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科洛弗档案》:电影对真实的创新探索

时间:2015-12-20 20:17:11 所属分类:新闻 浏览量:

[摘要]: 《科洛弗档案》是一部用DV来呈现灾难的影片,它采用DV这种技术手段来表现灾难,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DV的道具设置,由它的代表真实的符号意义来形成观众的感知真实。同时,该片是将电影内容从屏幕解放,用多种手段将电影的虚构内容拿到互联网上进行真

[摘要]:
《科洛弗档案》是一部用DV来呈现灾难的影片,它采用DV这种技术手段来表现灾难,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DV的道具设置,由它的代表真实的符号意义来形成观众的感知真实。同时,该片是将电影内容从屏幕解放,用多种手段将电影的虚构内容拿到互联网上进行真实性转化的独创之作,也在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上对电影带来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 科洛弗档案 DV 隐喻意义 电影表征

《科洛弗档案》(Cloverfield)是派拉蒙公司于2008年1月18号上映的灾难片,首映即创下了3411家影院首映,周末三天收获票房4100万美元的历史性记录,这也是有史以来北美票房一月份周末票房的最高纪录。然而正如《综艺》所评价的,这部影片虽然披上了代表着流行的新潮外衣,可是影片的本质和风格仍然是老旧的。因为它有着再老套不过的灾难片剧情:Rob被公司派往日本工作,他的亲友们为他准备了一个饯行派对,还特意准备了一台DV由他的好友Hud来负责记录下这场临别的聚会,但突然房屋开始摇晃起来,当他们跑出大楼来到街上时,自由女神的头颅被仍到了他们面前,一场灾难已经来临,一个庞然大物正在毁灭曼哈顿。Rob一行5人开始逃生,在逃跑途中Rob接到了前女友Beth的电话,得知她被困在自己家里,于是他们开始前去营救Beth,但最后,他们无一生还。Hud用DV记录下了这一切,他自己也在最后为了拣起掉落的DV而被怪物一口吃掉。
虽然在剧情上,本片毫无新意,但是它的价值却在另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本片用DV的纪实手段来表现灾难,是灾难片的一种尝试和突破。在电影中,Hud用DV记录着这场灾难和他们逃生的过程,观众感觉影片完全是盘DV带,却忽视了画面外的另一台DV摄影机。Hud用的是一台看不清楚牌子的普通民用DV,实际用来拍摄本片大部分场景的是一台松下HVX200专业DV,拍摄视觉特效的摄影机则分别是一台Thompson Grass Valley Viper Filmstream专业DV和一台Sony F23专业DV。二是它的独创性,它将电影本该呈现的完整事件从电影里独立出来,用互联网文字、图像、视频结合呈现的手段把事件真实化。这是一部不用电影来全部承载电影内容的影片,真正由电影院荧屏呈现的内容只是其故事的20%,其余的80%都被呈现在以假乱真的官方网站和博客里的新闻、图片和视频中。这两个特点都有其深层的意义,体现出电影追求真实的新发展。
一、DV的隐喻意义
(一)、摄影师使用的专业DV的隐喻意义——拍摄手段和画面真实的隐喻
灾难片的目的在于观众通过对灾难的震撼体验来达到对人类、自然、宇宙的思考,近几年尤其关注全球生态的问题,灾难片往往通过前瞻性的对生态的思考,来对未来人类生活的图景作出警示性的表征,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灾难要震撼人心,必须树立它的真实性。这部影片采用虚拟的动画特效塑造了一个庞然怪物,无论怎样分类,它也不属于纪录片的类型,然而它却采取了一些手段来让观众误以为这是部纪录片,首先是采用DV这种技术手段来表现灾难,它的隐喻意义在于拍摄手段和画面呈现的真实感。
导演马特.里夫斯说:“这部影片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虽然拥有着如此震撼的影像,却是通过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方式记录的。当这些角色一个个迈进镜头,情感也随即涌出,所以我面临的真正挑战就是找到一个方法,将一些非凡的元素用荒谬可笑的方式包装起来,即怪兽的袭击,而且要以一种完全真实的方法去处理整个故事的发展。”[1]因此他采用了DV拍摄的手法。美国学者雷蒙德.菲尔曾说道:“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作为一种交流手段、作为一种工业———始终主要取决于技术的革新。” [2] DV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技术对于影像呈现的影响和发展,是一种在操作层面上的突破。DV被认为是实现纪录片“电影眼睛”对真实电影的追求的有力武器,因为“传统电影是眼睛受制于机器, DV则将重心转移到了机器背后的眼睛,是真正意义上的眼睛的延伸。”[3] “有创造精神的导演,在摄影机镜头这只眼睛里找到了另一只眼睛,这就是他自己的眼睛。于是认为这只眼睛是最公正无私的证人,并且把它当作探索的工具使用,激发我们细心观察和勇于发现的欲望,迫使我们通过所有令人惴惴不安的道路。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录下来,让我们提出报告。” [4]在这个意义上,DV把摄影机对生活原生态的干预和侵入降到了最低限度,保留了现实粗粝而生动的质感。这部影片采用DV来拍摄,虽然是专业的摄影师,却遵循了DV拍摄民间化、非专业化的表现形态,没有刻意的切换镜头,没有炫耀组接技巧的蒙太奇,没有美学价值的艺术镜头,没有配乐对剧情的起承转合,影像是在个人在灾难面前所处的距离和所能感受的范围之中得以呈现,这是粗糙的却是真实的影像表征,是由导演精心安排的,其认知的基础在于,摄影师必须把自己当作手持DV,和灾难面对面的Hud,由此完全体现出DV影像的语法规则。


