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平面媒体奥运报道的标题艺术

时间:2015-12-20 20:38:10 所属分类:新闻 浏览量:

摘要 本文通过对平面媒体数字奥运报道的分析,总结了这些报道标题具有的一些艺术特征 关键词 平面媒体 奥运报道 标题 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媒体无不倾其资源,力求在报道这一最吸引眼球的新闻事件进程中,彰显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面对同质化的新闻,一场媒体

摘要 本文通过对平面媒体数字奥运报道的分析,总结了这些报道标题具有的一些艺术特征
  关键词 平面媒体 奥运报道 标题
  
  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媒体无不倾其资源,力求在报道这一最吸引眼球的新闻事件进程中,彰显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面对同质化的新闻,一场媒体间奥运PK也正式上演,最直接兵戎相见的是标题的竞争。奥运赛场内外的绝大部分信息不可能“独家”发布,但是媒体记者、编辑所拥有的思想、观点等资源却是为个人、媒体所独有,新闻标题是展露作者与编者见识与才华的最好平台。
  平面媒体的新闻标题要新颖,要吸引读者眼球,必然要经过包装。包装就离不开各种手法和技巧,否则,标题就无艺术性可言,更谈不上有视觉冲击力了。诱人的“高品位”标题制作总是各种包装手法的完美组合。包装的手法有巧用“山寨”、镶入名称、活用数字、凸显题图魅力等艺术形式。
  
  一、巧用“山寨”
  
  “山寨”一词,出自粤语,原指那些没有牌照、难人正规渠道的小厂家、小作坊。随着“山寨手机”大规模地“攻城略地”,“山寨”这个词汇也渐渐被人们所熟知。衍生出了“山寨文化”、“山寨标题”。巧用“山寨”是一种仿现成格式而临时新创的制作新闻标题方式。使用“山寨”方式制作标题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所仿原文原封不动,通过文章的内容加以说明或佐证,或深入阐释引文,或从新角度诠释;二是对所仿原文作种种变动,给读者的印象是“似曾相识”又“不尽相同”,读者会产生好奇感并引起思考。使用“山寨”式标题虽是模仿现成的格式,但往往是用自己的语言,融入新的思想,因此它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具有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幽默风趣或讽刺、诙谐的传播效果,使人感到新鲜,能引起读者思考与想象,加深对变体含义的认识与理解。巧用“山寨”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 中国传统元素。中国元素走向世界是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特点。
  例如中国传统的古诗词、经典名句、谚语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等因广为读者熟知,是“山寨”的好对象。
  六朵体操金花:谁说女子不如男(《文汇报》2008年8月14日) 一个好汉三个帮 ——菲尔普斯有一群好帮手(《新民晚报》2008年8月11日)
  两标题分别“山寨”了俗语、歇后语,它们自身就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山寨”后更能激起读者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先睹为快的强烈愿望,达到化抽象为具象,化深奥为浅显。
  
  2 流行语元素。流行语是指在某个时期内在社会中被广泛传播,频繁使用的话语;有的流行语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爆发性地扩散到整个社会。敏感的新闻记者很快就将新流行语用到新闻标题上。一些电影、电视剧的热播,畅销小说的热卖,广告语、网络语言往往使它们的名称成为具有时尚色彩的流行语句在大众口头上流传,形成流行语。把它们借用到新闻标题中,可以增强标题的亲和力和趣味性,流行语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被仿拟,关键是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我和你,永远一家人(《人民日报》2008年8月24日)
  埃蒙斯夫妇:射坛“神雕侠侣”(《人民日报》2008年8月10日08版)
  前题直接引用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不用说是最新流行语,看了特新鲜。后题套用了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名,小说被翻拍成多种版本的电视剧,一直热播。
  民族语言元素文雅、精致,流行语元素活泼、灵动。几种元素融合得好,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元素,效果更神奇。
二、镶入名称
  
  为了让奥运报道的标题“活”起来,更有内涵,更富情趣,更具幽默感,编辑、记者在制作标题时,常在名称上做文章。镶入名称是把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嵌入标题,突出奥运报道的主角——运动员或运动项目,让读者一瞥标题就知道主要新闻事实。镶入名称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 全名式。将运动员名称、运动项目名称拷贝进标题,期待产生“题因名新、人因题美”的修辞效果。这种方法比较传统,但要镶得相宜、嵌出新意,殊为不易。
  郭文珺:名副其实“金镶玉”(《南方都市报》2008年8月11日)
  瑭者,美玉也。戴上美丽的北京奥运会金牌,郭文珺已经与它融为一体,美丽的“金镶玉”,就该属于郭文瑭。郭文珺名和“金镶玉”金牌名一起完美组合进入标题。
  
