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阻碍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心理因素及培养措施

时间:2015-12-20 19:25:58 所属分类:心理学 浏览量:

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是我国青少年成长的基本前提,也是国家强大旺盛的基本体现,因此,大学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形成实现身心健康的发展,只有先保障了健康,培养锻炼习惯,增强体魄,才能不断的提高健康水平.而本文主要对我国大学生锻炼习惯培

  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是我国青少年成长的基本前提,也是国家强大旺盛的基本体现,因此,大学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形成实现身心健康的发展,只有先保障了健康,培养锻炼习惯,增强体魄,才能不断的提高健康水平.而本文主要对我国大学生锻炼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形成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从学生心理特征、学校的行政因素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加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心素质.

  1 大学生培养"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分析大学生的"锻炼习惯",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其体育动机,并把握锻炼习惯对其的影响作用.培养习惯,需要有持续的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起到定向调节和强化推动的作用.而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显然不是单一,而是由多种关联影响的动机形成的联合驱动力.心理学家认为,习惯应该是在某种情况下自动从事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而大学生的锻炼习惯,需要与大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倾向结合,在一定确定的动机基础上,依靠主观意识来调节自己,形成日常的行为习惯.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一是在某种情境下,形成的自然而然的表现;二是受到一定的赞许和默认,在偶然中形成的不容易被自己或者他人察觉的习惯;三是通过求新好动或者模仿心理形成追求心理.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形成的体育锻炼习惯,都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1 . 1 强化学生意志

  一方面,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能够不断的保持对生活和学习的激情,保证充沛的体力,能够更好的集中精力进行学习.而且在锻炼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养,坚强不服输的理念和科学的生活方式,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有极大的帮助.在大学教育和健康思想的指导作用下,满足于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加强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和锻炼习惯的引导教育,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行和创造力.

  1 . 2 当前大学生体育习惯形成现状

  另一方面,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迫切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锻炼习惯".这些年大学不断进行招生,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不断的下降,东南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教师对全国1096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毕业后男生体质下降的有30%以上,女生体质下降的有25%以上,这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大学生极度缺乏锻炼.日常生活中对于体育保健知识比较缺乏,且没有正确的锻炼习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虽然说,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定期进行体质检测,对学生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等进行综合评定,但是大部分大学生由于在中小学期间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体育锻炼,甚至有的高中学校根本不开设体育课,因而对体育锻炼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体育锻炼就是随便玩玩,而不是一种生活习惯.没有形成正确的锻炼习惯步入社会之后,工作压力过高,时间有限,很多青年人都处于身体亚健康的状态,导致整个身心状态的发展不健康.

  所以说,大学体育教学是形成"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后的一个优越机会,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意识,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影响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心理因素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的显示,在我国普通人群当中养成锻炼习惯的主要阶段是中学时期,而且当前我国无锻炼习惯的人占据绝大部分,即便是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对于锻炼习惯的认识也是一种非理性的和狭隘的兴趣行为认识,认为体育锻炼只是好玩,而不是培养健康的身体素养.这是大学生之所以没有"锻炼习惯"的关键原因.

  而锻炼习惯的培养建立在一定的兴趣基础上,特别是体育锻炼的兴趣形成取决于学生对于锻炼项目的热爱程度,以及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况等,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究其原因可以理解为:首先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认为基本上没有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其次,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锻炼氛围,大家都不进行体育锻炼,自己去没有伴,还被认为是异类,因此即便有兴趣,也不会坚持;再次就是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锻炼,认为自己没有运动的天赋,自卑感油然而生,对于体育锻炼采取一种消极被动的态度.以上原因都是学生没有形成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需要从学生建立一定的价值观念开始进行培养,加强学生对于体育的正确认识,意识到锻炼习惯是一件对自己身心有益的事情.

  "锻炼习惯"是一件自觉性、主动性并有一定规律的生活习惯,学生需要通过长期的认识强化和重复行为,才能将其形成一种不自觉的习惯.每个学生对于体育都是有一定的认知的,进而受到家庭、学生、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才能强化锻炼的动机,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达到坚持的目的.

  当前,大学生的生活习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和多样,处于社会的边缘状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有调查显示,学生在意识上认为体育锻炼是有意义,能够增强体质的有55%以上,为了预防疾病的有35%以上,而通过锻炼达到愉悦身心的有33%以上,为了娱乐的有32%.所以说,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动机是多样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样化的.从情感投入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朋友的影响.

