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电视方言节目的生存与发展

时间:2015-12-20 20:37:39 所属分类:新闻 浏览量:

摘要 本文从电视传播和文化流通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方言节目的优势、发展局限,以借此找到方言节目同主流声音普通话节目百花齐放的最佳生存方式。 关键词 方言节目 文化 电视传播 随着电视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在各种各样的争议下,电视方言节目,在各地发

摘要 本文从电视传播和文化流通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方言节目的优势、发展局限,以借此找到方言节目同主流声音普通话节目百花齐放的最佳生存方式。
  关键词 方言节目 文化 电视传播
  
  随着电视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在各种各样的争议下,电视方言节目,在各地发展得如火如荼。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东北的《东北一家亲》,湖南的《一家老小向前冲》,陕西的《都市碎戏》,重庆的《雾都夜话》,贵州的《天天摆故事》,温州的《闲事婆闲事伯》《百晓讲新闻》等等。方言节目从电视短剧、栏目剧发端,逐渐发展到方言译制外语片,如风行全国的云南话《大洋芋与小米渣》,方言移植著名影视剧,如山东方言版《水浒》,云南的《新新蒙太奇》等。可以说,方言节目在各地都有广泛的观众,成了电视台收视率竞争的有力手段。然而,伴随着方言节目的发展,低俗化问题、题材的局限性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它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生存与发展。
  
  一、方言节目与推广普通话的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二条明文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
  这里“播音用语”不仅限于播音员的用语,应该理解为广播电视向受众传播的所有用语。显然,方言节目大行其道,与国家推广普通话的规定有相悖之处。
  然而,方言是一种以地域化为标志的语言载体,也是地域文化重要特征的表现。很多代表地域文化的生动活泼的内容,如果使用普通话来表达,则特有的文化韵味会荡然无存。因此,方言的特殊语境对它的受众来说有独特的吸引力,这是方言电视节目能够生存的原因之一。其二,电视方言节目的选材突出平民化,多是市民百姓身边的人和事的艺术再现。演员也大多来自普通的观众,既降低了制作成本,又能让更多的观众关注并参与。平民取向使电视方言节目更具有地域特色和亲和力,让普通观众感到亲近而更乐于接受。其三,方言节目的存在和兴起缘于电视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大多数电视台在竞争中都经历了几个阶段:电视剧竞争阶段,各台拼着买好的电视剧去抢收视率,一部题材敏感,演员阵容强大,宣传到位的电视剧,在发达地区每集价格接近10万元。虽然现在这种拼抢好剧的方式还在延续,但它只能是实力强大、资金雄厚的电视台之间的较量,对收入低而实力相对弱的电视台而言,只能另辟蹊径。
  因此,贴近观众,以地域特色为标志,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的电视方言节目便应运而生。这是电视行业竞争的结果之一,也是这类节目生存发展的重要原因。第四。电视节目具有很强娱乐休闲功能。从时间比例上看,任何一个台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所占用的播出时间都远远超过新闻类节目。
  而方言电视节目的特色之一就是娱乐。正因为它具备了娱乐功能,因此老少成宜。这也是方言电视节目能生存发展的重要原因。
  既然方言节目有植根的土壤,但又与推广普通话的基本国策有矛盾之处,怎么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有两点必须坚持:
  第一,作为具有最多受众的重要媒体,各级电视台坚持推广普通话的责任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第二,必须摆正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的职责与开办方言电视节目之间的关系,普通话节目永远都应该是电视台的节目主体,方言节目永远都只能是一种辅助,无论是节目长度、播出时间还是频道,都必须以普通话节目为主导。
  抑制方言电视节目低俗化倾向勿庸讳言,方言电视节目总的来说难以脱离一个俗字,甚至常常被指责为庸俗。这是它的地域特色和草根文化特性所决定的。这既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也是它生存发展受限的硬伤。
另外,从题材的选择上看,家庭邻里市并方面的题材占大多数。根据某电视台的统计,一个月的31期节目中,邻里关系有12期,都市言情方面有18期,可见其比例之大。这是它开办之初最能接近观众的方式,也是它的亲和力所在。此外在一些地区,方言剧的语言粗陋低俗,似乎不说粗口不过瘾,不用地方脏话骂人不开心,惟恐俗得不够,粗得不多。这些不文明的表现方式已经引起了观众的不满和批评。
  应该说,既然是方言,就不可避免地天生具有俗的因素,因为它本身就是市民百姓天天交流的语言。
  但是,“俗”也应该有限度,绝不能“俗”字当头,“俗”不可耐。“俗”本身应该有品位,有俗的文化,或者说尽可能地走文化的道路,通俗而不流俗,俗得有品位有特色而不低俗、媚俗。作为走群众化路线的艺术表现形式,电视方言节目必须坚持文化品位的提升和艺术的再现,纯自然主义的表现方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不利于精神文明的传播,也有负媒体职能的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坚决抵制方言电视节目的低俗化倾向。在这个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负责节目生产的部门和人员,首先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在策划和制作的过程中自觉抑制低俗的语言,抵制低俗的内容,突出文化品位。节目的审查把关要严,要把抵制低俗化作为一把尺子。要通过各种手段来保证方言电视节目能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电视方言节目的兴起和发展有必然的社会属性和生长的土壤,它的群众性、娱乐性及观众参与互动的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一方面客观认识它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它的不足和缺陷,采取有效措施使它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要使电视方言节目能健康发展,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注重节目题材范围的拓展,突破瓶颈。我们今天看到的方言节目,主要是两类,即栏目剧和移植节目。前者多为家庭、婚恋、友情等市民百姓生活的反映,这类题材占了栏目剧的70%。久而久之,一是观众的审美疲劳日益加剧,二是抛弃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艺术表现来讲,单一化的结果就是逐渐消亡。第三,虽然电视的主要观众构成是市民,但市民不仅关注自己的生活,他也关注其他群体的生活状态,也希望通过艺术表现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他们看到的是自己熟悉的生活,开始时觉得亲切自然,很具亲和力,但时间一长难免淡漠,关注度逐渐降低。再者,电视观众还有白领、企业家、学生、工人、农民等多种层次,作为表现社会生活的方言剧,理所当然应该让更多层次的观众关注和参与。但是,方言剧在这方面普遍都做得不够。
  第二,打造节目品牌,提高节目品位,突破“俗”的局限。在几十个上百个频道中,吸引观众看哪个频道已属不易,要让观众记住某频道某节目更难。因此,要留住观众,必须打造节目品牌。如果一个电视节目(栏目)不能形成品牌,那它就不可能有持续的收视率。
  第三,方言节目不能多、不能滥。由于方言节目比较受欢迎,各地方台和卫视台的地面频道都群起仿效。以各省省会城市为例,省台市台基本上都各自有一至二档甚至更多的方言节目。从节目所占的比例和播出长度来说,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准,可能不算长。但是,就电视媒体推广普通话的职能而言,方言节目当然不能过多过滥。
  一个台有一至二档方言节目虽然说不上过多,但要把它打造成有文化有品位的节目,已经是足够了。一定要控制方言节目在节目播出总量上的比例。
  电视方言节目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的兴起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现象。当然,方言节目从诞生起就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所谓低俗化问题颇遭非议。但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新形式,它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熟。因此,节目的管理者和编导摄制人员都应该直面现状,认真研究节目的形态,研究节目的缺陷和不足,认真思考有关节目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作为一个受观众欢迎的节目,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能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使之服从于媒体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电视方言节目才能够长久生存,才能够健康有序地不断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w/2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