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潜能开发的功能

时间:2015-12-20 19:11:13 所属分类:心理学 浏览量:

2001年至2011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导纲要、基本建设标准等文件,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的途径和各项工作的建设标准等,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规定,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

  2001年至2011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导纲要、基本建设标准等文件,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的途径和各项工作的建设标准等,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规定,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与推进。目前,几乎所有高等学校都设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或组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少学校还把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必修、必选或选修课程进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当然,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不足,如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法效果不太理想等等。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任务的定位更值得商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健康的意识,优化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和社会适应的能力,预防和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发展与锻炼成才、人际交往与恋爱情感、求职就业与创业创新、情绪调节与人格健全,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通过分析纲要发现,2002年的纲要没有把“潜能开发”这个目标纳入其中。有学者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适应环境、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促进潜能的开发。“潜能开发”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核心的目标之一。可喜的是,教育部于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已经把“潜能开发”纳入其中,并确定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尽管大学生的《纲要》暂未公布修订稿,但把“潜能开发”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成为趋势。

  潜能和潜能开发的定义、内涵等还没有得到统一的界定,通常认为潜能是指个体存在的潜在的能量或能力。托尼·巴赞在著作《大脑第一》中说,我们当中隐藏着达·芬奇式的人物,通过训练,有人会具有达·芬奇那样的聪明才智。他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创造潜能、社会潜能、艺术潜能等九个方面的潜能。潜能开发,是指通过训练把这些潜在的能量或能力变成显性的能量或能力的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潜能开发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有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带有自己特殊的使命来到我们这个世界。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发现并找到自己的天赋属性,充分发展自身特有的潜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我们每个人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和目的,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教育要唤醒每个人潜在的各种能量,让人的天赋能够自由发展。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大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各种天赋和潜在的能力,并提供各种锻炼与发展的平台,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发现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完善自己的人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常规教育措施,不仅要正常开展,更应该发挥其潜能开发的功能。比如,个别心理咨询不仅仅只是解决部分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扰,团体心理辅导也不仅仅只是让部分参加的学生感受活动的乐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更不是仅仅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通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制与平台,让每个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发展潜能,并通过锻炼来开发这些潜能。同时,使其不仅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发展,也在社会能力、创造能力,及具有天赋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使人生意义和价值都能得到更好的彰显。开发大学生的潜能,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更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

  大学具备开发学生身心潜能的各种条件。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原本就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遗憾的是,当下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没有能很好地发挥这种作用。甚至有人说,从小学学习开始到大学毕业结束,都没有能很好地发现自己真正的天赋,直到离开学校很多年后才从成功的事业中发现了自己的才能。中小学教育没能很好地开发学生潜能,甚至遏制了学生的潜能,是因现有的中考、高考政策和学生评价体系所致,且这些政策和体系也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彻底改变的。尽管教育行政机构正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但是这些改革的推进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问题。因此,期望中小学教育通过快速的改革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不太现实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大学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教育培养的需要来设置和调整学生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方式,及搭建各种学生锻炼发展的平台,为开发学生发展潜能创设良好的条件。因此,大学教育具备学生潜能开发的各种有利条件。

  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对潜能开发提出了要求。近年来,各大学和教育行政机关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但随着所谓“最难就业季”现象的出现,不少大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不够扎实、社会交往能力不足等能力素质的欠缺问题暴露无遗。大学生不仅就业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能力更是欠缺。部分学生自上大学之后,没把学习和发展当回事。在中国,能考上本科层次高校的大学生其智商毋庸置疑,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现象呢?这些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学生自身不够努力有关,更多的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等密切相关。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有些模式和理念确实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甚至阻抑学生的发展。比如,有些课程内容不能及时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差强人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特点,学生课堂学习的投入水平较低;实践育人的理念没能很充分的执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等等。所有的这些现象,严重阻抑了大学生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影响因素。所幸的是,这些现象已经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及许多教育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正在想方设法地进行改革。因此,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也是大学生的发展现状所要求的。

  充分认识大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并探寻有效开发大学生发展潜能的思路与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的成效。同时,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功能,促进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促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为了有效实施对大学生的潜能开发,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澄清功能认识,准确定位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各级行政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及从业教师应澄清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功能的认识,明确意识到潜能开发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一些专家和从业者的呼吁下,教育部已经修订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把潜能开发纳入了新的纲要之中。从教育行政机构的角度,相关机构应尽快组织修订大学生的指导纲要,把潜能开发目标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中,并引导各高校认真研究如何在现有的工作机制中有效开发大学生发展潜能。当然,开展此项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时日和程序。

  从各个学校的角度来说,应该把潜能开发立即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并尽快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整合各种师资力量,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功效。近年来,由于充分重视和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包括实践工作的,也包括理论研究或经验总结的。从专家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繁荣的背后,存在实效性的欠缺,大量的宣传讲座、普及性的心理健康课程等并不能让学生满意,没有能达到期待的功效。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学背景的专业教师非常欠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担任。尽管辅导员也接受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掌握了一定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但事实上离称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有一定的距离。无论是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工作成效。因此,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引进更多的、具有深厚理论背景和实践能力的心理学专业硕士、博士进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心理学专家团队的建设和充实,可以为深入开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当然,要实现有效开发大学生潜能的目标,还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充分结合,基本上还属两个系统的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学工系统的辅导员等完成,而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发展不一定熟悉;专业发展教育一般由专业教师开展,而专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一定了解。因此,各高校应整合教育师资力量,形成一支综合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应由心理学专家团队、各个专业的专业教师团队、辅导员等共同组成。心理学专家团队统领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由各个专业学科的专业教师团队和辅导员共同做好学生的发展教育与潜能开发的具体工作。当然,要对专业教师团队和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培训,让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充分把握学生心理与特点、充分运用心理学原理的情况下,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有效认知自己与专业特点、了解本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学习方法,以便更有效的学习、锻炼和发展。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卓越人才。

  开发学生潜能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要达到这个共同的核心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融为一体。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培养质量并没有随之达到最高水平,就业难、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引发全社会的关注。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创新能力这一核心问题,推动各高校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改革。同时,大力推行基于项目研究的学习、问题探索的学习,以及案例分析的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法,以期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随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纷纷出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大学生潜能开发的关键,只有推进适合学生学习、发展、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被有效激发,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实践锻炼才能有更好的平台,大学生才能看到自身发展的潜力,树立发展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开发潜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典型范例。该团队在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受这一案例启发,全国60所重点高校已经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显然,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结合起来,给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潜能的有效开发。

  总之,只有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具有潜能开发的功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结合,充分挖掘其发展的潜能,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敬丹萤:《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S4期。  2、胡莉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经验重构”的意义、问题与策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3、欧阳文等:《经验重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第5期。  4、徐辉等:《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10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lx/2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