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9:14:08 所属分类:心理学 浏览量:
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在解释其积极的和消极的生活预期时所采取的习惯性的方式。Peterson 等认为归因方式由内在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三部分构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归因。例如,你与你的室友发生了争执。你可以把这一事件的发生归因为室友借了自己
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在解释其积极的和消极的生活预期时所采取的习惯性的方式。Peterson 等认为归因方式由内在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三部分构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归因。例如,你与你的室友发生了争执。你可以把这一事件的发生归因为室友借了自己的书结果弄丢了,这是一个外归因事件,因为这一事件是暂时的,也许室友把书找回来或者赔给你就解决了,不会影响到你的整个生活。再来看一个例子,你超长发挥结果考上了你原本根本都不可能考上的好大学。你也许会把这一事件的发生归结为是你十几年来努力学习的结果,这是一个内归因事件,因为这一事件是持久的,不一直努力学习不可能会相应有好成绩( 当然,这里不排除天才的存在) ,这还会对你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那么,根据 Peterson 等提出的划分维度,我们可以认为: 内归因的特征是内在的、持久的和整体的,外归因的特征是外在的、暂时的和局部的。这样的维度划分在国外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有研究认为内归因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而外归因则对个体自尊水平的提高收效甚微。
坚韧人格这一概念是一个“舶来品”,追根溯源,其最早来自于古法语“使顽强”。最早将这一概念引入到心理学界的人当属 Kobasa,他把坚韧人格划分为投入、控制和挑战 3 个部分。坚韧人格作为一种正性的人格特征,遍布于一个人所有的物质以及精神活动的全程。学习作为一种持久的、整体性的活动,很显然需要坚持,那么坚韧人格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观点,目前已有研究成果来佐证。
有学者认为学习动机指任何为了实现内在的和外在的目标指向的行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对学习具有启动、维持及定向作用。特别是对大学生社会生活的丰富,学习已经不再是大学生生活唯一组成部分的这一现状下,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有助于给大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求学道路,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效率。
综合文献资料,发现以往的研究基本上是研究坚韧人格、归因方式和学习动机两两因素之间的关系,而目前基本上没有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并且,即使有相关方面的研究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探讨方面,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
研究者认为,在坚韧人格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关系中,归因方式可能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本研究试图探讨大学生的坚韧人格、归因方式与学习动机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丰富学习动机的理论,另一方面希望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学和管理上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选取的是某师范学院大一至大三的部分学生,被试的选取是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被试 300 名,剔除无效量表,有效被试 180 名。男生 84 名,女生 96 名,平均( 20. 01 ±2. 31) 岁,大一至大三学生各 60 人。
1. 2 方法
1. 2. 1 归因方式问卷 ( ASQ) 该问卷是由郭文斌等人于2003 年采用社会测量法编制而成的,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是一个自评量表,包括 10 个事件,其中正、负性事件各 5 个。该问卷的计分维度主要为 4个,分别是总体指标、内在性、持久性和整体性,采用 5 点计分。ASQ 负性事件中总体指标、内在性、持久性和整体性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 0. 655、0. 390、0. 621 和 0. 610,正性事件分别为 0. 766、0. 497、0. 697 和 0. 709。
1. 2. 2 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 该问卷是由田澜和潘伟刚以奥苏泊尔的成就动机三成分理论模型为基础于 2006 年编制。
是一个自评量表,包括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 4 个维度,共 34 个条目,采用 5 点计分。该问卷 4 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 0. 8389、0. 8239、0. 7760 和0. 7719,全量表为 0. 9003。另外,该问卷的结构效度也有保证。
1. 2. 3 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 该量表是由卢国华和梁宝勇以国外坚韧人格理论为基础于 2008 年编制而成的。该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包括韧性、投入、控制和挑战 4 个维度,共 27 个条目,采用 4 点计分。该量表中 4 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 0. 785、0. 747、0. 784 和 0. 802,全量表为0. 910。同时,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可以在研究中直接使用。
1. 3 统计处理 本研究将经筛选的有效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 SPSS 16. 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 结 果
2. 1 不同性别、年级被试学习动机的比较 见表 1。女性在学习动机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不同年级被试在学习动机上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
2. 2 大学生归因方式、坚韧人格和学习动机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各因素、坚韧人格的各因素与学习动机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所得出的相关矩阵见表 2。
表 2 的结果显示,归因方式的 3 个方面分别与求知兴趣呈显著正相关,坚韧人格中的投入与挑战维度与求知兴趣呈显著正相关,韧性维度与能力追求呈显著正相关。另外,整体性维度和投入维度与利他取向呈显著负相关。
2. 3 大学生坚韧人格、归因方式和学习动机的中介效应分析从图 1 中的路径系数可以看出: 在对求知兴趣影响的路径中,有 9 条显著路径,一是韧性→能力追求; 二是挑战→能力追求; 三是韧性→整体性→利他取向; 四是韧性→整体性→求知兴趣; 五是韧性→持久性→利他取向; 七是挑战→整体性→利他取向; 八是挑战→整体性→求知兴趣; 九是挑战→持久性→利他取向。
