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心理词汇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回顾

时间:2015-12-20 19:33:09 所属分类:心理学 浏览量:

一 引言 心理词汇( Mental Lexicon) 又叫内部词汇内部词典心理词库心理词典等.( 贾冠杰,2008) 近年来,心理词汇成为心理语言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学界也相继涌现出众多心理词汇方面的相关研究.明晰心理词汇的存储过程、提取方式以及其相关应用可以帮助语

  一 引言

  "心理词汇"( Mental Lexicon) 又叫"内部词汇""内部词典""心理词库""心理词典"等.( 贾冠杰,2008) 近年来,心理词汇成为心理语言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学界也相继涌现出众多心理词汇方面的相关研究.明晰心理词汇的存储过程、提取方式以及其相关应用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词汇的构成、表征和加工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产出.为此,国内外心理语言学家提出了许多假说并对其加以验证,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

  与此同时,对心理词汇相关研究的综述也层出不穷.戴炜栋和王宇红( 2008) 曾从双语心理词汇所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其重要假说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加深了对心理词汇研究领域的了解.张萍和王海啸( 2006) 不仅就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对国内相关研究作了总结,而且指出了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和未来方向.尽管二语词汇是心理词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心理词汇的外延绝不仅限于此,而如今国内对此方面的综述却不是很多.本文将简要回顾心理词汇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状况,试图发现其间的优势和不足,以期对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二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网络版 1985 年至 2012 年《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数据内容主要按关键词和主题词两个检索项对"心理词汇""内部词汇""内部词典""心理词库""心理词典"进行高级检索,之后进行再次复查,最终得出与"心理词汇"相关的论文.通过对数据库进行相关搜索,作者发现截止到 2012 年底,国内主要学术期刊在心理词汇相关方面的研究共 199 篇,统计发现,国内心理语言学相关研究既有理论的探索,但更多的是对其理论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本文将主要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介绍我国学者心理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毛延生,2013)

  三 理论研究

  "心理词汇是研究词汇是怎样存储在记忆里和怎样被提取的".( 桂诗春,2000) 首先是汉语言语相关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汉语言语心理词汇产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语义、语音及字形编码的时间进程和相互影响、句法和短语框架对于词注信息和名词限定词提取的限制作用、语音编码的单元和方式以及双语词汇产出.语义、语音及字形编码的时间进程和相互影响方面的研究主要得益于图片命名任务,而张清芳,杨玉芳( 2003) 利用 311 张图片建立了基于概念一致性、熟悉性、表象一致性和词频这 4 个因素的预测图片命名时间的回归方程,为汉语图片命名实验提供了材料来源.他们还通过图画 - 词汇干扰实验范式探索汉语单字词产生中语义、字形和语音激活的时间进程,成功分离了字形促进效应和语音促进效应,确定了语义、字形和语音这三种信息在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通达的先后次序.( 张清芳,杨玉芳,2004)

  在词注信息和名词限定词的提取方面,董燕萍和闫浩( 2011) 词汇通达过程中的词汇选择包括选择语义信息和词注信息.张积家等用图词干扰范式考察了汉语言语中词类信息的激活,结果表明名词干扰条件下图片命名反应时显着长于动词干扰条件下,表明词类信息在此情况下已获得激活.( 张积家等,2009) 在语音编码的单元和语音信息的激活方式方面,张积家( 2008) 在另一研究中证实,音节或"音节 + 声调"是汉语词汇产生中的编码单元,音节促进效应发生在音韵编码水平; 声调只是节奏框架的一部分,它只能与音节结合在一起才能起作用.语音信息的激活方式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庄捷和周晓林( 2001) 采用图片命名方法考察了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进而分析语音计划的单位和序列性,其结果也证实了语音编码从左到右、系列提取和双音节词的词音计划单位大于单音节词的观点.然而,此研究也受到一些质疑.( 陈煦海,黄希庭,2010) 由于心理词汇不仅包括母语心理词汇还包括多语心理词汇,研究者们尤其关注二语学习者以及多语学习者们的母语词汇和二语词汇究竟是如何存储和提取的.董燕萍( 1998) 曾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设计实验,以共享( 分布式) 模型为蓝本,提出了共享( 分布式) 非对称模型.另外,她还与桂诗春一道通过对半个世纪双语心理词库研究的几十篇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了双语心理词库七大模型之间存在的冲突,并在此冲突的基础上证实了共享( 分布式) 非对称模型的合理性.( 董燕萍,桂诗春,2000)

