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青少年排球队员优秀心理素质建构的途径

时间:2015-12-20 19:18:25 所属分类:心理学 浏览量:

当今排球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体能技战术等方面的差距日益缩

  当今排球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体能技战术等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一支排球队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战术,更要有超人的心理素质。随着排球运动在世界各国的普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运动员的技战术日益接近,对抗越来越激烈,比赛与其说是技战术的竞争,不如说是心理上的考验。只有在心理战上胜过对手、挫败对方士气,才能取胜。

  长期以来,人们对排球运动的研究,大都着重于技术、战术、训练等角度。对运动员自身的运动心理学研究较少,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他们的心里不成熟、变化大,情绪反应强烈,缺乏心理稳定性。对于作为排球后备人才的青少年运动员而言,心理素质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要经过一个长期艰苦的训练过程才能见效,应该将心理素质训练贯穿于日常训练之中,打好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中国有句话叫做“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运动员在关键时刻、关键比分下能大胆去拼,使技战术发挥到极限。

  一、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运动员自身技术影响

  运动员自身所掌握的技术不够全面,在比赛中对自己某一方面的技术缺乏自信,失误一次就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影响。如运动员一传基本功不够扎实,在比赛中接对方发球直接失误,可能会因为这一次的失误,而影响其下一轮的一传效果,甚至让其他队员包夹自己的接发球区域。

  (二)教练员及队友的影响

  比赛中,很多运动员因为失误而导致教练和队友的抱怨,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去比赛,出现不积极、进攻无力等现象。或是在与队友的配合中出现失误,而又遭到队友的不信任,这样容易导致全队情绪失落,担心失误,害怕指责,产生运动焦虑。

  (三)比赛环境的影响

  关键时刻,由于缺乏大赛经验,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连续发球得分时,遇到对方暂停或换人,打乱自己发球节奏,产生心理变化。又如比赛时观众和球迷往往带有倾向性,随着比赛的进行,球迷过激的行为和语言会加大对运动员的刺激,使其出现情绪激动,最终导致发挥失常,裁判不公正的判罚,更加容易引起运动员的不满和心理波动,导致出现失误。

  (四)关键比分的影响

  一种是比分遥遥领先的情况下,思想松懈。另一种是当对手与己方实力相差无几,比分胶着上升时,很容易受同伴或对方失误的影响,此时对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需要运动员能具备更加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地明白如何更好地组织进攻,如何破坏对方的防守,认真对待每一球,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二、优秀心理素质建构的途径

  (一)正确处理好训练与文化学习、动机、运动员个性的关系

  1、正确处理好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青少年排球运动训练的性质是专业或业余的,队员普遍认为只要打好球,将来就有出路,文化知识学习的好坏是次要的,从目前社会发展来看,笔者认为,文化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培养 21 世纪人才不可忽略的问题,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在体校或业余排球队这个特殊阶段,不仅具有互补性,并且相互促进。同样,在艰苦的环境下,在大运动量的训练中,可以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克服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2、正确处理好训练与动机的关系

  参加青少年排球训练的学生都有他开始训练的动机,他们的动机常常是多元的、综合的。其中有为国家、集体夺取荣誉的动机,也有博取亲友赞扬的动机,还有显示个人能力的动机。有的人是教练员下基层选中的,有的是基层输送上来的,学生家长对此的看法和目的也不尽相同。作为教练员,应想办法使他们端正动机,明确目的。如果在青少年阶段不加强教育,不针对一些因个人动机而流露出的错误表现给以批评和帮助的话,就无法培养出一名优秀的有理想的排球运动员,一个动机不明确或非常计较个人得失的运动员,在大强度、大运动量或遇到困难在技术上停滞不前时,就不能顶住压力,很难战胜自我。

  3、正确处理好训练与运动员个性的关系

  在运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训练气氛紧张的训练课上,特别是在紧张激烈的对抗比赛中,青少年运动员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弱点非常稳固地隐蔽起来,总是一心想发挥自己的技术,一心想取得成功和胜利,此刻一般运动员是尽量发挥自己的个性,使自己常有的倾向性、稳定性及心理性充分发挥,赛场上运动员表现各异,有人敢闯敢斗不怕强手,有人则不声不响,默默发挥自己的水平,这些都是由于运动员的个性气质所决定的,教练员不可能强求统一,教练员要通过平时训练、比赛,诚心与队员相处,才能真正了解队员的性格特征,才能在训练中使各个队员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赛前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