  2 串珠式。把运动员或运动项目名称拆开来,像一粒粒珍珠串入标题,“异化”出新意。这种方式既可以看出标题制作者的匠心独具,也可以看出中国汉字的语用魅力。
  中国军团狂揽五金迎来丰收日(引)
  仲满:中意冠军决不自满(主)(《中国青年报》2008年8月13日)
  自栾菊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得首枚击剑冠军之后,中国击剑再也没有获得金牌,仲满可谓是本届奥运会上最大的黑马。标题把仲满名字串到标题中,以“中”代替“仲”,中意表示满意,但接着表态决不自满,准确、具体、贴切。
  
  3 摘名式。不取名称之全部而取其部分拟题。奇想联翩,别出心裁。即使只改动其中一字,意思就会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和·平”故事(《文汇报》2008年8月16日)
  和乃陈忠和,平乃郎平,标题取陈忠和与郎平名字中各一字,即组成“和平”。和平本应与战争相对,但“和平”却因要在比赛场上隔网相对,而被冠以“和平大战”之名,一语双关,和平既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含义,和平又意味着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要义。
  
  4 谐音式。在运动员名称或运动项目名称上用谐音字做文章,音同义不同,新颖独到,是一种制作标题的好方法。
  如
  杨威,终于扬威(《人民日报》2008年8月15日)
  标题既用全名式、串珠式又用谐音式,把体操运动员杨威中的“杨”换为同音字“扬”字。便生动清晰地把新闻事件的结果告诉了读者,借用的相当巧妙自如。同时这又是标题使用动词的成功一例,动词“扬”在这里借得天衣无缝,可谓舍“此”其谁?给人以新鲜、幽默之感和增加标题的活泼情趣的目的。
  
  三、活用数字
  
  数字比空洞议论更有说服力,而且有着奇特的感染力。用数字说话,具体可感,内容清晰,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首先,数字直接入题,形象生动。标题是新闻的缩影、事实的精髓,数字能更准确直观地表达与传递信息。
  19"30终结12年尘封纪录(《华西都市报》2008年8月21日)
  牙买加“奇人”博尔特打破100米跑世界记录,又把200米世界纪录戳了个大窟窿,打破美国名将迈克尔·约翰逊保持12年的世界记录。成为双冠王。19"30和12这些数字是枯燥的,又是最鲜活的。
  其次,对比数字人题,说服力强。奥运报道,读者最关心的莫过于比赛的结果,而数字本身就包含了强大的信息量,反差越大的数字,对比性越强。对比性越强,就越显示出新闻的特点。
  红牌2:0比分0:2(主)国奥小组赛第二轮O比2负于比利时,出线仅存理论可能(副)
  (《南方都市报》2008年8月11日)
  2:0和0:2,鲜明的对比,可谓力透纸背。
  第三,特殊数字人题,冲击力强。能以冲击力和亲和力来吸引读者阅读,具有冲击力的往往是特殊的数字,
  一“举”两得(《新民晚报》2008年8月9日)
  陈燮霞举起了北京奥运中国代表团的第一抹鲜红,同时举起了自己十六岁的梦可谓一举两得。
  《中国青年报》“日出东方”特刊栏目名:“二虎相争、三国演义、四海英豪、五环旗下、六方说法、七嘴八舌、八面来风”,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特殊数字。
  数字入题能恰到好处,会让读者会心一笑,或让读者一目了然,对新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一味地使用数字,过多过滥地使用,也会让读者望而生厌。四、凸显题图魅力
  全国各地晚报、都市报大多采用封面版的形式来报道奥运会,用题与图的魅力抓住读者的眼球,大多数标题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51(《西安晚报》2008年8月25日)
  完美1跳(《现代快报》2008年8月22日)
  前一标题题在大大的51这个数字里用51张冠军照片组成气势磅礴大的中国英雄金牌榜。后一标题在大大地阿拉伯数字l字中间配上跳水运动员陈若琳跳水下落时优美动作的照片。二者的视觉冲击力都非常强。
  标题:中国乒乓“十足金”(《新民晚报》2008年8月23日)
  配图:刘国梁展开双臂作大大的“v”形胜利状的大幅彩图
  一图胜千言,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标题,同样达不到传播的最佳效果。以上标题都是图片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闻照片内涵的揭示、主题的提炼,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w/26379.html