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20:02:22 所属分类:心理学 浏览量:
1 研究意义 医患关系是医疗行业中最重要最具特点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我国历经了三十多年的改革之路,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
1 研究意义
医患关系是医疗行业中最重要最具特点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我国历经了三十多年的改革之路,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法律意识、公平意识、消费意识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群众对医疗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却越来越低,随着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不断下降,医患关系紧张成为一个全行业性的问题。
1.1 研究的背景
2013 年 10 月 25 日上午,浙江省台州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3 名医生被捅,其中一名医生经抢救无效死亡,行凶男子为该院的患者。温岭杀医血案,再次将医患关系推上风口浪尖:由一个微创手术纠纷引发的惨案,其中付出沉重代价的医生与患者都无法推脱其中的责任。事实上,这已是当年 10 月份发生的第二起患方向医生行凶的事件,21 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病房内,一名患者家属因医生未能将患者救活而将两名医生打伤。
中国医院协会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 27次。
人们之间越来越冷漠,脆弱的医患关系似乎再也承受不起各种冲击,现如今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原因究竟是什么?有些专家将其归结于医患沟通的不协调,本人认为医患关系对立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如今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现实,从病患角度来说,花了钱治好病理所当然,而医护人员这边却并不理解患者的心态,有时候对病人没有同情心,态度冷漠,缺少情感交流和互动,很容易导致双方对立。
中国医师协会第四次(2011)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一段时期以来医师执业环境不良突出表现为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医师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1]。2006 年,北京市卫生人文精神调研课题组对北京市 10 家医院的 1000 名医务人员和 1000 名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方对患者的信任度为 66.3%,患者对医方的信任度为 74.1%。时隔七年,另一项对华东地区 30 家医院医患关系的调查就引人深思了:只有 10%的患者信任医生——这个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院长于金明带来的调查结果,引起 2013 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和委员的关注。
医疗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患者往往对其中的技术性问题了解不多,而认为医生是万能的。救死扶伤的医生作为患者及其家属的希望,其肩上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在与患者及其家属高交互的环境中,医护人员必不可少的要进行情绪劳动——“微笑服务”既是医院管理者提出的要求,也是服务行业的潜在规则。当面对身体和精神都受到创伤的病患群体时,医生护士也会发自内心的同情患者的痛苦处境。医护人员通过情绪劳动与患者建立起医患关系,对病人表达真诚的关怀之情,使病患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工作重压下医护人员不可避免地产生职业倦怠,如身心疲劳与情绪耗竭——这必然会对医患关系造成一些影响。
本研究将通过对医护人员情绪劳动策略和职业倦怠程度进行分析,探讨其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从改善医护人员情绪劳动策略,降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水平着手,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些建议和对策,为医院管理方作参考。
1.2 问题的提出
医患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社会医疗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不仅鼓励医生与病人建立合作关系,倡导开放式沟通,还要求医护人员立足职业道德,通过适当的关怀照顾与病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职业倦怠的高峰期,沉重的医患关系使得医护人员在对待病患及其家属时伴随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医护人员的情绪往往身不由己,其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也受到了不良影响。
本研究正是出于对医护人员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的考虑,从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两个方面出发,研究它们是如何影响和调节医患关系的。
首先,情绪劳动主要通过情绪表达来完成,与情绪衰竭存在必然的联系,这已经被大量的实证研究所证实。秦虎、陈赟喆、孟慧(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深度行为对情绪耗竭有正向预测作用,对个人成就感低落有负向预测作用,表层行为对情绪耗竭和去人格化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李永鑫、谭亚梅(2009)探讨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的关系时发现,表面表现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均呈显着正相关,深度行为与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呈负相关[3]。
其次,职业倦怠状况会影响医患关系的好坏。高职业倦怠者必然会在工作中有所表现,通过这些情绪或者行为的表现而影响其人际关系。吴俊端、聂光辉等人(2011)采用问卷法对南宁市 276 名医生的情绪劳动表现策略进行了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指出一些医护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后,表现为情绪疲劳,对患者缺乏同情心,这些可能会导致医患矛盾激化[4]。林武、袁也丰(2010)也认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不仅会导致工作热情丧失,工作绩效下降,而且会导致医患关系不协调,这将不利于社会医疗事业的和谐发展[5]。
最后,情绪劳动、职业倦怠、医患关系三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David et al.(2007)对西班牙大型城市社区的 345 名全科医生进行研究,探讨对患者使用不同情绪调节策略时,与医生情绪耗竭相关的表层行为和深层行为在医患人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6]。郑云哨(2009)、戚厚兴(2012)对医生职业倦怠的研究发现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对医疗质量、医患关系、同事关系及自身职业发展都会产生消极影响[7][8]。
(温馨提示:查看本篇硕士论文其他章节,请浏览本页面左侧←【论文目录】导航)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lx/2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