  因此,大学生的"锻炼习惯"总体上来说,主要是受到包括兴趣爱好以及自信心的建设等内部情绪和学生自身能力、教师责任心等外表因素的影响.

  3 如何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锻炼习惯"

  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从整体上来说是不高的,特别是进入到社会之后,身体容易疲倦,产生消极的情绪,出现亚健康的生活状态,这样是不利于我国全民素质的提升.随着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相关的教育部门提出了"健康第一"的重要理念,学生在加强学科理论建设的同时,需要不断的强化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正确的锻炼习惯.而如何强化大学生的锻炼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上文中,我们分析到,学生的锻炼习惯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学生自身的认识理念,还是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氛围的影响,"锻炼习惯"都是一种自发的内驱动力,是学生自发形成的某种不自觉的行为习惯,这是一种认识上的高度认同,也是长期的重复行为所能形成的习惯.

  3 . 1 强化学生意识

  从学生自身的认识来看,需要强化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能够高度认同"锻炼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如何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从心底认为锻炼是一种必然的行为,而不是某种兴趣活动.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看到由于没有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而形成负面影响,让学生能够有自身的体会.

  3.1.1 体验区别

  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认知,进行实例分析和课程实践,让学生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然后参考不进行体育锻炼的状态,让学生能够自己认识到锻炼和不锻炼的区别,从而提高认识.

  3.1.2 建立自信心

  需要建立一定的自信心,不害怕展现自己的缺陷.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长期以来没有锻炼习惯,所以很多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必然的体育项目不能很好的进行,学生自信心受挫,更加难以坚持,再加上大部分学生没有培养锻炼习惯,个别爱好的也难以曲高和寡.所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缺陷,在进行锻炼的时候,能够依照自己本心的兴趣,加强体育锻炼,从而形成长期"锻炼习惯".

  3.1.3 培养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兴趣是培养习惯的基础,通过加强体育锻炼过程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不仅仅是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很好玩,这样就能够让其自发的进行.

  3 . 2 行政教学和教学方法

  从行政教学和教学方法的层面上来看,需要强化高校对于体育锻炼认识,增加投入,丰富课堂内容,进而转变学生的观念.在高校教学中,不仅是对学生意识的灌输,学校需要通过自身的变化来影响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教学行政的管理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增加体育设备投入,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有锻炼的空间和时间,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形成"锻炼习惯".

  3.2.1 转变高校观念

  需要高校转变观念,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重要理念,将正确认识体育和健康作为衡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标准,通过转变观念,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改革体育课程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易于接受,并形成好的习惯.

  3.2.2 加大行政投入

  需要加大行政投入,优化体育锻炼的软硬件设施.通过增加投入,增加体育设备的添置,形成一定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体育发展的态势,形成积极锻炼的氛围.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育的软件设施,通过建立开放管理的机制,让真正懂体育的教师来引导学生,强化精神教育,形成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和团结合作的教学风气.

  3.2.3 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相应的提高,学生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更容易养成锻炼习惯.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男女的差异化进行分开教学,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正确的进行引导,建立高校课内外的一体化,建设大学生体育俱乐部,通过学生会讲座、专题讲座和课外指导等形式,强化学生对于体育的正确认识,在学校提高全方位的锻炼支持,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培养"锻炼习惯".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终身体育意识的提高、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健康第一"思想的确立,这一任务日益摆在突出的位置.这一任务完成的质量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时代的近期效益,且关系到全民健身锻炼开展的实效,关系到锻炼习惯实施的后继性.因此,探讨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有关因素更有时效性意义."锻炼习惯"的培养对于当前大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培养其健康的体魄,还能形成健全的心理,有利于我国全民素质的提升,有效的建设身体亚健康的比例.而培养大学生的"锻炼习惯"需要从学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双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提高学生的认识,提升其锻炼的兴趣,建立一定的氛围,转变教学方式,加强行政管理,从而全方位的让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形成健康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 何远航.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4):87-90.

  [2] 佟秀春.影响广西南宁市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3] 路晓东,王伯金.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的研究[J].华章,2013(32).

  [4] 张贵婷,靖桥.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因素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

  [5] Geng QIAN,Hong-bin LIU,Jin-wen WANG,et al.Risk ofcardiac rupture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related toa risk of hemorrhage[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2013(8):736-742.

  [6] 王志敏,高航,关朝辉.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合作教学模式的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1):22-23.

  [7] 王扬.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5(1):11-1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lx/25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