韧性和挑战因子都显著影响到能力追求,并且这两条路径都是“直接的”。从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看出,韧性因子对于能力追求呈负向预测( β = -0. 196,P <0. 05) 。而挑战因子对于能力追求呈正向预测( β =0. 235,P <0. 05) 。在对利他取向影响的路径中,有 4 条路径,并且都是“间接的”。当个体倾向于作整体性归因时,利他取向越明显( β= 0. 316,P < 0. 001) 。而当个体倾向于作持久性归因时,则会降低个体的利他取向水平( β = -0. 170,P <0. 05) 。在对求知兴趣影响的路径中,有 2 条路径,并且都是“间接的”。当个体倾向于作整体性归因时,则会激发个体的求知兴趣( β =0. 151,P <0. 05) 。
3、 讨 论
3. 1 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 根据本研究关于不同性别学习动机差异的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在学习动机上的差异显著。
其中,男生的学习动机明显低于女生。但是,研究者认为性别因素并不是唯一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研究者认为这与性别角色特征以及社会文化也有关系。从性别角色特征角度来看,男性的性别角色特征一般为独立、自主、勇敢、拼搏等,而女性的性别角色特征一般为依赖、不自主、保守等。这样一来,男性可能会认为学习并不是未来的唯一出路,他们会寻求别的谋生出路如考公务员、经商、就业。相对于男性,女生会固着地认为学习好是比较保险的方法,这样考上理想的学校再找个好工作然后嫁个好人可能这辈子就有保障了。而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着,社会对于男性的期许和盼望值总是高于女性,这样女性就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去证明自己其实并不输于男性。那么投射到学习这一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到了硕博阶段,女性的学习动机都普遍高于男性。这样的观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可以佐证。
我们都知道动机对于激发人的内在潜力意义重大,但是过高和过低的动机都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唯有中等强度的动机才会效果最佳。但是,目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的情况。所谓学习动机不足,即学生缺乏对于学习的热情。张文龙总结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为: 社会上的拜金主义观念、学校教学的古板、不和谐家庭氛围的影响、学习目标不正确、学习不适应等若干方面。而所谓学习动机过强,即学生过分专注于学习。而关于这样的现象,则有过于追求成就、精神紧张、自我认同感差、父母教养方式、人际信任等原因用于解释。
当然,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不过,学习动机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更深层次的研究还有待去探索。
3. 2 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 通过以归因方式为中介变量,把坚韧人格、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进行了路径分析,发现坚韧人格是通过归因方式为中介变量间接或直接影响学习动机。大学生人格的坚韧性程度越大则可以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从而能够激发大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因此我们要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坚韧人格的形成、指导和调整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来进行。
根据本研究结果,韧性和投入直接影响到学习动机因素中的求知兴趣因子。而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推动力,而学习的过程即求知的过程,所以高校教师应针对大学生性格中的韧性和投入进行训练。目前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开设团体心理咨询/辅导、大学生情商训练等课程,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些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指导。而控制因子是通过影响持久性从而间接影响到求知兴趣,因为求知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离开了持久性也不行。针对这一点,大学生要学会控制和调节生活及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变化的因素,做到持久、稳定地保持对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
另外,研究者发现,韧性和投入因子是通过影响整体性从而间接影响到学习动机因素中的能力追求因子。在韧性→整体性→能力追求这条路径中,韧性可能会通过整体性从而对能力追求起到不良作用。这是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学习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倘若学习的韧性不够那么它会牵动整个学习的过程从而降低个体能力追求的水平。同样的道理,投入力度不够那么它会牵动整个学习的过程从而降低个体能力追求的水平。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做到防微杜渐以及防患于未然,一方面大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锻炼自身的韧性和投入性格的形成,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做一些适当性的引导。
本研究在传统的关于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了一个中介变量试图对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进行研究,但仅局限于研究了两个因素对于学习动机的影响。其实有关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国内外学者总结出了很多,这样看来本研究可能着眼的角度比较局限。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新兴群体,沿用具有普遍性的ASQ 是不是能很准确地总结出大学生归因方式的特点呢? 有待后续研究去证实。
同样关于学习动机的问题,我们可以试图引进更多的变量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出多个变量对于学习动机的影响模型。同时研究者试图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编一个针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量表,选取尽可能多的被试去丰富有关大学生归因方式的理论。
在对能力追求影响的路径中,有 2 条显著路径,一是韧性→能力追求; 二是挑战→能力追求; 在对利他取向影响的路径中,有 4 条显著路径,一是韧性→整体性→利他取向; 二是; 韧性→持久性→利他取向; 三是挑战→整体性→利他取向; 四是挑战→持久性→利他取向; 在对求知兴趣影响的路径中,有 2条显著路径,一是韧性→整体性→求知兴趣; 二是挑战→整体性→求知兴趣。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lx/24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