  创造有利于赛前进行认真准备的心理状态,事先确立强手不心虚手软,敢打敢拼;遇到弱手不轻敌麻痹,要认真对待的心理基础。

  首先教练员应在每一次训练课中,适当安排一部分心理训练,并在训练时注意观察运动员的训练态度,这种态度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对教练员布置的训练内容的执行情况,这种训练态度决定了一次训练课的效果。此外,如何调动运动员的训练兴趣,也为教练员提出新的课题。

  1、提高运动员的兴趣

  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兴趣,教练员可以安排一些游戏为队员营造一种积极良好的训练气氛,使队员能够尽快进入训练状态。此外还可通过徒手模拟训练,来锻炼队员的注意力。如:

  教练员口述技术动作要领,队员根据教练员口述要领,体会徒手练习。此方法不仅可以帮助运动员加强注意力,同时对队员集中听力的训练也很有效果。

  2、自信心的培养

  对队员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平时的日常训练抓起 , 在基本功练习中,教练员要高标准、严要求 , 提高训练质量。自信心是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之上,所以教练员帮助队员培养自信心的前提是队员具有扎实的基础,只有这样经过不断的磨练,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 自信心也相应会增强。在进行严格训练的基础上,教练员安排一些教学比赛,如:校队与各年级队之间进行教学赛,在比赛中采用“打平分”、“打决胜平分”或特定规则,在比赛中培养队员的自信心。全队要思想一致,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充分重视对手,做到了然于胸,减少焦虑,缓解自身的压力,树立必胜的信心,敢打敢拼,迎难而上。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比赛前应大量收集对方参赛队员的信息,分析其队员的技战术特点,总结一套对对手的打法仔细地分析和研究对方队员的技战术特点、个人性格特征,情绪状态及心理品质,全面了解对手的各方面信息,根据对对手的分析制订一套适合己方的作战计划,确定奋斗目标。

  (三)赛中心理调适的方法

  创造有利于赛时发挥运动水平的竞技状态,实现确立领先不松劲,更要一鼓作气、争取胜利;相持不紧张,要以我为主,争取主动;落后不泄气,要加倍拼搏争取转机的心理基础。

  1、自我心理暗示

  在紧张的比赛中,运动员容易出现一些平时训练中不常出现的失误,而这些失误一旦出现,将容易引起运动员的情绪波动,比如紧张、沮丧、胆怯等。例如在比赛中运动员接发球失误较多,就容易产生一些躲避,让队友帮忙接球,自己会不会再次失误等诸如此类的消极想法,此时运动员应该进行自我心理暗示,通过一些肯定性的暗示语,来刺激运动员保持积极的情绪,勇敢地面对下一个来球。

  2、教练及队友间相互鼓励

  看到队员出现连续失误而产生心理波动时,教练应该临时对其进行一些言语方面的鼓励,或者及时换人,到场下对其鼓励并进行指导,把接下来的战术方针交给队员带给场上的其他队员执行,同时队友之间也应该互相鼓励,而不是埋怨队友的失误,或者让其负责任等。

  (四)赛后总结的心理训练

  创造有利于赛后进行冷静总结的心理状态,实现确立胜利不骄傲,再接再厉继续进取,失败不气馁,勤学苦练继续奋斗的心理基础。

  1、语言诱导的调节

  赛后总结的心理训练,由于排球比赛的激烈争夺,消耗了排球运动员的身体能量和心理能量,所以排球教练员不仅要积极设法排除运动员的身体疲劳,同时还要注意消除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主要是采用放松法。

  赛后,教练员谈笑风生,运用富有情趣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诱导,与运动员的自我调节相结合。通过语言诱导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合理的放松,从而达到储备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目的,为运动员适应下一场比赛调动全部潜能,进入最佳竞技状态打好心理基础。

  2、环境转移的调节

  赛后,教练员引导运动员到一个新的环境(如公园、剧场等)中进行适当的有益的活动,变换活动情境和内容,在新鲜、优雅、安静的条件下,把注意力由紧张的比赛转移到暂时和比赛好像无关的方向,从而达到消除身体和精神疲劳的目的,使心情调节到平静状态,有利于做好比赛的总结。

  三、小结

  在当代排球运动竞赛中,由于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心理作用的增大,要求一名优秀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潜能,实现排球训练工作的最佳化水平,在排球训练工作中,必须把心理训练和技战术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同步并进,才能协调向最佳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蓓里 , 季浏 . 体育心理学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中国排球协会审定 . 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M]. 北京 : 中国体育出版社 ,2004.

  [4] 龚德贵 . 中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后备力量的培养[J]. 体育学刊 ,2001(2)。

  [5] 梁占歌 .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探讨 [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6)。

  [6] 尤向南 . 浅析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lx/25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