  20 世纪 80 年代初,心理语言学家 Paul Meara 提出了母语心理词汇与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差异,他指出二语心理词汇的词汇联系没有母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词汇联系稳定,在此过程中语音联系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还指出二语心理词汇的语义联系与母语心理词汇的语义联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Meara,1982) 但由于 Meara 的研究并没有把词频以及受试者对刺激词的熟悉程度考虑在内,致使其未能进一步母语心理词汇与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差异的系统原因.( 宋江录,2009) 张淑静( 2005) 对 30 名三年级中国英语学习者以及 30 名美国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州立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词汇联想测试,测试结果发现母语心理词汇与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差异的因素既有语言因素也有非语言因素,其中语言因素主要指受试者词义理解的不准确以及心理词汇中语义联系的缺乏; 非语言因素主要指地理环境、文化、经济、宗教信仰因素及重大事件的影响等.然而,在二语心理词汇的重组过程中,张淑静只考虑了单个词与单个词之间的语义联系,未能把语义联系扩展到短语、句子、语篇等,使得她的研究也存在些许不足.宋江录( 2009) 将语义联想范围扩展到短语、句子、篇章,并开创了从词→短语→句子→语篇,再从语篇→句子→短语→词的无线循环的链式"金字塔"型二语心理词汇重组模式.

  四 应用研究

  1. 词汇教学

  心理词汇理论在词汇教学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二语学习者对心理词汇的记忆存储方式和提取方式.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存储和提取心理词汇对于其二语词汇习得及二语阅读水平尤为重要,因为众多学者从外语教学角度出发对心理词汇进行了重要探索.刘晓红( 1999) 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语感欠缺"和"教学材料匮乏"等问题,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语义间的横向联想和相关话题的广泛联想建立有规律的心理词汇网络,提出联想式教学思想.何家宁( 2005) 将语义场理论应用于构建商务英语心理词库,促进商务英语词汇习得,从而改进商务英语词汇教学方法.陆瑛( 2010) 采用词汇联想测试探析本族语者与二语学习者对刺激词的反应类型,发现我国高级阶段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知识结构不健全,提出实施语块教学,模拟本族语者心理词汇的语义网结构,将语义联系丰富的预制块直接作用于二语学习者心理词汇中,通过外部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对其心理词汇结构进行合理化的调整,提高语言输出能力.谷利红和刘小杏( 2011) 基于心理词库储备的匮乏和无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严重制约,提出从心理词库的理论和词汇记忆的三个过程入手,构建词汇教学策略的基本框架,将词汇教学策略融入教学实践中.

  2. 语料库

  心理词汇在语料库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相关语料库基础上,对语言学习者对心理词汇的存储、提取以及使用情况的分析.李文中( 2003) 曾对大学生学习者语料库,对主题词的分布与主题间的关系、同一主题下主题词之间的关系、不同主题下主题词之间的关系以及联想词与搭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发现在学生作文中,同一主题能触发具有共同语用特征和意义联系的词语群,关键主题词与其它主题词存在复杂的联想关系,为外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中,围绕某一主题、以语义联想为中心的词汇教学可能比孤立、离散的词汇学习更加有效有着重要作用.夏新蓉( 2009) 运用语义关系理论,对农科类英语作文资料库中大量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对比,指出隐藏于汉英两种语言背后的美学观念差异、语义次范畴组合差异以及文化意蕴差异,是造成英、汉语中词汇搭配差异的三大因素,表示掌握词汇搭配的关键是把词汇知识转变成心理词汇知识以及激活和扩展心理词汇知识语义网络.陈婕,杨延君( 2010) 对CLEC 语料库中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视觉动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英语本族语者的使用情况加以比较研究,探讨了中国学习者心理词汇的组织构成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词汇习得的顺序是由使用频率高的词汇到使用频率低的词汇,由中心词义到次要词义,词汇习得的深度不够,词汇的提取受母语影响,但中国学习者大脑中初步形成了词汇和语言结构的预制模块.