(二)、Hud手持DV的隐喻意义——心理真实的隐喻
这部影片不仅仅是采用DV这种技术手段来表现灾难,DV的语法规则与灾难的结合是对灾难片理想的呈现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导演让Hud始终拿个DV对准他身边的世界,只是运用了一个概念,设置DV就是一个关于真实的设置。因为影片并不是Hud手中的DV拍的,但观众却被这台DV带着经历了一番新鲜的体验。Hud手中的DV只是一个道具,却作用非凡,它使影片的虚拟的真实性得以合法化,并且使观众在心理上对影片的真实性形成认同,由此形成对灾难的震撼体验。
Hud手中的DV使得影片的纪实性在影片开头就在观众头脑中形成幻觉:片头就出现了“U.S. Department of Defense”的字样,仔细看的话还有一层标有“THE U.S. GOVERNMENT,DO NOT DUPLICATE”的水印,这说明这部DV已经被列为美国高级机密,现在正在被国防部调用(也就是正在被观众观看),随后出现的画面上面标识着DV的国防部档案号,以及这本档案的代号:“cloverfield”(苜蓿,也是本片片名)。当整个影片结束,所以的人都丧生,只留下一台DV时,观众更可能想像刚才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由Hud拍摄的,后来被救援的士兵从废墟中发现,成为美国国防部档案资料的影像,这种设置已经让影片故事的真假界限开始模糊,即使导演用荒诞的怪物来作为袭击的主角。Hud体现了灾难片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追求,他为了记录事实,让后人可以寻找到真相而付出了生命,这或许是个人化的DV所承载的记录l)事发之后, Tagruato公司曾说袭击事件是环保激进组织T.I.D.O Wave所为,这被该组织坚决否认。在派拉蒙开通的T.I.D.O Wave主页上,可以看到该组织将Tagruato的Logo改成了两只呵护地球的双手将地球压扁,并把地球的血液榨干,下面写着:将我们星球血液榨干的勾当从1945年就已开始,这和Tagruato主页上的大相径庭,因此该组织有非常大的嫌疑。之后网上出现了Tagruato公司

[2] [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北京:l

[7]马永建:《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251页。

[8]马永建:《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253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w/2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