227 [4]胡桂英. 中学生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2 参考文献 [1]吴旻烨,殳德明,孙月,刘志青. 初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2]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 (4):226一228 [3]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60一64 [4]张学民,申继亮.中学生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成就状况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84):33一37 [5] 梁宇颂.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 2004,8(24):4962一496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lx/2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