  3. 认知领域

  心理词汇在认知领域也有一定的探索.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从认知领域解释心理词汇的储存机制、词汇间的心理表征.刘伟,张必隐( 2000) 从汉字的心理储存出发探讨了汉字的正字法形式及其认知历程.龚嵘( 2008) 对大学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语义网构建中的认知制约因素进行微观分析,提出了优化设想,即,自主式外显词汇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其还考察了在词汇认知因素优化环境下,大学生二语心理词汇语义知识的发展特征与个体差异,为二语心理词汇组织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袁华莉等( 2009) 以心理词汇理论和二语词汇习得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英语词汇主题语义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英语词汇情景化工具,有效促进了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章琦和刘绍龙( 2011) 则从双语翻译过程中的异语词汇为起点,在翻译与双语转换相似性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双语言语产生中词汇提取的非特定与特定理论的基础,对翻译过程中译语词汇提取的相关问题和运行机制进行了重要思考.

  纵观国内心理词汇相关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学者无论是在理论建构还是在理论的相关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中,一些学者已经发现了心理词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试图从心理学、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等方面寻求理论依据; 一些学者还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和证伪了现存的心理词汇存储和提取模型并提出了新的心理词汇存储和提取模型.在相关应用方面,其研究领域也从单纯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延展到二语习得、外语教学以及认知理据等相关方面.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内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从现已发表的 199 篇论文来看,现有研究大都是对理论的应用分析,对心理词汇理论的修正和补足还不是很多.作者认为学界应该加大对心理词汇相关理论的建树寓意重视.在此综述过程中,由于本人能力有限,难免存在不全面之处,本人将另作它作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Meara,P. Word Association in a Foreign Language: AReport on the Birkbeck Vocabulary Project[J]. Nottinghan Lin-guistic Circular,1982( 11) : 29 - 37.

  [2]陈婕,杨延君. 基于 CLEC 语料库的视觉动词及学习者心理词汇组织规律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32) :185 -188.

  [3]陈煦海,黄希庭. 汉语双字合成词口语产生的词素信息编码[J]. 心理学报,2010( 42) :377 -386.

  [4]戴炜栋,王宇红. 双语心理词汇研究评述[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 2) :16 -20.

  [5]董燕萍. 双语心理词汇的共享( 分布式) 非对称模型[J]. 现代外语,1998( 3) :1 -29.

  [6]董燕萍,桂诗春. 关于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结构[J]. 外国语,2002( 4) :23 -29.

  [7]龚嵘. 二语心理词汇语义网构建中认知制约因素的优化调控[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 3) :56 -62.

  [8]谷利红,刘小杏. 基于心理词库的词汇教学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1( 6) :133 -134.

  [9]桂诗春. 新编心理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何家宁. 语义场理论在商务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 国际经贸探索,2005( 21) :77 -79.

  [11]贾冠杰. 多语心理词汇模式与二语习得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 6) :27.

  [12]刘伟,张必隐. 汉字的心理储存和认知历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5) :91 -95.

  [13]刘晓红. 联想式英语教学法[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 7) :52 -54.

  [14]李文中. 基于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主题词研究[J]. 现代外语( 季刊) ,2003( 3) :284 -293.

  [15]毛延生. 英语疑问附加语的语用研究[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16]陆瑛.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心理词汇及教学模式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0( 32) :111 -113.

  [17]宋江录. 初探链式"金字塔"型二语心理词汇重组模式[J]. 语言·文化研究,2009( 2) :84.

  [18]袁华莉,杨现民,余胜全. 英语词汇情景化认知工具的设计与研究[J]. 现代教育设计,2009( 6) :44 -49.

  [19]夏新蓉. 农科类英语作文资源库中英汉语词汇搭配的对比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 1) :129 -132.

  [20]张积家. 汉语单音节和双音节词汇产生中的音韵编码过程: 内隐启动范式研究[J]. 心理学报,2008( 40) :253- 262.

  [21]张积家,石艳彩,段新焕. 汉语言语产生中词类信息的激活[J]. 心理学报,2009( 32) :118 -121.

  [22]张萍,王海啸. 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概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4) :44 -27;106.

  [23]章琦,刘绍龙. 双语翻译过程中的译语词汇提取机制研究---基于双语语言提取理论的认知思考[J]. 外语研究,2011( 1) :38 -46,112.

  [24]张清芳,杨玉芳. 影像图片命名时间的因素[J].心理学报,2003( 35) :447 -454.

  [25]张清芳,杨玉芳. 汉语词汇产生中语义、字形和音韵激活的时间进程[J]. 心理学报,2004( 38) :1 -8.

  [26]张淑静. 双语心理词汇和母语心理词汇的差异[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 9) :103 -107.

  [27]庄捷,周晓林. 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J]. 心理学报,2011( 3) :214 -21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lx/2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